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母乳的寶寶大便酸臭是怎麼回事

  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寶媽們說,我們家的孩子一直都是吃母乳,但不知怎麼的最近拉大便的時候總是拉的時間還很長,而且大便還酸臭,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相信這是很多寶媽都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均勻如軟膏樣,但無臭味,便次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達7~8次,這叫做生理性腹瀉。父母不必擔心,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到小孩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剛剛生下來的小孩,即使沒有吃進一點東西,一般在生後10~12小時之後會拉黑綠色胎便。在餵奶3~4天后,大便呈黃綠色,這叫做過渡期的大便,之後是逐漸呈黃色糞便。如果嬰兒生後24小時內沒有胎便排洩,或4~5天左右仍無正常大便排出,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嬰兒階段,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消化適應能力較差,由於飲食餵養不當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嬰兒大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衝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餵食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偏食含蛋白質的食物過多時,這些蛋白質可中和胃裡的胃酸,這樣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腸腔內細菌的分解代謝,這些寶寶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難聞。寶寶出現綠便與個人體質、年齡、腸內酸鹼度、腸內細菌生長狀態、奶製品成分***如鐵質***都有關係,只要寶寶精神與活動正常,則不必擔心。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比較稀釋,細膩,色金黃,略有酸味,無泡沫,每天3-8次不等,

  調整飲食:母乳餵養的可只給寶寶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較高的後半段奶則擠出棄去。此外,母親要多飲水及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或油炸食品。

  1、大便呈水樣,帶有泡沫,味酸刺鼻如餿食般,這可能是對糖類不消化所致。

  調整飲食:在奶中少加糖,或暫停乳類食品,代米湯、淡豆漿,並用葡萄糖調味。

  2、糞便惡臭如臭雞蛋味,帶有不消化的奶瓣,可能是蛋白質消化不良。

  調整飲食:對未加輔食的寶寶可限制奶量1-2天。對已經加蛋、魚、肉末等輔食的寶寶可暫停新增,待正常後再逐漸新增。

  3、大便呈褐色球狀,難以解出,甚至大便周邊帶有血絲,這是硬便損傷了肛門。

  調整飲食:多飲些水,喂些蔬菜湯、胡蘿蔔泥、紫菜湯、蘋果泥、蘿蔔汁、黃瓜汁等。對1歲以上的寶寶可給予蜂蜜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