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識點

高三會教給我們奮鬥,每個人都有無盡的潛力,每一個人都有無窮的提升空間,不經過一年血戰,也許我們永遠發現不了自己身上蘊藏的能量。所以高三註定是精彩的一頁,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了《高三語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識點》,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徒: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類,屬***

2、出:其出人也遠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詞多義

1、傳: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②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名詞,解釋經書的著作***

2、師:

①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老師***

②於其身也,則恥師焉***名作動,從師***

3、從:

①惑而不從師***動詞,跟隨***

②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介詞,自***

4、也:

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用於句中,舒緩語氣,可不譯***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句末語氣詞,輕微感嘆,可譯為"啊"***

③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句末語氣詞,"呢"***

5、則:

①於其身也,則恥師焉***轉折連詞,卻***

②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條件連詞,就***

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副詞,表判斷,譯為"就是"***

6、於:

①師不必賢於弟子***介詞,比***

②而恥學於師***介詞,向***

③不拘於時***介詞,被***

④其皆出於此乎***介詞,在***

7、乎:

①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介詞,相當於"於",譯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句末語氣詞,反詰語氣***

8、所以:

①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所用來,"以"作"用"講,表憑藉、手段***

②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詞類活用

1、於其身也,則恥師焉***師:意動用法,以……為恥***

2、吾從而師之***師:名作動,學習***

3、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形作名,聖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名作動,學習***

5、孔子師郯子***師:名作動,拜師學習***

五、古今異義的詞

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義:所用來……;今義:因此,因果連詞***

3、吾從而師之***古義:跟隨並且,今義:目的連詞***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不需要***

5.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判斷句***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

3、不拘於時,學於餘***被動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介賓短語後置***

5、而恥學於師***介賓短語後置***

七、難句翻譯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譯:老師,就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決疑難問題的人。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所以無論高貴還是低賤,不分年紀大還是年齡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不知道文章的停頓,有的人就去求師學習,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人卻不求師學習,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賢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象這樣罷了。

【篇二】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蔀***bù***屋:指窮苦人家昏暗的房屋,這裡指貧民。

2、櫛:木梳。

3、角:較量,競比。

4、瓦釜:用黏土燒製的鍋,這裡比喻粗俗的歌聲。

5、竹肉:這裡指簫管與歌喉。

6、皁隸:衙門中的差役。

7、識***zhì***:記著。

二、通假字

1、傾城盍戶***通"合",全***

2、不知尚識餘言否耶?***通"志",記著***

三、一詞多義

1、以:①獨以近城故***因為***

②競以新豔相角***用***

2、去: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動詞,距離***

②他日去官***動詞,離開***

3、之:①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助詞,湊音節,無實義***

②遠而望之***代詞,代這種情形***

③烏紗之橫***助詞,的***

四、詞類活用

1、妝、服:莫不靚妝麗服***名作動,戴著……妝飾,穿著……衣服***

2、櫛:櫛比如鱗***名作狀,像梳齒一樣***

3、丘:檀板丘積***名作狀,像山丘一樣***

4、雲:樽罍雲瀉***名作狀,像雲一樣***

5、狀:無得而狀***名作動,形容,描述***

6、下:壯士聽而下淚矣***名作動,流下***

7、觴:最可觴***shāng***客***名作動,勸人飲酒***

8、吏:吏吳兩載***名作動,作官***

五、句式

1、置酒***於***交衢間***省略句***

2、已而明月浮***於***空***省略句***

3、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介詞結構後置***

4、有不聽曲***於***此石上者***省略句,介詞結構後置***

5、甚矣,烏紗之橫,皁隸之俗哉!***主謂倒裝***

六、難句翻譯

1、衣冠士女,下迨***dài***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

譯:上至官紳淑媛,下至下層百姓,沒有誰不佩戴著美麗的妝飾,穿著華美的衣服,遊客們席地而坐,在去虎丘的大道上擺上酒筵。

2、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

譯:不久明亮的月亮在空中升起,山石反射光如同白練,一切粗俗的歌聲,都停下來,悄無聲息。

3、餘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而病尋作。

譯:我和江進之商量修復它的原因,想要在堂中供奉韋蘇州、白樂天等人,但不久我的病發作了。

4、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譯:山川的興盛衰廢,確實是時運啊!

5、甚矣,烏紗之橫、皁隸之俗哉!

譯:官吏的橫暴、衙役的粗俗太嚴重了。

【篇三】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4***旬有五日而後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國***通“耐”,能***

***6***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2.古今異義

***1***腹猶果然

古義:食飽之狀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2***眾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今義:多數人,大家

***3***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折連詞

***4***窮髮之北

古義:毛,草木今義:頭髮

***5***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壽命長的今義:豐收年;春節

3.一詞多義

***1辯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而御六氣之不辯***通“變”,變化***

***2***知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

***3***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

聖人無名***名詞,聲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裡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4.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而後乃今將圖南***往南飛***/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往南飛***

***2***使動用法。德合一君***使……滿意***/彼於致福者***使……到來***/而徵一國者***使……信任***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3***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2.省略句

***1***翱翔***於***蓬蒿之間***省略介詞“於”***

***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

***3***眾人匹***於***之***省略介詞“於”***

***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

3.疑問句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疑問語氣***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問語氣***

***3***彼且奚適也***“奚”,表示疑問語氣***

4.倒裝句

***1***而莫之天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

***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

***4***覆杯水於坳堂之上***於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短語後置***

***5***翱翔蓬蒿之間***於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後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