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文言文複習資料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必考的重要內容,對文言文加強複習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文言文複習習題

  一、文言文翻譯訓練。

  1.所謂修身在正其者,身有所忿憤。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譯文:

  2.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亦。君子依孚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譯文:

  3.公問曰:“滕,小國也,間於齊、楚。***1***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2***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譯文:***1***

  ***2***

  4.子曰:“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譯文:

  5.子曰:“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

  6.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譯文:

  7.子曰:“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曰:“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譯文:

  8.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9、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1***“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1***

  ***2***

  10.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譯文:

  11.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譯文:

  12.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譯文: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後面的問題。

  杜環,字叔循。侍父一元遊宦江東,遂家金陵。環謹飭重然諾,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於九江,家破。其母張氏,年六十,哭於九江城下,無所歸。或告之曰:“今安慶守譚敬先,非允恭友乎,蓋往依之。”母附舟詣譚,譚謝不納,母大困。念允恭嘗仕金陵,親戚交友,或有存者,庶萬一可冀;復哀泣從人至金陵。問一二人,無存者。因訪一元家所在,道上對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環存,其家直鷺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環家。環方對客坐,見母大驚,頗若嘗見其面者,因問曰:“母非常夫人乎,何為而至於此?”母泣告以故,環亦泣,扶就坐,拜之,復呼妻子出拜。妻馬氏,解衣更母溼衣,奉糜食母,抱衾寢母。母問其平生所親厚故人,乃幼子伯章。環知故人無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為母訪之。苟無人事母,環雖貧,獨不能奉母乎?”時兵後歲飢,民骨肉不相保,母見環家貧,雨止堅欲出問他故人。環今媵女從其行,至暮,果無所遇而返。環購布帛,令妻為製衣衾,自環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愜意,輒詬怒。環私戒其家人,順其所為,勿以困故,輕慢與較。母有痰疾,環親為烹藥,進匕筋。以母故,不敢大聲語。越十年,環奉詔祠會稽,還道嘉興,逢其子伯章,泣謂之曰:“太夫人在環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見。”伯章若無所聞,第曰:“吾亦知之,但道遠不能至耳。”環歸半歲,伯章來。母見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見母老,恐不能行,竟詒以他事辭去,不復顧。環奉母彌謹,然母愈念伯章,疾頓加。將死,舉手向環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願杜君生子孫,鹹如杜君!”言終而氣絕。環俱棺槨殮殯之禮,葬之。

  ***節選自宋濂《杜環小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遂家金陵 家:安家 B.譚謝不納 謝:感謝

  C.抱衾寢母 寢:使……安歇 D.庶萬一可冀 冀:希望

  2.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母泣告以故 且以一壁之故逆強秦之歡

  B.環親為烹藥 不足為外人道也

  C.伯章若無所聞 旁一蟆,若將躍舞

  D.相持大哭 故人蔣幹相訪

  3.加橫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民骨肉不相保 B.輕慢與較

  C.又不知伯章存亡 D.復呼妻子出拜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杜環“重然諾,好周人急”高尚道德的一組是:*** ***

  ①伯章若無所聞,第曰:“吾亦知之,但道遠不能至耳。”

  ②環購布帛,令妻為製衣衾。

  ③母泣告以故,環亦泣,扶就坐,拜之,復呼妻子出拜。

  ④時兵後歲飢,民骨肉不相保,母見環家貧,雨止堅欲出問他故人。

  ⑤環私戒其家人,順其所為,勿以困故,輕慢與較。

  ⑥環奉詔祠會稽,還道嘉興。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常允恭的老母在“家破”後“無所歸”,到兒子的摯友安慶太守譚敬先處投身,譚謝不納,老母的小兒子竟然也拒不奉養老母。他們的行為為社環奉養常母起到了反襯的作用。

  B.杜環與常母關係並不密切,卻能急常母之難,殷切接待,並無微不至地關照她,最後為常母送終。這些都體現出了杜環的高尚人格。

  C.如果說杜環起初接待老母尚屬友誼之舉的話,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兵後歲飢,民骨肉不相保”的時局下,杜環扶危濟貧,克己助人的高尚品質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D.常母性情急躁,稍不如意,就發脾氣,且疾病纏身。杜環毫無怨言,告誡家人順其所為,並且親自服侍。這深深地感動了常母。

  高一語文文言文複習習題參考答案

  一、翻譯。

  1.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雖然看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是什麼滋味。所以說,要修養自身的品性必須端正自己的心思。

  2.真正的君主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後悔,這隻有聖人才能做得到。

  3.***1***是歸服齊國呢好,還是歸服楚國呢好?

  ***2***把護城河挖深,把城牆築堅固,與老百姓一起堅守它,寧可獻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

  4.孟子說:“本來很近的路,卻偏偏要跑老遠去求;本來很容易的事,卻偏偏要往難處去做;其實只要人人親近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5.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6.***孔子***說:“古代的賢人。”***子貢又***問:“他們有怨恨嗎?”***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到了仁,為什麼又怨恨呢?”***子貢***出來***對冉有***說:“老師不會幫助衛君。”

  7.孔子說:“聖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這就可以了。”孔子又說:“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見到始終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這也就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富足,這樣的人是難於有恆心***保持好的品德***的。”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8.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麼因難呢?”

  9.***1***“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

  ***2***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10.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

  11.哀公說:“現在抽十分之二,我還不夠,怎麼能實行徹法呢?”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麼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麼又會夠呢?”

  12.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二、閱讀。1.B 2.C 3.D 4.C 5.C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