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是什麼詩人_詩人高適生平事蹟

  高適出生在武則天時期,是唐代詩人、政治家,那高適是什麼詩人?高適生平有哪些事蹟?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高適是什麼詩人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適是什麼詩人

  高適是邊塞詩人,他寫的詩歌大都比較雄渾悲壯,反映戰士的困苦和百姓的疾苦,屬於現實主義的豪放派。

  高適出生在普通人家,年輕的時候喜歡到處遊玩,還到過當時唐朝的首都長安,也喜歡結交朋友,杜甫、李白都是他的朋友,他們在一起談天說地,海闊天空。他最大的願望是報效國家,建功立業,早年經人推薦,在朝為官,後來受不了官場那些欺善怕惡、趨炎附勢的事情,而辭去官職。安史之亂,高適被封為節度使,討伐叛軍,平亂有功,再次入朝為官直到臨終。

  高適寫詩,不喜歡用過多的修飾,直接表達心中所想和眼中所見,很多的景物和場景都是邊塞獨有的。為了國泰民安,不少將士只能留在邊塞。遙遠的邊塞條件艱苦,沒有親人陪伴,生活上的條件也很簡陋,那裡的風吹草動都和國家的安全、穩定有很大的聯絡。

  高適處於唐朝的中期,那時的唐朝很穩定和富裕,但是關於唐初的英雄傳奇卻在人們口中不斷被訴說,那個時代的男子都像成為英雄般的人物,如果不是安史之亂,人民都忘記戰爭是什麼樣子的。

  高適不喜歡做官的拘束,對國家的忠心卻始終如一。國家遇到危難,皇帝都已經到蜀中地區避難,高適卻帶著隊伍衝在前面,和叛軍在戰場上對峙。軍隊生活是無聊而又孤獨的,免不了思念家鄉,藉著所見之景,抒發心中的思鄉之情。

  詩人高適生平事蹟

  高適出生在武則天時期,是唐代詩人、政治家,唐玄宗開元十一年他二十歲,這一年過年的時候他來到了長安城,後來他以客人的身份在樑宋遊玩一陣後,就在宋城住了下來。

  高適二十八歲的時候,他開始向北方出發,也曾經想過投奔朝中的官員,而且還為此作過包括《信安王幕府》、《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別》、等詩,但是努力了三年都沒有成功,一年之後在他三十二歲的時候,他去了長安,想要考個功名,但是落榜了,只能無功而返,又是一年過去,這一年他又作了包括《淇上別業》、《酬陸少府》和《自淇涉黃途中作》等詩,三十五歲的時候再次回到宋城居住,並作了《燕歌行》這首詩,四十六歲的時候,雖然身上還是沒有功名,但是他得到了朝中官員張九皋的推薦再次應試,這一次中榜被授為丘尉,在他四十七歲這一年秋天的時候,他以丘尉身份送兵去青夷軍,一年後的春天歸來,作有《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薊門》、《自薊北歸》等,五十三歲因為安祿山攻陷潼關,他跟隨唐玄宗到了成都,在永王謀反後,高適出任淮南節度使征討他,一年之後永王之亂平息,他又受命討伐安史之亂。

  六十歲官位被調為劍南節度使,第二年成為刑部侍郎,後又轉為騎常侍,被封為渤海縣候,但僅僅過了一年,在他六十二歲正月的時候,高適逝世,傳世的有《高常侍集》等作品。

  董庭蘭和高適關係

  董庭蘭在沒有學習篳篥之前,一直專注於對七絃琴的研究,造詣非常高。但遺憾的是,唐朝國風開放,胡樂很是盛行,而古樸的七絃琴便很少有人知曉,更別說彈奏了。雖然身懷絕技但卻難覓知音,而高適也略懂音律,非常欣賞董庭蘭的才能,兩人惺惺相惜,來往密切。

  公元747年,當朝宰相房琯被罷黜,而在其府中擔任門客的董庭蘭也被迫離開長安,開始了流浪生涯,生活過的十分清貧。同年冬天,高適與董庭蘭相會於睢陽,離別時高適以詩相送,就是著名的《別董大》。其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詩最為出名。事實上,此時的高適仕途也不是很順利,懷才不遇,漂泊流浪,生活也是處於困苦的境地。但此首詩,高適卻以開闊的胸襟,奔放的語氣把離別的話語說的如此的慷慨激昂,振奮人心,於安慰中充滿了希望和信心,鼓勵董庭蘭重新打起精神去努力。正是因為朋友,高適才能以詩鼓舞。“不要為前途發愁,以你的才能,天下又有誰不認識你呢?”,從側面表現了董庭蘭的藝術才華之高,也體現了高適與董庭蘭之間的深厚的情誼。

猜你喜歡:

1.賀知章的生平事蹟

2.岑參的生平簡介

3.王之渙的一生是怎樣

4.磨杵成針有關歷史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