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績分析方法

  考試,是每一個學生和教師不可迴避的問題。分析考試成績是教師必做的工作之一。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絕對成績與相對成績

  考試的卷面分數是絕對成績。但是,只分析絕對成績是不夠的,因為絕對成績與試卷難易、學生的基礎有很大關係,尤其是前者。考生的絕對成績實際上是掌握在命題人手裡的。相對成績,就是絕對成績在參考人群中的排位,也叫名次。根據考試成績給學生排序,是教學的常規工作之一。絕大多數選拔性考試***如高考***都是根據相對成績篩選出入圍考生的。

  兩種成績都有參考價值,相對成績更加科學也更加公平一些。現在計算機和網路都很發達,獲取學生的相對成績更加容易。考試的級別不同,參考的人數也不同,人數越多,相對成績的價值就越大。

  比如高中的市級統考,每一個考生在全市參考學生中的位置是很清楚的,結合這個城市每一年高考本科上線的大致人數***這個資料比較穩定***,就可以大致瞭解這名考生在全體考生中所處的層次。班主任可能更加關心學生在年級考試中的相對成績,所以“年級名次”這項指標非常重要。

  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全面提高班級整體學**成績,推進整體成績又是建立在提升學生個體成績基礎之上的。而掌握學情可以讓教師明確成績推進的起點,所以,要建立全班的成績檔案和學生個體的成績檔案。

  建立班級考試成績檔案

  考試成績檔案分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紙質版主要指記分冊,電子版是指在電腦上使用excel表格軟體建立的學生成績電子檔案。這樣做很方便,並且可以執行多種分析,功能更加強大。

  為了方便比對和分析,可以將全班各次考試綜合成績全部儲存在一張電子表格裡,以考試時間和型別為檔名區分,如“2014.3月考”等。

  建立班級考試成績檔案是班主任必做的功課之一,建立檔案的目的是分析和運用,讓資料說話,為班級教學工作和學生提升學**成績提供行動指南。

  分析成績的幾種方法

  排序和計算總分

  Excel表格軟體可以方便地進行各種排序,如學號、總分、單科成績等,亦可按照各種需要進行篩選。例如:按照學生總分排序,可以得到全班學生的班級或年級排名。在F1單元格輸入“總分”,在F2進行求和,得到1501號學生的總分,左擊按住F2單元格右下角向下拖動滑鼠,得出所有人的總分。

  方法如下:

  ***1***輸入學生各門學科考試成績

  ***2***點選任意單元格,對資料進行排序,如按“總分”***或F列***降序排序,可以得到一張按總分從高到低的表格。

  ***3***在G1單元格輸入“名次”,在G2單元格輸入“=RANK***F2,F$2:F$11***”,回車,得到第一名的名次“1”,左擊按住G2右下角,向下拖動滑鼠,得出所有人的名次。

  說 明

  與很多教師採用長按直接拖動滑鼠排序不同,用“RANK”函式排序的優點是,如果出現了重分,則名次相同,不會往下走,直到下一個較低分數,名次才會自動往下排。簡單拖動會出現分數相同而排名不同的情況。

  按此方法,對學生成績進行各種排序,可以科學地分析出某學生學**上的問題:強項、弱項、成績提升點、提升空間等,也能讓學生明白自己在班級和年級中的位置,為制訂合理的成績推進計劃提供參考。

  均分

  在各項分析指標中,教師往往最看重均分,因為學校總是用均分來衡量一個班級考試的總體水平。其實,比較均分的意義是很有限的,瞭解均分是如何形成的更加重要。個人的成績提升了,班級均分自然會提升。

  標準差***STDEV***

  在全班成績之後**函式“STDEV”,可以計算成績的標準差。標準差的主要意義在於瞭解學生成績的兩極分化現象是否嚴重。標準差過大,說明學生個體成績與班級平均成績的分差大。

  推進率

  相比於“均分”,推進率更能說明學生成績的變化情況。推進率是參照學生數次考試的相對成績計算的,次數越多,參考價值越大。班主任需要掌握正確的比較方法,方法不正確,得出的結論就不科學。

  ***1***推進率——誰的進步更大

  很多學校或班級都會表彰考試成績進步的學生,但表彰的依據卻並不科學。比如,學生A,考試總分的年級名次從300提升到150,進步了150名;學生B,從150名提升到30名,進步了120名。

  從進步的名次上看,學生A比學生B進步大***150>120***,A更應該受到表揚。其實,學生B的進步更大,而且價值也大。因為:

  第一,名次越靠前,競爭越激烈,進步越困難。從300提升到150名固然可喜,但從150名提升到30名,已經進入了年級前列,這樣的進步難度更大。

  第二,從300名到150名,進步幅度是***300-150***/300=50%,從150進步到30名,進步幅度是***150-30***/150=80%,後者遠遠高於前者。

  其中,“推進率”***進步幅度***的計算方法是:***前次考試名次—本次考試名次***/前次考試名次×100%

  ***2***誰在保持進步

  我們知道,考試具有偶然性。學生某次考試的成績,與試卷難易、試題範圍、考試狀態等因素有很大關係。作為教師,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把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態度教給學生,不能因為一次考試成績滑坡就責怪學生***當然,要分析原因***,也不宜因某次考試成績突出就沾沾自喜***當然,該表彰的還是要表彰***。

  學生成績進步的概念應該是在一段較長時間內***如一個學年***數次大型考試的相對成績變化趨勢是向上的。但多數情況下,這種分析被簡單化了,只用前後兩次考試的成績作對比得出進步或退步的結論。

  如:某學生某次考試成績排列年級第200名,第二次考試為150名,有進步,獲得表彰。第三次考試下降為年級第250名,未獲表彰,但第四次考試排名又上升到第200名,再次獲得表彰。其實他一點也沒有進步,還是200名,卻獲得了兩次表彰。因為每次考試都有進步的學生,也有退步的學生,學生的成績是波動的,所以,僅以兩次考試的相對成績做評價依據是不合理的。

  改進方法是:確定學生成績的起點,拉長考察時間,增加考察次數,發現學生成績變化的總體趨勢。在每一次考試結束後,對波動較大的學生做個別交流,對處於正常波動範圍的學生不必過於擔憂,但對於出現成績連續下降的學生一定要加強關注和調查瞭解。

  為此,可以引入“連續進步次數”“總進步次數”“進步次數與退步次數比”等指標,對每次進步一點點,積小勝為大勝或總體呈現進步趨勢的學生加以表彰。如下表:

  結論:進步次數4,退步次數3,總進步72名。

  成績波動區間

  學生考試成績與學**水平成正比。對於一個正常學**的學生來說,知識在逐步積累,理解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考試成績卻不一定提升。要想提高考試成績,特別是相對成績,需要額外地付出努力,甚至額外付出努力也不一定反映在成績的提高上——這是與付出多少、方法是否得當、天資悟性如何、心態是否良好相關的。

  學**水平提升是非線性的,呈階梯式上升。即你可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不一定立即見效。這時學生往往會產生情緒上的波動,認為努力了也沒有用,需要教師及時疏導。

  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成績提高的基本規律。即在成績取得實質性提高之前,需要進行長時間的積累,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能融匯貫通,形成網路。有針對性的訓練必不可少,訓練可以鞏固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和運用的熟練程度。各個方面的積累都到位了,成績上一個臺階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師應該瞭解每個學生成績的正常波動區間,學生也應該瞭解這個區間,正確評估自己的水平。在一段時期裡,學生的成績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即在某一個範圍內波動。所以,考試成績出現起伏是正常的,要儘量減少成績波動給學生心理和情緒上帶來的波動。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