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祕訣

說到語文,大家肯定都覺得索然無味,那是因為你不瞭解它的博大精深,不怕不怕,今天由小編教你學習祕訣哈~~
其實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閒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而且,閱讀量大,知識就會十分豐富,一個人的素質也會提高,眼界就會更廣,況且,寫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書,多留心身邊的事,將書中所講與現實生活相聯絡起來,寫作時才會思如泉湧,寫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大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卻不多,真正喜愛閱讀的並能從中得到知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寫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們要做這樣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閱讀,要喜歡去閱讀,當我們看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去思考它的內涵,去思考它的寫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還有,要好問,要記住不懂就要問,特別是讀課外的古文言文,古詩、詞時,其中有些字、詞、句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的,這就需要去查工具書,如果工具書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後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時去問老師,及時地弄明白,這樣才能學好古詩文,切記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為日月積累,會使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大。

說實話,語文並不是那麼難。中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奧妙多多,當你暢遊其中之時才會發現學習語文是多麼有趣。在這

裡,我有一點體會告訴同學們

一、語文學習準備。

語文學習需要一些必要的準備,比如工具書等。作為一個初中生,身邊應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漢語成語小辭典》***以上三本工具書以商務印書館的為最好***;除此之外,為便於學習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學生古漢語詞典》就更好了。語文學習過程中還要用好一些相關資源:語文課本、班級圖書角、學校圖書館、城市圖書館、家庭藏書以及網路資源、考試資源***考試是一段學習內容的檢測和小結,考試過後同學們要及時發現知識漏洞,並把漏洞補上***等。

二、語文學習方法漫談。

1、 語文學習方法五原則

⑴ 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務遠,急於求成。每天,能認真地練幾十個字,每週能熟練地背幾首詩,仔細地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⑵ 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係,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⑶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⑷ 博研結合。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⑸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云: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侷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2、 運用聯想和想象

聯想和想象伴隨學習語文的始終,聽說讀寫都離不開聯想和想象。例如,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聯想起我們學習過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淺草才能沒馬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還可以通過想象在頭腦再現文章的內容和情景。

3、 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

在學校裡,語文學習主要表現為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語文教材的學習。對教材中的文章,老師有老師的理解,老師的理解來自於教師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師的話也好,教參的話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學們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理解,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們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說不定你們自己的理解會更好。課堂上同學們如果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一定很高興,因為他希望與我們進行思想交流,心靈的溝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既可以啟用同學們的思維,還可以鍛鍊你們的多種能力。所以,同學們應該多思考,多提問,多研討,使課堂活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

4、 養成自控式學習習慣

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語文學習尤其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要用心聽講、作業書寫規範、獨立完成作業、主動制定學習計劃、多讀、多背、多思考、經常練筆、看報等。

5、 掌握兩種學習技能

第一,學會快速閱讀。閱讀技能並不是指能簡單地讀,而是指在閱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閱讀的能力,是指能夠根據文章的不同的文體、內容、表現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書中內容的一種技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多讀書,注意瞭解不同閱讀材料的特點和閱讀技巧,加強讀思結合,並且有意識地加快閱讀速度,逐漸形成閱讀技能。

第二,作好筆記。作筆記是一種與動手相結合的學習行為,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必須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學習筆記主要有課堂筆記、讀書筆記和複習筆記等。課堂筆記應注意結合課文對老師所講內容進行記錄,不能全抄全錄老師的板書,讀書筆記***後面還要重點介紹***應注意做好圈點勾畫,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複習筆記應注意做好知識的歸納整理,如經常讀錯的字音、寫錯的字形,常用文言實、虛詞等,理清知識結構和聯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論哪種筆記都要做好疑難問題的記錄,便於集中處理。

6、五遍讀書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當然是一種泛指,強調書要多看,多讀,並非真的要讀百遍、看萬卷。不過,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讀幾遍,學習效果會更好。特別是,同學們使用的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讀三五遍並不多,而有的文章讀十遍尚覺得少。現向同學們推介一個“五遍讀書法”,以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遍,是指上課前對老師要講的課文先預習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課完了後,把課文再認真的研讀,並把老師講過的書上的內容複習一遍。

第三遍,是當學完一個單元之後,從單元第一課到單元最後一課仔細的看一邊遍。

第四遍,是當一本書全學完之後,結合教師的複習指導,把整本書再讀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後一遍,即在考試前幾天,與學習筆記和平時的單元檢測相配合,把課本粗略的翻看一遍,複習平時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重點、難點。

7、 陶行知“讀書十訣”

