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

  思維是人腦對現實的概括的反映。它是藉助於詞實現的。它同人的實踐活動,同人對客觀世界的感性認識密切聯絡。人為了更廣泛、更正確、更深刻地認識世界,僅僅依靠感知和表象是不夠的。因為感知和表象所能達到和認識的領域有限,而思維的領域卻是無限廣闊的。比如,僅憑表象不能把握每秒鐘三十萬公里的運動,而憑藉思維就能把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僅供參考!

  一、中小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

  認知能力在實踐活動中發生發展,人類共同的基本的實踐活動形成人的一般認知能力***即智力***,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等。思維能力是認知能力的核心。

  認知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認知結構複雜化、合理化,認知結構各要素間的關係相互協調,認知結構與情意個性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促進及協調發展。發展過程中存在關鍵期。如我國心理學家把兒童認知發展的過程劃分為6個關鍵期:①出生第一個月②1歲左右③3歲左右④6歲左右⑤11、12歲***女***或13、14歲***男***⑥17、18歲。

  ***一***中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

  1、中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

  ***1***中學生認知結構的基本體系形成

  中學生認知結構的各種要素迅速發展,認知能力不斷提高,認知的核心成分—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佔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有了很大發展。

  ***2***中學生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

  由於理論思維和自我意識的發展,中學生的觀察力、有意識記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發展,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確,認知系統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

  ***3***認知與情意、個性得到協調發展

  中學生的認知發展離不開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情感、意志、需要、興趣、動機、理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對認知活動起定向、發動、維持和調控的作用;同時,認知發展又促進了情意、個性等發展、因此,中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情意、個性等形成協調發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

  2、中學生觀察力發展的特點

  ***1***目的更明確

  他們能主動地制訂觀察計劃,有意識地進行集中地、持久地觀察,並能對觀察活動進行自我調控。

  ***2***永續性明顯發展

  中學生意志能力增強,能排除各種干擾,堅持長時間觀察。

  ***3***精確性提高

  在觀察活動中,中學生能全面深人地瞭解細節。既重整體辨認,又重細節辨認;觀察的正確率逐步提高;對觀察物件本質屬性的理解逐步深化。

  ***4***概括性更強

  中學生抽象邏輯思維漸佔優勢,言語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觀察的概括性、深刻性明顯提高。觀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中學生的觀察力要做到:明確觀察目的和任務,提高觀察的自覺性;教給觀察的方法;培養觀察的濃厚興趣;多種感官***眼、耳、鼻、舌、身***共同參與;加強觀察、思維和語言的協調發展。

  3、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l***有意記憶占主導地位

  有意記憶是有目的、有計劃、需要意志努力的識記。人要獲得完整的、系統的知識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記憶。中學生能自覺地、獨立地提出較長遠的識記任務,選擇相應的識記方法,自我檢查識記效果,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記憶水平。儘管中學生的有意識記占主導地位,但無意識記仍是不可缺少的。許多東西是通過無意識記,在輕鬆愉快中獲得的。

  ***2***理解記憶為主要識記方法

  理解記憶是藉助思維的力量,在理解事物意義和本質的基礎上進行的識記。隨著思維的成熟和語言的發展,中學生的理解記憶成為主要的記憶方法。

  ***3***抽象記憶佔優勢

  隨著語言和抽象思維的發展,學習內容的加深,學生要拿握大量科學概念,抽象記憶也隨之發展起來,並在中學階段居於優勢地位。

  ***二***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

  1、小學生觀察和觀察力的特點

  ***1***小學生的觀察從缺乏系統性的知覺發展到有目的、有順序的知覺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觀察事物時常是雜亂無章的,缺乏系統性和目的性,觀察時受興趣和情緒的影響很大,不能持續很長時間,有時常常偏離觀察的主要目標。

  ***2***小學生的觀察從模糊籠統的知覺發展到比較精確的知覺

  小學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時,常常模糊不清,這和認識過程的發展有聯絡。低年級學生知識比較貧乏,觀察事物時容易泛化,所以模糊不清,特別是對一些相類似的事物容易混淆。隨著年嶺的增長,知識逐漸豐富,他們的觀察才能由泛化到分化,比較精確地分辨事物。他們在知覺和觀察過程中的另一問題是:不能把主要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分開,有時只抓住次要的事物,而把主要的事物忽略了。

  2、小學生注意力的特點

  ***l***無意注意仍起著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發展

  對小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教學手段的直觀性、教師聲情並茂的語言、對課業本身的興趣等都能引起小學生的注意,這些都是無意注意的範疇。由於小學生主導活動不斷髮生變化,從無目的的遊戲到有目的、有要求的學習,所以他們的無意注意已無法適應新要求,這一矛盾必然使小學生的注意力逐漸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渡。

