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認識民間美術鑑賞教學

  在教學中,部分學生對民間美術這一藝術認識不足,認為它俗氣、土氣,是鄉野藝術,不能與高雅的學院藝術相提並論。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民間美術鑑賞教學:民俗與民間美術的血肉關係

  民俗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它的產生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的一種理解。民間美術就是一種民俗現象,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價值,民間美術的產生、發生與社會歷史文化密不可分的。許多民間美術的造型直接來源於日常民俗活動,比如以前舊的結婚禮俗活動,產生了轎簾刺繡、蓋頭等刺繡藝術品,產生了各種製作精美的面花藝術品,過春節、正月十五鬧花燈這種傳統的民俗活動也產生了年畫、剪紙、面具、大頭娃娃、舞獅等藝術作品,可見沒有民俗活動,就不會有與之相關的民間美術。

  民間美術是一種帶有原發性的美術形式,它在傳承的過程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關,自誕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民俗在整個歷史過程中,是民間美術品用來承載民間文化精神等觀念形態的媒介,是民間美術的載體,沒有民俗活動就沒有民間美術。

  民間美術鑑賞教學:民間藝術的情與美

  民間美術的情與美的流露,是民間美術的靈魂。許多民間美術都滲透著母親的真摯情感,比如在陝西農村,有種娃娃睡覺用的耳枕,會做成各種孩子喜愛的精美動物造型,中間還留有一個洞,這樣,孩子睡覺時就不會壓著耳朵,淚水也不會溼了枕頭,平時也可以當做玩具。又如孩子戴的帽子、穿的鞋子,都會做成老虎的形狀,虎帽、虎鞋把孩子打扮得“虎頭虎腦”,也蘊含著母親深深的祝福,願自己的孩子像老虎一樣,百病不生、百毒不侵,勇敢、健壯、健康地成長。

  虎鞋已經夠漂亮的了,細心的母親還會在後面加上一條上翹的尾巴,成了便於提鞋的鞋拔子,這無一不是母愛的結晶,這真誠無私的愛心是人世間最美好的藝術。作為素質教育的繪畫藝術鑑賞教育,其不是為培養專職鑑賞家,而是通過美育,培養學生對美術文化的理解力,學會欣賞周圍生活中的一切視覺形式,進而使審美接受不是視覺接受,也不是大腦接受,而是整個身心的接受。

  民間美術的發展具有傳承性,民間美術從古到今,世代相傳,它在傳承的基礎上吸收、改造和發展,並且留有每個時代的烙印,在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所需中不斷進行創作。就剪紙這一民間美術表現形式來說,它是一家族的女長者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美術行為,是一種土生土長的文化現象,並且在農閒時傳給下一代。

  她傳授的不僅是民間剪紙、表現技巧、造型特點,更多的是這一較悠久深遠的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當地生活中的風俗時令、人生禮儀。所有這些民間美術作品都已成為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民眾中代代傳承。可以說民間美術不僅僅是一種民俗文化,它還真實而又形象生動地記載著民間習俗,展示、維繫和豐富著民俗文化,為民俗文化活動增添亮麗的色彩。

  民間美術鑑賞教學:對生命的渴望與禮讚

  對生命的渴望,是民間美術永恆的主題。民間有許多刺繡、剪紙,如“蓮花生長”、“榴開百子”,年畫中的“蓮生貴子”、“送子觀音”等,都反映了勞動人民對生命的崇拜與渴求,這種對生命的熾烈追求,射出動人的火花。民間美術中的“生命樹”是自然與人的結合體,象徵萬物之靈,更是對生命與生殖的禮讚,如“陰陽魚”反映勞動人民樸素的性意識。

  透過這些造型,可以發現許多民間美術都始終保持一種原始的處處流淌著生命和生殖活力的“陰陽哲理”。在中國漫長穩定的農耕文化形態中,民間美術的價值遠遠超越它本身,已成為人民群眾重要的生活,是中國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積澱,是勞動人民樸素情感與審美意識的流露。它樸實無華,有的只是真情與真實,喚起人們對人類童年的回憶和對故鄉泥土的眷戀。這種情感基礎,是民眾約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祈求生存繁衍、吉祥平安的重要心理依託。

  民間美術滲透到民間習俗的各個層面,充實了民俗活動的內容和活動情境,可以說許多民俗活動,因有民間美術而豐富了內容,擴大了影響。從總體來看,它是緊緊圍繞人們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從人們的生活需要出發,進行創造和發展的。民間剪紙、年畫、牆頭畫、門相畫、簷畫、炕畫、床頭雕刻等都是圍繞住的方面,並依靠各種居住形式和建築格局而發揮民間創造才能的。民間的印染、織繡藝術,離開穿著服飾、枕被帳簾,幾乎無法表現;陶紋釉畫、編織雕樓,離開民間日常生活用具,其展現的程度會受到限制。飲食用具、縫紉的針擔線盞,以及婚嫁喜壽用品,無不與家庭食住的需要相聯絡,其美學價值寓於實用價值之中。這種美學價值與實用價值的完美結合,正是民間美術創作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