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惡臭是怎麼回事

        一些人會出現大便惡臭的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大便惡臭的呢?有沒有防治措施呢?今天學習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關於大便惡臭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便惡臭的原因

  大便惡臭,多為腸道蠕動力弱,消化不良所致,出現大便惡臭的情況表示腸內環境惡化。

  大便的惡臭味來自吲哚和糞臭素,它們是蛋白質被腸內細菌分解所形成的物質。飲食習慣偏向歐美式的人,每天攝入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大便就會惡臭。相反,吃纖維素多的人,其大便的氣味就好一些。

  大便惡臭是腸內環境惡化的證據,說明腸內腐敗菌的數量增加,而腸內環境的老化、惡化、將促使人體老化和患病。

  消化不良的症狀,注意每頓飯別吃太飽,特別是晚飯,吃些幫助消化的藥就行了,如.保和丸,木香順氣丸.山楂丸等

  糞便的組成:

  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其中一部分水分和電解質等被大腸粘膜吸收,經過細菌的發酵和腐敗作用 ,即變成糞便排出體外。糞便含有食物中不消化的纖維素,消化道脫落的上皮細胞,粘膜碎片和大量細菌,還有未被吸收的消化道分泌物,如粘液、膽色素、粘蛋白和消化液等。如不吃蔬菜和粗糙穀類食物,糞便組成常一致,即水分65%,固體35%。固體部分細菌最多,可達總量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當排出糞便時,大部分細菌已死亡。另有2%~3%的含氮物質,10%~20%的無機鹽,如鈣、鐵、鎂鹽。脂肪佔10%~20%,一種是未被吸收的分解脂肪,另一種是由細菌和上皮殘片而來的中性脂肪,還有少量的膽固醇,嘌呤基和維生素。

  因吃食物不同,糞便有改變,如吃含蛋白質豐富食物的糞便,有臭味;吃碳水化合物豐富食物的糞便惡臭味。疾病也可使糞便氣味加重。 大便惡臭多是進食高蛋白食物或肉類較多,長此以往腸癌的發病率增高;大便有刺鼻酸味,多數是發酵性消化不良,是“食滯”的後果,腹瀉伴燒焦味,則是小腸機能下降導致的消化不良,伴有腥味的焦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較多;水便伴肉或魚的腐臭味,是腸內大量血液或黏液分解的表現;肉湯樣大便伴奇臭味,則多見於小腸出血性壞死性炎症。

  防治措施

  1、保證睡眠,睡眠不足會使腸道負擔加重;

  2、減少精神壓力,防止菌群失調,保證好心情,防止腸道過勞;

  3、注意營養均衡,忌暴食暴飲,戒菸酒;

  4、適當食用根莖類食物,如紅薯、土豆、胡蘿蔔、大豆、穀類等,並多吃水果蔬菜;

  5、適當服用一些腸道有益菌製劑如雙歧桿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