⑴ 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⑵ 勤,業精於勤,荒廢於嬉;

⑶ 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

⑷ 博,從精出發,博覽群書;

⑸ 問,不恥下問;***疑在悟前***

⑹ 記,多動筆墨,多記筆記;

⑺ 習,溫故知新;***聯絡自然***

⑻ 專,專心致志,專一博廣;

⑼ 思,多加思考,學以致用;

⑽ 創,觸類旁通,敢於創新。

8、 寫讀書筆記和製作卡片

寫讀書筆記有助於提高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應是從讀書***報刊***中引起的,離開了書,就成了別的文體。因此,筆記一般都要註明材料出處。

⑵最好一則筆記記一個問題,如內容和感想多,可寫成幾則,不要混在一起。這樣便於整理和以後使用。

⑶一個故事、一句話、一個數據、一段議論,不論大小均可寫成讀書筆記。但決不能肢解原文、歪曲願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與引用的原文混雜在一起。

⑷筆記積累多了,最好能分類整理,編出目錄索引。

卡片是積累資料的一種有效手段,同學們應學會做好以下兩種卡片的製作。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錄名人名言、好詞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關內容,不摻雜自己的意見。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記載讀書心得,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讀書筆記,它偏重主觀感受,寫法也極為多樣,但總要從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來,所以也要註明出處。

當然,在實際運用中,同學們也可以把寫讀書筆記和製作卡片結合起來——不管怎麼樣,要用心去做,貴在堅持,其中自有樂趣,亦能在辛苦中體驗成功的感覺。

三、語文學習及備考。

第一部分:語言積累及運用

這一部分正如標題所言,重在積累,關鍵是運用。積累的內容包括:漢字的形音義,標點符號及詞語的使用,辨析並修改病句、擴充套件語句、壓縮語段、續寫句子,選用、仿用、變換句式,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使用常見修辭方法等。對於這一部分,同學們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學習,日積月累,定會得到高分。下面以字詞為例作簡要說明。

1 、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2、可以把平時自己常易錯的字記錄在錯題彙集簿上,定時集中糾正,還可以進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組詞練習。

3、每學新課,先要將自己不會的詞語畫出來,通過查字典再結合語境理解詞語,不能死記硬背;在具體語境中有的詞義發生變化,一定要加強理解這部分內容。

4、課本中正文下面的註解及課後練習的詞語部分應是重點。

5、學習詞語應堅持“長流水,不斷線”,根據自己情況,每天都要學習和積累一定的詞語,到一定時期,特別是階段性考試之後,將還不熟悉的詞語用過篩子的方法挑出來,再次複習,直至越來越少。

第二部分:文言文學習

課前做好預習,即在教師講解之前,同學們應該藉助工具書和文章註釋,通讀全文,疏通文意,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系統學習。具體做法如下:

1、 誦讀

⑴ 讀準字音:

藉助文章註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特別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異讀 與破讀。

⑵讀準詩文的節奏。

要求在語言層面上通讀文言文,做到停頓正確。如司馬遷的《陳涉世家》中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和“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的斷句,正確停頓、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同學們較快地進入賞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於正確理解文言文的含義。

⑶讀出語氣和語勢。

這樣有利於同學們體會古詩文的感情和氣勢,表現出詩文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奏感。如曹操的《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通過這樣的朗讀就會品味出詩人寬廣的胸襟,聯想到詩人立志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的雄偉抱負。

需要特別說明一點,讀出語氣和語勢應以朗讀為主,朗讀應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的朗讀,這就涉及到文言文的斷句,因為斷句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對句子理解的對錯。古漢語大多采用單音詞表意,不要把兩個相鄰的單音詞誤讀為現代漢語的合成詞。長句可根據文意斷句,句首的語氣詞可停頓。同學們要反覆訓練、反覆琢磨、反覆玩味。

讀是誦的基礎,誦是讀的昇華,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奏。要朗誦好文言文,關鍵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同學們在學習中老老實實地根據註釋讀懂課文,把不懂的字、詞、句作個記號,然後查閱資料,有的還需要與同學一起探討和向老師請教。在此基礎上,同學們要根據詞語所蘊含的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藏其中的濃郁情懷,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從而實現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誦讀古詩文,應該是十分愉悅的學習過程,穿越時空與古代志士仁人、賢者智者對話,從而瞭解我們的國家、瞭解我們的民族、瞭解我們的歷史,把歷史文化的積澱化為我們自身人文素養的一部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應該是人人所渴求的,希望同學們能把這種渴求變為誦讀的實踐。

