七年級數學論文範文免費

  七年級是學生從小學階段升入中學階段的過渡期,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農村初中七年級數學自主學習

  摘 要:自主導學式教學設計,是以一種以學案為載體,實施對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指導,將課下與課上相結合,學案與教案相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誘導相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知識技能與能力素質的培養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該文的內容在於探索數學學科學案的結構、內容、學案編寫的方法、原則,形成可供操作的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探討這種“學案導學式”的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學習所帶來的突破。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設計 學案導學式

  1 研究背景

  ***1***傳統的教案教學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傳統教案教學普遍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教學的單向性;二是教案的封閉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普遍存在學生厭學、學習主動性差、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質量。

  ***2***我校處於農村,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慾望低,尤其是學習的主動意識差,這迫使我們不斷地思考,怎樣通過我們的數學教學,尤其是使用學案教學改變,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習慣,對學生的終生負責,對學生的未來負責。

  ***3***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該文研究的內容在於探索數學學科學案的結構、內容、學案編寫的方法、原則,形成可供操作的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2 概念界定

  學案導學法是以學生學會學習為宗旨,以學案為依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創新性、發展性為目標。實現學生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共同提高的一種教育方法。

  3 研究策略

  3.1 學案的設計

  數學學案設計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學案設計的質量要認真。經過1年的探索與實踐,對初一6個班級實施學案導學式教學的嘗試與實踐,有以下幾方面的突破。

  ***1***學案的設計要研究教材和新課程標準,以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2***根據學案導學在培養學生主體地位方面的優勢,在學案導學的問題設計中,設計成一系列的問題串,讓學生能夠拾級而上,增強探索的慾望。***3***在學案設計時,不同環節都從學生主動參與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如:範例嘗試中儘可能讓所選例題,新穎而又從學生書中看到影子,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再如,在題組訓練的環節中,根據學生水平不同,設計出不同難度的試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4***對於學案中能回思的環節,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回思,給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合作提供機會。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先學,遇到困難時教師後教,落實了以學生為主體地位。

  如針對七年級下冊5.1.***2***同底數冪的乘法這一節課主要的重點是冪的乘方法則的探索及其應用,難點是區別冪的乘方運算中指數的運算與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的不同。再根據學生的現有認識,設計的學案如下。

  3.2 學案的實施

  3.2.1 改變思想觀念

  ***1***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要相信學生能學好;讓教師掌握“學案導學式教學”的理論,研究課堂教學實踐,學會編寫優質學案。***2***要改變學生的依賴思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適合個體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了解課堂教學應有的學生活動。

  3.2.2 以案導學,據案自學

  根據學生自學能力的個別差異不同,“學案”應在課前適當時間內發給學生,讓其提前展開自學。學生根據導學案的梯度,拾級而上,依據“學案”內容,逐條看書,解決問題,並確定個體疑點。從而確定上課重點聽課的內容,以及確定自己認為的難點。

  3.2.3 組織討論,嘗試解疑

  ①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②啟發引導原則。③在學生自學存在的疑難問題時,教師不要急於講解回答,而是爭對學生疑惑的實質給以必要的“點撥”。

  3.2.4 精講點撥,歸納總結

  經過小組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集中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會“導”,它需要教師有豐富的知識,高妙的教學機智,精湛的教學藝術。教師可採取二種方式:點撥或精講。

  3.2.5 主體體驗,總結反思

  通過學案導學,碰到的困難的解決,解決困難之後,要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再由教師其進行內容,思路,方法,重點進行歸納梳理,形成網路知識結構。

  4 研究效果

  在這一年多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們認為“學案導學式”的教學模式有以下優點。

  4.1 能培養學生課堂主動學習的習慣

  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滿足了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滿足學生自我意識發展需要。

  4.2 能增效減負

  “學案導學式”有助於學生把握學習脈搏,學習的課程的目標性更加明顯與直觀,提高效率,節省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思維時間與空間。

  4.3 能提高學生的課業成績

  總之,“學案導學式”教學全面地、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它適應知識化是社會發展的新的教育思路,它反映出人們對全面發展教育的本質的認識與深化,培養了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創新方法。

  5 結語

  改進教學方式,形成以導學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師以教為主導的模式。實現備課由重視教案到既重視教案又重視學案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葉加淦.初中數學“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4***.

  [2] 李來貴,楊洪豔.淺談初中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方式中的“引導論練結”教學方法[J].山東教育,2010.

