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多媒體美術鑑賞教學的作用

  多媒體課件以其聲畫並茂、直觀形象、資源豐富等優越性,為美術鑑賞教學錦上添花,開闢了美術鑑賞的新天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營造氛圍增加美術鑑賞的感召力

  ***1***巧用影視資料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如在欣賞第9課《中國古代繪畫擷英》一課的第二講:敦煌莫高窟壁畫時,我引用了《敦煌》這個電影的開頭一段插入課件,作為匯入。在課件播放電影前教師設問:“莫高窟為什麼會出現在敦煌?世界上最長的畫廊是在哪裡?有多長?”,學生聚精會神的欣賞完電影后每個同學都能準確答出剛才老師的提問,這樣的匯入激活了課堂氣氛,輕鬆引領學生來到飛天壁畫的精妙境界,領略祖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精髓,為這精湛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折服,輕鬆開啟藝術欣賞的廣闊領域。

  ***2***以音樂為主的情景創設

  音樂作為聽覺藝術從表面上與視覺藝術的美術毫無關係,但在深層面上卻與美術有著許多共同的地方,如對意境、韻味的內心感受,對情感的表達等。節奏、韻律,明亮、暗淡等這些原本是兩種藝術的各自專業用詞卻經常性的被互換使用。如印象派畫家莫奈晚期的《睡蓮》就被人們稱作“可視的音樂”,而中國民族音樂作品則常被人譽為水墨畫。音樂對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術鑑賞也離不開情緒的調動,沒有充滿感情色彩的鑑賞過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體驗。以音樂創設情景主要在於情緒氛圍的烘托。

  音樂和美術是藝術領域裡的雙胞胎,如俄羅斯的《伏兒加縴夫曲》和列賓的《伏爾加縴夫》油畫作品;法國的《馬賽曲》和呂德的《馬賽曲》雕像等等。藝術家的心靈和感悟是相通的。有這樣一句話“音樂和美術是不同的藝術形式,但有相同的藝術感覺,二者的結合產生的聯覺作用如同星星和月亮把夜空照得輝煌和明亮”。

  多媒體教學介入給學生全方位的感性認識

  多媒體技術製作課件在美術鑑賞教學運用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濃厚的學習動機,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鑑賞作品的區域性放大,色彩調配、構圖細部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完成的任務都能在課件中輕鬆演示體現,使教學效率提高。

  如在欣賞第3課《走進具象藝術》中的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舉世聞名的風俗人物畫時,書上是這樣描述的:“此圖從郊外田野、汴河兩岸,一直描繪到市井、街道,規模巨集大,場面繁雜。畫家利用多視點的構圖方式,將如此繁複的場面妥貼地安置在橫不過二丈,高不過尺的畫面上,產生‘方寸之內,百里之回’的巨集偉氣勢。”但是僅憑書上的幾幅區域性的,小氣的印刷圖顯然學生是不能理解作品的。

  我從網上查詢到此圖原作的完整的長卷。運用PowerPoint製作成課件把圖從頭至尾的在悠揚起伏的中國樂曲《水鄉船歌》的伴奏中,讓畫面從清明時分郊外的景緻開始,經過虹橋這個畫面的高潮,轉入城內。同學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中國繪畫史上的偉大傑作,優美的樂曲牽引著人的思想進入畫境,感染畫中的精神、畫中的韻律、更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感情,好像親自參與了畫中的人物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的作品不失真而且連貫性好,還可以區域性放大,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學生很樂意接受這樣的欣賞方式。這樣學生才好理解“方寸之內,百里之回”的巨集偉氣勢,並且能夠理解什麼是中國繪畫的“多視點”構圖。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下完成了欣賞教學。

  用多媒體課件實現學科整合拓寬美術視野

  對一件藝術作品的理解不能只通過簡單的藝術語言的描述來完成,還必須結合歷史發展、宗教、科學發展的大環境中加以評述。在欣賞第2課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時,也不能脫離南唐的歷史背景,講到唐後主李煜,螢幕上打出李煜的《虞美人》,叫一個學生在優美樂曲的伴奏下朗讀,然後分析引出南唐歷史背景和李煜的性格特點,以及此畫的來源,再結合作品分析韓熙載在畫中的精神面貌,作品的藝術特點。在欣賞第12課《外國雕塑擷英》中古希臘雕塑的時候,我們不能脫離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希臘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崇尚體育的傳統、還有古希臘神話傳說。我在課件中插入一段希臘奧運會的開幕式的影片資料,引出古希臘當的政治,地理位置,審美特徵以及古希臘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再欣賞具體的雕塑作品。運用課件學科整合特點融入相應的學科知識,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文化素養,培養了學生更高一層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