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畢業參考論文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大學生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我們必須大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漫談》

  摘要: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科技、生產結構、教育體系等一系列改革會影響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各方面,各種各樣的問題***個人矛盾、家庭矛盾、社會矛盾***等必然影響青少年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輔導員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指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有很好的適應性,在人際交往中彼此謙讓;有幸福感;堅持學習,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

  根據大學生群體的年齡、心理及社會角色的特殊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可以概括為:正常的智力;樂觀穩定的情緒;健全的意志;完整的人格;明確的自我意識;良好的人際關係;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及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三、現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患心理疾病的人群呈年輕化趨勢,大學生是社會集體中的一分子,必然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其中適應性問題、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經成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方面。

  1.適應性問題: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基本都是住家的,只有很少比例讀的住宿學校,住家時父母成天在後面管著,進了大學後就要過集體生活,沒有父母在一旁“嘮叨”,會出現對大學校園生活不適應、人際交往問題。大學生正處於似成熟但是還沒有真正成熟的年齡段,感情和理智容易混淆在一起,引起情感方面的問題。另外因為畢業後就要踏入社會,所以面臨職業發展和擇業問題。

  2.心理障礙: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員但其屬性和成年人不同,所以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一般性中包含特殊性。一般性心理障礙包括焦慮症、恐懼症、網路成癮;特殊性心理障礙包括強迫症、飲食障礙、神經衰弱。

  3.精神疾病:大學生群體中有一定比例已經發展成為精神疾病,比較常見的有分裂症、抑鬱症及躁狂症。

  案例一:張同學平時在老師面前是一個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的學生。大二開學時,通過查課和查晚宿舍發現張同學不在學校,手機關機,班級同學也不知道他在哪裡。通過和張同學母親聯絡,瞭解到張同學已經用掉了銀行卡里的學費,家長也聯絡不到他,而且從張同學母親那裡知道張同學平時在老師面前的樣子都是表象。一個多星期後張同學回到學校,通過交談發現張同學這些日子一直在網咖,張同學的父母已離異。

  分析:張同學的家庭原因是造成他心理矛盾的重要原因,由於父母離異、家庭不健全,造成極其複雜的心理問題。自卑感使他想通過做一個好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孤僻感使他沒有真正的朋友,所以有事時沒有同學知道他的動向和想法;被遺棄感使他迷上網路虛擬世界;怨恨感使他和父母的關係不親近,不願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訴父母。

  在現實生活中,離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於離婚而造成的子女在心理、道德上的問題不能忽視。隨著日益上升的離婚率,父母離婚後,能否為孩子創造適合生長的環境值得每一個人思考。

  通過這個案例認識到輔導員不僅要深入瞭解學生的想法,而且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輔導員不僅是老師,而且要做學生的好朋友,使學生願意和你親近、願意把自己的心事和想法說出來。輔導員要時常與他談心,傾聽他內心的想法,給予一定的指引;鼓勵他積極參加學校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人際關係,學會和同學相處;鼓勵他多看勵志的書籍,通過他人的經歷領悟生活的態度。同時讓其他同學多與他交流,給予他力所能及的幫助,讓張同學實實切切地感受到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四、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積極意義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需要。社會競爭、家庭條件的貧富差距、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人際關係的複雜等,都可能成為大學生主要的壓力源,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解決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2.心理健康是全面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的基礎,大學生沒有健康的心理狀態便無法完成學業,更無法承擔建設社會主義的重擔,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保證。在教育體制改革創新的形勢下,高校德育有了新的衍伸,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政治品質與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兩者應該緊密聯絡、互相促進。

  五、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輔導員作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執行者。因此,輔導員應多渠道、多方法地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良好心理狀態有積極的作用。

  1.加強輔導員心理知識培訓,掌握心理諮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輔導員要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同時經常接受職業培訓,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並且,輔導員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輔導員在學生面前要時刻保持健康向上的形象,不能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更不能轉移到學生身上。

  2.組織各種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營造適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氛圍。輔導員在學生課餘時間組織開展各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娛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活動,學生走出心理誤區,恢復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3.充分利用網路平臺。高校輔導員需要管理幾百個學生,因此建立資訊網路,可以彌補輔導員一個人管理多個學生的缺陷。有些學生性格內向、不善於交流,或者出於私密性等其他原因,不願當面和輔導員交流,這時就可以通過網路向輔導員諮詢,輔導員可以利用網路開展個別輔導。

  4.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重點關注特殊學生。通過談話、問卷調查的形式在學生剛進校園後就建立心理檔案,第一時間瞭解哪些學生有潛在的心理問題,同時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跟蹤變化,起到預防作用。

  隨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斷髮生變化,我們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苗頭、新變化,真正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項教育工作。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