  篇2

  淺談提高七年級數學方程教學效果的措施

  [摘要] 課堂教學是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相互溝通的過程。如何上好蘇教版七年級數學方程教學課,需要廣大教師結合教材特點和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真正實現新課改下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 方程 七年級 教學效果

  方程作為反映客觀世界中相等關係的模型,是初中教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方程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的分析,使學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初步認識方程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的價值;能夠理解題意,尋求數量間的等量關係並列出方程。下面就如何提高方程教學效果做一些簡單探討。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教與學是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因此,要增強七年級數學方程教學效果,首先必須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設定豐富的教學課程情境,使學生經歷建立方程模型的過程。

  1.重塑教師角色,營造生動活潑課堂

  很多數學教師給人嚴肅有餘,親切不足的刻板印象,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只是被動接受學習。因此,教師應該保持態度的和藹,消除學生的距離感;運用幽默風趣的教授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可以讓學生進入一種較高的學習意境。同時教師要創設開放式的教學環境,營造生動活潑課堂氣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教師在行為舉止上對學生展現的尊重與信任,無疑能夠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進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活躍課堂,提高學習效果。

  2.巧設提問情景,把握匯入契機

  課堂提問是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重要一環。著名數學家波利亞曾經指出:“儘量通過問題的選擇、提法和安排來激發讀者,喚起他處理各種各樣的研究物件。”顯然巧設提問,可以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七年級數學課中引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可通過實驗引入,故事引入或者懸念匯入等。

  3.聯絡實際,深入淺出

  在方程引入時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際問題,在學習方程的整個階段,都應該關注應用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方程教學中,教師要是引用一些學生相對熟悉、直觀的事例來作對比和示範,可起到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比如有這樣例題:你坐過出租車嗎?請你幫小明算一算,連雲港市計程車收費標準是:起步價***3千米以內***5元,超過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5元,小明乘坐了x***x>3***千米的路程。請寫出他應該支付費用的代數表示式,經過簡單思考顯然學生很快可以得出:1.5***x-3***+5=1.5x+0.5。接下來,老師拓展問題:若他支付的費用是23元,你能算出他乘坐的路程嗎?然後學生列出方程等式進行解題,1.5x+0.5=23,得出x=15。與學生生活中的實際緊密相連,也有助於學生理解方程等式的意義。

  二、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注重精講多練

  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合作與交往是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共在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新課標的理念十分倡導這種學習方式,要求老師首先合理分組,儘量考慮各組成員之間的個性差異和能力差異等因素,保證各小組更好的分工合作,取長補短,起到提高學習成效的目的。

  比如進行探索學習:用天平做演示實驗,讓學生探索得出:如果我們在兩邊盤內同時添上***或取下***相同質量的物體,可以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如果我們將兩邊盤內物體的質量同時擴大到原來相同的倍數***或同時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也會看到天平依然平衡,由實驗聯想到等式的幾種變形:2x+1=5→2x=5-1;3x=3+2x→3x-2x=3;2x=4→x=4÷2;x÷33=2→x=2×33。學生歸納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為零***,所得結果仍是等式。對於方程求解和方程的解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同時,運用講練結合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既減輕學生負擔,有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講與練交替的過程中,可以很快掌握知識要點並且正確地應用知識解題。比如: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數或整式,使所得結果仍是等式。如果3x=-x+4,那麼3x+*** ***=4;如果x-1=x,那麼*** ******x-1***=x。講解之後引導學生思考:比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異同?學生回答,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數的值;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過程,是一個等價變形過程,而求方程的解就是將方程變形為x=a的形式。

  接下來繼續出示例題解下列方程:x+5=2;-2x=4。引導學生自己嘗試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說清楚每一步的依據,交流解題方法.教師提供正確的解題格式.強調檢驗方法及檢驗的必要性。如此講練結合,能抓住教材重點把知識講明講透,在此基礎上加予練習,就能避開聽覺疲勞的毛病,又能當堂消化新的知識,對新知識進一步鞏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加強作業講評,鞏固學習效果

  作業講評是課堂教學反饋的基本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作為批改作業的後續工作,進行高質量的數學作業講評,對七年級教師的事前準備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批改記錄、設計講評步驟以及註明詳講、略講與不講範圍,力求透徹分析典型的錯誤和方程這一章節的代表性題目。簡而言之,對於存在共性或知識性的錯誤必須進行詳講,而屬於個別或習慣性的錯誤可以略講或個別指正。因此,在講評作業過程中,不能僅僅機械地給出標準答案,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尋求解題的方法。對於存在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暢所欲言,教師加以適當引導和歸納總結。特別有的習題的集體方法多種多樣,並且綜合應用許多知識點,通過討論讓學生加深對方程章節知識點的認識,進行各個知識的串聯分析,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在七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多視角多渠道地引導學生踴躍參與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進行有意識的情景創設,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擺脫思維定勢的影響,在主動參與學習的同時不斷髮展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只要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動腦筋,善於發現,總是可以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教法,實現高效課堂,從而使得所有學生在更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更有效率。

  參考文獻:

  [1]施水英.一元一次方程教學素材選登――“一元一次方程應用複習”教學設計.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9,***10***.

  [2]周大明.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湖南教育:數學教師,2008,***9***.

  [3]嚴惠,李俊.新課程下一元一次方程教學的研究.數學教學,200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