  ***2***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差

  注意的集中性即注意指向一定事物時聚精會神的程度。由於小學生神經系統發育的特點,他們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轉移注意力,對於比較抽象的教學活動,注意集中就比較困難。注意的穩定性,指在一定時間內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動上。關於注意保持的時間問題,有些心理學家認為:7一10歲兒童可以連續集中注意20分鐘,10一12歲兒童約25分鐘,12歲以上約30分鐘。

  ***3***注意的分配和轉移力不強

  小學生在上課的同一時間內,既要用眼、用耳,還要動腦、動手,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但是,小學生不善於分配注意力。對剛人學的學生,聽講和抄寫不應同時進行。只有當抄寫已成為他們較熟練的技巧之後,才有可能同時進行。

  ***4***注意範圍較小

  注意範圍大小,是指在同一時間內能看到***聽到***事物的多少,它主要取決於個體過去的經驗。小學生經驗少,注意範圍比成人狹窄。

  3、小學生記憶力發展的特點

  小學生的機械記憶仍然佔主要地位,意義識記開始發展,隨著年齡增長,形象記憶發展變慢,抽象記憶發展變快。年級越低,形象記憶越高於抽象記憶,年級越高,形象記憶和抽象記憶兩者效果越接近。

  4、小學生想像力的發展

  ***l***有意想像增強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想像具有學前兒童想像的特點一仍以無意想像為主。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兒童再造想像的內容趨於完整,有意想像的成分大大增加,其精確度亦明顯提高。

  ***2***想像更富於現實性

  學前兒童的想像往往與現實不符,有時會出現“想人非非”的空想。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想像就更接近現實。

  ***3***想像的創造成分增多

  小學低年級學生再造想像的成分佔較大比例。隨著他們的活動不斷增多,經驗逐漸豐富以及認識能力的提高,大腦中的表象越來越多,因而想像的創造成分逐漸增力口。

  二、中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

  ***一***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

  1、抽象邏輯思維逐步佔優勢

  ***1***中學生一般能擺脫具體事物的限制,運用概念、提出假設、檢驗假設來進行抽象邏輯思維。

  ***2***中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已有預見性特徵,即能在複雜活動或問題解決之前有計劃、有策略。

  ***3***中學生的思維具有形式化的特徵,即中學生能時常有意或無意地運用邏輯規律來解決問題。

  ***4***中學生在思維活動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識或自我監控能力,即表現為中學生不但能考慮如何解決問題,還能對自己的思維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調控,確保思維的正確性和高效率。

  ***5***中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在逐步增長。突出表現在他們能不斷提出新的假設、理論,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顯增強。

  2、辯證邏輯思維開始發展

  ***1***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論思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著辯證思維的發展,從而形成了抽象思維和辯證思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新局面。中學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與特殊、演繹與歸納、理論與實踐等的辨證關係,能用全面、發展、聯絡的觀點去分析和解決間題。

  ***2***中學生的思維結構趨於穩定,並基本完整與系統化。中學生由於理論思維的發展,思維結構的內部關係更加協調,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演繹與歸納、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認知與非認知因素等形成了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從而使中學生思維的功能更完善,思維的效率更高。

  ***二***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

  1、具體形像思維為主

  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我國心理學者的研究發現,小學四年級之前,兒童的思維一般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四年級以後,以邏輯抽象成分為主,在整個思維的發展過程中,仍有很大的不自覺性和不平衡性。

  2、抽象邏輯思維的自覺性較差

  小學生不能自覺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低年級小學生尤其明顯。例如,語文閱讀中,默讀比朗讀困難大,這是因為兒童的內部言語的發育尚未成熟,而內部語言是對思維本身進行分析綜合的基本條件,因此,有經驗的教師會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和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對數學應用題的解答,小學生不會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也就是常說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習慣於自我檢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注意引導學生在解應用題時,說出思考過程,檢查一下自己在解題時的思維障礙在哪裡,並注意及時準確地檢查作業,將有助於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自覺性的發展。

  3、抽象邏輯思維發展不平衡

  小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在不同的學科中,其表現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數學課學習中,尤其是經過系統的小學奧利匹克數學訓練的學生,可以離開具體事物進行抽象思考。但在自然課上仍停留在較具體的形象水平上。

  4、思維缺乏批判性

  小學生的思維缺乏批判性,年齡越小的兒童越明顯。他們常常不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盲目照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去做,以教師的言語作為衡量事物對錯的唯一標準。這一方面要求教師的言行要慎重,時刻考慮到如何做有利於小學生身心發展;另一方面,也向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使學生逐步克服這種盲目性,而多一些批判性和理性思考。培養這一能力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5、思維還缺乏靈活性

  小學生的思維還缺乏靈活性,他們不善於考慮條件的變化,而以舊經驗解答新問題。在數學學習中,這種特點表現最明顯。一般說來兒童對熟悉的或學過的題目型別,在內容不變時能順利解答,如果內容稍加變化,他難以隨著變化的內容而改變方法,往往照著原來的形式套做題目。隨著年紀、年齡的增長,只是經驗的積累,第二訊號系統的發展,到了中、高年紀,學生思維的惰性將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