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讀懂一篇文章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初中現代文閱讀應考查學生對“詞句的理解,文意的把握,要點的概括,作品的感受”等方面能力。初中現代文閱讀考查學生能力,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層面:一是認讀能力;二是對資訊篩選、提取和整合能力;三是鑑賞分析和評價的能力。其中,第三個能力最能顯示學生的閱讀水平。

  

  第一步要速讀全文,捕捉關鍵語句,大致把握文章的概要——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寫作的大體思路和框架

  第二步,依據整體的感知高屋建瓴地理解文章的區域性——重點詞語、句子的意思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三步,把對各個區域性的理解聯絡起來,從而對文章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

  這種“整體——區域性——整體”的閱讀方法,符合閱讀的規律。

  如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首先要知道文章從父母對“我”七八歲時寫的一首詩的截然不同的評判寫起,講到在“我”成才的道路上,父母親對“我”所做的兩種評判同等重要,這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透過字裡行間,我們還能感受到父親和母親對孩子兩種不同的愛的方式以及?我”對父母的深深的理解。掩卷深思,我們會有怎樣的感受?能否從中聯想到自己成長曆程中父母的鼓勵和鞭策?能否從中感悟出—個人成長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因素到底是什麼?有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才算真正讀懂了這篇文章。

  文章是用來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閱讀過程是讀者與文字、作者三者之間感情交流與對話的過程。

  閱讀一篇文章,不光要搞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還要讀懂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讀出作者的嬉笑怒罵,同時還要了解作者是採用什麼表達方式反映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並從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和表達思想的方法。

  這樣,才算是真正讀懂了一篇文章。

  我們有必要把分析文章的幾步仔細研究一下***請點選連結開啟***:

  1.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4.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