2、翻譯

嚴格意義上的文言文翻譯,必須達到“信、達、雅”的標準。“信”,就是忠實於原文的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準確無誤,不可隨意地增減內容;“達”,就是通順明白。翻譯出來的現代文表意要明確,語句要流暢,語氣不走樣;“雅”,就是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這一點是把文言文譯成現代漢語的最高要求,這對於初中生來說是很困難的。對於初中生來說只要能做到“信”和“達”就可以了。

翻譯的方式,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1.直譯,是按照原文的詞語和句式逐一對譯,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的詞語和句式。如:

原句: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三峽》***

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直譯要求這樣字字有著落。

2.意譯,是根據原文的意思去進行靈活的翻譯,可以改變原文的詞數、詞序和句式。如:

原句: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岳陽樓記》***

譯句:天上的雲霧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圓,月映水上如金光閃耀,月影象一塊圓圓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這個例句的譯文,適當地增減了詞語,調動了詞序,這就是意譯。

中學文言文翻譯題的考查,主要考查學生直譯的能力。因此,考生必須認真領會詞、句,緊扣原文,弄懂原意,不能把翻譯弄成敘述大意或改寫故事。認真地、嚴格地直譯,是落實文言文詞句的重要環節,是避免錯誤的較好辦法。

用“六字訣”去翻譯文言文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例如:

原句: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譯句: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慶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號、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譯。

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代漢語的雙音節或多音節詞。如:

原句: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捕蛇者說》***

譯句: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怎麼樣呢?

原句中的“更”、“役”、“賦”可分別譯為“更換”、“差事”、“賦稅”。

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地補充出來。如:

原句: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漁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漁人***請到家裡,擺酒殺雞做飯,殷勤款待***漁人***。

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等,在現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如:

原句: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譯句:打仗,是靠勇氣的。“夫”為發語詞,沒有實在意義,翻譯時刪去。

原句: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譯句: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好拿來誇耀自己的功勞?選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譯句:山北面有個名叫愚公的,年紀將近九十歲了,向著山居住。

以上兩例加點的“之”與“而”,只起語助和連線的作用,無實在意義,應不譯。

5.調。即對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這種方法在古文翻譯中用得最多,中考幾乎年年考到。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譯時應調整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聰明瞭。”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

“何陋之有”翻譯時應調整為“有何陋”,即“有什麼簡陋呢?”

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如:

齊師伐我。***《曹劌論戰》***

這句中的“師”要換成“軍隊”;“伐”,要換成“攻打”。全句譯為:“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們魯國”。

又如: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出師表》***

這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都”;“諮”,要換成“商量”。

以上介紹了翻譯文言文通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其實也就是古漢語詞法、句法知識的綜合運用。實際上,要很好地翻譯一篇文言文,並非懂得這幾條就能做到的。

準確翻譯文言文,必須注意三點

***1***正確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即結合上下文語境,理解句子在文中的直接意義和隱含資訊

***2***用現代漢語的詞彙和語法來翻譯,做到文從字順,簡明規範,暢達流暢

***3***是在翻譯時注意句意表達的完整和關鍵實詞、虛詞的用法以及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等。

3、理解和背誦

能否背誦一定量的詩文,是檢驗一個人的文言功底是否深厚的標準之一,同學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對詩文的背誦。語文課程標準也文言文的背誦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要想背得快、記得牢,首先要讀準課文,一字不差,不丟字,不多字,不錯字,認真地逐字讀,待到讀熟後,再考慮背誦,一篇新課文,最主要的是先讀正確,否則讀錯的地方形成習慣很難糾正。其次,邊讀邊理解,才能背得準確。第三,背誦時可將較長的文章分成小段,“個個擊破”。第四,藉助聯想,形體動作,輔導記憶背誦。第五,不斷複習,任何人記憶不可能一次完成,有計劃地進行反覆訓練,可以增強記憶。第六,背誦中心,難點易錯之處,可摘重點寫筆記。 草民***839469085*** 21:08:35

接下來到閱讀理解了

第四部分:現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的一般方法

學習現代文,提高閱讀能力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這是現代文閱讀的一項重要要求。沒有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理解。

1、理清文章的思路。思路,指的是作者在寫作時思維發展的線索。在文章中常常體現為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絡,也就是文章的脈絡。

文章的思路,從外在形式上看,常常體現在文章的結構上,只要劃分清楚文章的結構,進而看出各部分之間的聯絡,就能大體把握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有時也體現在串聯起全文的線索上。如果能把分析文章的結構和抓思路結合在一起運用,效果會更好些。

