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要想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首先應該明確小學生應具備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要知道小學生需要改進哪些不良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培育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歡迎閱讀。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預習習慣的培養

  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一般是對三四年級以上的學生來說的。

  學期預習,是在發下新書後,孩子們對新書感到特別新鮮好奇的情況下進行,必須由父母來指導。針對課本目錄做一個大體的瀏覽。

  周預習,則需要孩子獨立進行,需要特別細緻。讓孩子往後看書,那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筆特別標記出來。如果周預習特別細緻,那麼一般不需要進行日預習。

  如果周預習比較粗,或者沒有進行周預習,則需要進行日預習,一般20分鐘即可。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專心聽講的習慣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③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

  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①對教師講的主要部分關鍵問題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②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③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後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④排除課堂干擾因素,比如:課前準備好課上要用的鉛筆、鋼筆等文具用品,課上不要再開啟鉛筆盒,避免弄出聲音,干擾課堂。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於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培養

  設計並實施《學生作業習慣養成一週表》,把一週所有語文作業的情況用“☆”記錄下來,週末統計,個人自我反思,找出存在問題,肯定並自我表揚有進步或好的表現,而後向家長彙報,以獲得外力的鼓勵、督促、批評教育等,最後,教師為他作好周小結,並把結果用“☆”的多少上牆公佈,如此堅持,期中、期末兩次總結,凡表現好的進行鼓勵,凡表現進步大的也進行鼓勵***均以精神鼓勵為主***如此做法,把平日裡稍縱即逝的好的表現都如實展現在自己面前,使得容易忽視的而又很重要的行為得以不斷加強,規範,影響他人,從而形成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追趕的濃厚的班級學習氛圍。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

  1、榜樣示範,激發思考。根據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發現一些學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詞語觸動學生的心靈。

  2、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說的就是質疑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回產生各種不同的疑點或難點,而這些疑點或難點往往就是我們教學的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十分注意教學資訊的反饋,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

  3、讓學生養成討論的習慣。討論為學生創設了發現的空間,使每個學生能參與其中充分開動腦筋,發表自己的見解,又可以讓學生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理解、消化知識,而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得到的知識往往是掌握最紮實、記憶最深刻的,從而學的活、記得牢。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觀察習慣的培養

  首先生活中處處留心,處處留心皆學問。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動物園看動物,出去旅遊看風景等,大人在孩子歡呼興奮、情緒盎然的時候,恰倒好處提醒、引導他,仔細地觀察細部,審視細節,不要只看籠統地看大概。觀察要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數量等方面入手。引導孩子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比如看到鴨,就讓他同鵝進行對比。吃杏時,讓孩子說說杏與桃有何異同。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勤於動筆的閱讀習慣培養

  平時讀自己的課外書時,讓學生一支筆,擺開一個本,邊讀邊動筆。動筆,可以用是標註,用線段或者符號把他特別感興趣的詞句標註出來。開始時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選擇,選擇孩子特別感興趣的片斷。之後,可以是批註,在自己的課外書的空白處,簡單批一個詞,如"精彩""太妙了""不對"之類,以後可以批註完整的一句話,再往後,可以用幾句話,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總之,一定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外出時,及時把所見所聞和感想記錄下來,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簡單,都要記錄,假以時日,就養成習慣了。養成寫日記、記隨筆的習慣。開頭時可以非常簡單,幾個字,不會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符號,之後是一句話,再之後可以逐漸複雜,寫成片斷,甚至寫成完整文章。關鍵是培養習慣。日記、隨筆,仍然是以片斷為主。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培養

  首先要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基點在於“情感”。在課堂上,學生的眼睛看著老師,教師的精神面貌甚至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情。語文教師應該以自己的文化視野,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深挖教材和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在學生面前展現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學生度過每一個“40分鐘”。其次,儘量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要,這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前提。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努力達到這一目的:或直接演示,或設喻說明,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氛圍。再次,是採用有意義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任務之中。小學生的有效注意力只有20分鐘,所以,語文課堂應該設法讓學生參與、表現,以滿足學生參與、表現的心理需求。最後,設法把課程內容和學生課外生活結合起來。當學生看到某項技能、知識與“現實世界”息息相關時,通常學習會更主動。比如,學生學習計算機就很“自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大語文觀,將課上的語文學習和課下、家庭、社群乃至社會生活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接觸、瞭解廣闊的語文世界。教師有效地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學習的過程就成了學生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這樣,學生才會覺得知識是有用的,並不斷感受到進步的愉悅,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

  相關知識擴充套件: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1.如何預習

  做預習,不可少。初讀文,劃生詞,不明意,查字典;細讀文,

  明內容,不理解,打個問。課後題,動動筆,查資料,試解決。

  上新課,效率高。

  2.怎樣聽課

  聽課前,作準備,書和筆,放好位,人坐正,心入定。重難點,

  注意聽;疑難處,動腦筋。腦眼手,齊參與。下課後,細回憶。

  3.怎樣做課堂筆記:

  專心聽,認真記,看板書,明要點,圈點劃,作旁註,複習時,

  有依據。

  ● 怎樣發言

  細聆聽,明問題,抓關鍵,精整理。有頭尾,語通暢,口齒清,

  聲巨集亮。

  ● 怎樣複習

  通讀文,查缺漏,再精讀,攻難點。翻筆記,憶講解。做練習,

  用新知。反覆練,記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