2、能夠比較迅速和準確的抓住文章中的重點段落,並且由此聯絡上下文進行思考分析。

二、段落閱讀

閱讀能力的基本功訓練,體現在“段”上,“段”是篇的具體而結合,一篇文章中涉及到的各種能力,在“段”中都有體現。而“段”短小,易把握;用各種不同的體“段”進行訓練最終可以掌握閱讀的各種方法。

段落閱讀的能力主要體現在能夠迅速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找出關鍵語句上。一段文字的中心句常在一段文字的起始或結尾,當然,判斷是不是中心句,要看這一句與其他句子的關係。簡單的說,就是看這一句能不能概括全段內容,表達作者的主要意思。

有一些段,沒有中心句,這些段的中心是隱含的、暗示的。這就需要用自己的話去概括。一般來說,抓這類段的中心常用以下幾種方法:如果段中的幾層意思有主次之分,可以採用摘要法,就是選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如果段中的幾層意思是並列的,就採用歸併法,即把幾個意思聯結歸納出一個主要意思;如果段中幾層意思是層層深入的,那就摘取最後歸納的意思。

具體到某一段,同學們可遵循以下順序進行訓練:

***1***整體看一遍此段講述的內容是什麼

***2***逐句研究,每句話的大意

***3***研究這段中的句子之間的聯絡,將句意相近的幾句歸為一層,概括層意。

***4***根據段中的幾層之間的關係,總結段意

***5***再看這段為表達這個段意,用了哪此寫法

三、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閱讀課文時,常常會遇到一些“生詞”,需要字典、詞典弄懂他們的含義。藉助工具書弄懂詞語含義,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的方法。

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遇到一個“生詞”,詞典解釋這個詞時列出好幾個義項,該選擇哪個義項呢?這就需要結合語言環境,也就是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含義了。

有時還會遇到一種情況:靠查字典、詞典不能正確解釋詞語,需要藉助上下文來推斷詞語含義。善於根據上下文推斷詞語的含義,理解詞語的表達作用,是一項重要的能力,也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中心、寫作技巧的基礎。

四、歸納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

歸納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先要弄懂每一段的意思或要點,進而將內容相關的段落歸併為一部分,歸納出每部分的大意,最後,再將每部分的意思進行歸納,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出來。

可以說,閱讀的基本要求是以“理解”能力為核心。具體閱讀方法是從文章整體入手,重點作好區域性的分析研究,然後再回到全文上來。

提高閱讀能力還要注意這樣幾個方面:

1、以課本為範例,學習掌握閱讀方法

我們的課文都是經過專家精選的美文佳作,在思想內容上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在文章結構上,是嚴謹,規範的,在語言表達上是簡明,連貫得體的典範,因此利用教材做例子,學習掌握閱讀方法是最好的途徑,基本篇目中的重點段應逐句逐層地認真研讀,只有在課內段的閱讀分析中學到方法,才可能在考試時閱讀課外選文。

2、分析詞語的意思及作用要結合語境

3、分析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絡要結合具體內容

4、善於利用文章的語句來概括

一般試題要求學生概括段意中心。要認真讀原文看看原文中是有中心句,利用中心句既簡單又準確,如沒有中心句,改造重點句,或將其組合,或摘基重點詞語。如文中沒有明顯的語句,那麼,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好後,經過簡練再表達。

5、分析寫作方法作用要扣住中心

在分析瞭如何提高閱讀能力之後,我重點再給同學們介紹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如何賞析一篇文章,二是做閱讀題需要注意的問題。

賞析一篇文章,可運用以下方法和步驟:

1、先把文章瀏覽一遍,想一想寫的是什麼。

2、再通讀一遍,圈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段;圈出揭示文章中心的文句。

3、分段細讀,圈出哪些詞是在表達意思上的關鍵詞語,劃分段落並確定段意。

4、在默讀的基礎上,複述全文大意,要求結合關鍵性的詞語,列出提綱。

5、根據揭示中心的文句,對文章進行縮寫練習,要求把圈出的詞、句、段儘量用上。

6、通過讀、寫,要求概括全文的中心和寫作特點。

7、根據圈出的文句和中心寫出自己的讀後感。

8、在寫讀後感的基礎上,從思想性、藝術性和知識性等方面進行評點。

9、在評點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闡明自己的主張。


現在相信學習語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了吧,何況我們是華夏子孫,更要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讓我們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在語文的海洋中漫遊吧!

趕緊的從容不迫平均的有規則去學習,一切盡在自己持之以恆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