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答案

  導學案是學生很好的指導教師,通過導學案學生可以明確瞭解學習目標,掌握學習七年級語文的重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七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一***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學習目標:

  1、朗讀詩歌,品味語言 2、聯絡生活,感悟人生

  預習流程:

  鳥瞰:說一說:

  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

  解剖:讀一讀:

  1、“山”和“海”兩個意象的含義是什麼?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精彩品賞:品一品: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

  1、“我常伏在視窗痴想”

  2、“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

  4、“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5、“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相關連結:想一想: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生活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

  把困難踩在腳下,他是墊腳石;把困難舉在頭頂,它是滅頂石。

  只要信念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冰心

  山民/韓東

  小時候, 他問父親 "山那邊是什麼 "父親說: "是山"" 那邊的那邊呢?""山, 還是山" 他不作聲了, 看著遠處 山第一次使他這樣疲倦 他想, 這輩子是走不出這裡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 但十分遙遠 所以沒等他走到那裡 就會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他覺得應該帶著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會給他生個兒子 到他死的時候 兒子就長大了 兒子也會有老婆 兒子也會有兒子 兒子的兒子還會有兒子 他不再想了 兒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遺憾 他的祖先沒有象他那樣想過 不然, 見到大海的就是他了

  一課一得:悟一悟: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衛填海,臥薪嚐膽,聞雞起舞……一個個執著的故事

  七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學習目標:

  1、複述故事經歷2、題目含義,體會作者寫作意圖3、深刻句子的含義,緣事悟理。

  預習流程:

  鳥瞰:說一說:

  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

  解剖:讀一讀:

  1、父親在什麼情況下對兒子說“走一步,再走一步”這句話的?

  2、複述故事經過***時、地、人、事件***

  3、兒子脫險的心理活動怎樣?

  精彩品賞:品一品: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

  1、伸、探、踩的妙用

  2、文中兩個“啜泣”含義是否相同?

  3、父親說:“下來吧,孩子,晚飯做好了”***而不是說“別害怕,孩子,爸爸來了”,也或者父親跑過去直接把孩子抱下來?***

  4、你認為這是怎樣的一個爸爸?

  相關連結:想一想: 迷路

  那年我六歲.離我家僅一箭之遙的小山坡旁,有一個早已被廢棄的採石場,雙親從來不准我去那兒,其實那兒風景十分迷人.一個夏季的下午,我隨著一群小夥伴偷偷上那兒去了.就在我們穿越了一條孤寂的小路後,他們卻把我一個人留在原地,然後奔向"更危險的地帶"了.等他們走後,我驚慌失措地發現,我再也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條孤寂的小道了.像只無頭的蒼蠅,我到處亂鑽,衣襟上掛滿了芒刺.太陽已經落山,而此時此刻,家裡一定開始吃晚餐了,雙親正盼著我回家……想著想著,我不由得背靠著一棵樹,傷心地嗚嗚大哭起來……

  突然,不遠處傳來了聲聲柳笛.我像找到了救星,急忙循聲走去.一條小路邊的樹樁上坐著一位吹笛人,手裡還正削著什麼.走進細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稱為"鄉巴佬"的卡廷嗎

  "你好,小傢伙,"卡廷說,"看天氣多美,你是出來散步的吧 "我怯生生地點點頭,答道:"我要回家了.""請耐心等上幾分鐘,"卡廷說,"瞧,我正在削一隻柳笛,差不多就要做好了,完工後就送給你吧!"卡廷邊削邊不時把尚未成形的柳笛放在嘴裡試吹一下.沒過多久,一隻柳笛便遞到我手中.我倆在一陣陣清脆悅耳的笛音中,踏上了歸途……當時,我心中只充滿感激,而今天,當我自己也成了祖父時,卻突然領悟到他用心之良苦!那天當他聽到我的哭聲時,便判定我一定迷了路,但他並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於是吹響柳笛以便讓我能發現他,並跟著他走出困境!卡廷先生以鄉下人的純樸,保護了一個小男孩強烈的自尊.

  沒有失敗者,只有放棄者。——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海明威

  人之所以能,是因為相信能。——古羅馬維吉爾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一課一得:悟一悟:

  如化整為零、化難為易、化大為小能給人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3、短文連篇 蟬 小思

  學習目標:

  1、以小見大,體悟生命的意義2、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及由食物引發哲理的寫法。

  預習流程:

  鳥瞰:說一說:

  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

  解剖:讀一讀:

  1、口述蟬的生長過程後,你對暢遊了哪些新的認識?

  2、作者對蟬的感情變化

  3、朋友的話解釋了什麼樣的哲理?

  4、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寫法

  精彩品賞:品一品: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

  1、你怎樣理解結尾句?

  2、你認為生命怎樣才有意義?

  相關連結:想一想: 生命 生命

  有一個夏天的下午,我一連在山上割了幾小時的柴草,最後決定坐下弄點吃的.我坐在一根圓木上,拿出一塊三明治,眺望那美麗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隻圍著我嗡嗡直轉的蜜蜂,我的閒適心情不會被打擾.那是一隻普普通通的,但卻能使野餐者感到厭煩的蜜蜂.不用說,我立刻把它趕走了. 蜜蜂一點兒也沒有被嚇住,它很快飛了回來,又圍著我嗡嗡直叫.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將它拍打在地,隨後一腳踩進沙土裡. 沒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來.我不由得吃了一驚,這個受我報復的小東西頑強地抖著翅膀出現了.我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又一次把它踩進沙土裡. 我再一次坐下來吃晚餐.幾分鐘後,我發現腳邊上的那堆沙土又動了起來.一隻受了傷,但還沒有死的蜜蜂虛弱地從沙土裡鑽了出來.

  重新出現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內疚和關注,我彎下身子察看它的傷勢.它右翅還比較完整,但左翅卻褶皺得像一團紙.然而,它仍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動著翅膀,彷彿在估測自己的傷勢.它又開始梳理那沾滿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這蜜蜂很快就把目標集中在褶皺的左翅.它伸出腿來,飛快地捋著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幾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飛翔能力.哦,這可憐的瘸手瘸腳的小東西以為自己還能飛起來. 我垂下雙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更清晰地觀察它那註定是徒勞的努力.我湊近看,心中想到,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為一個飛行員,我對翅膀太瞭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會我對它的小生命做出的自以為是超級智慧的判斷.它繼續整理著翅膀,並似乎慢慢恢復了體力.它振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紗似的,因褶皺而不靈活的翅膀,現在幾乎被撫平.

  蜜蜂終於感到自己恢復了體力,可以試著飛一飛了.隨著一聲嗡嗡的聲響,它離開了困住它的地面,從沙地上飛了起來,但還沒能飛3英寸遠.這個生靈顯得那麼可憐,它在地上掙扎著.然而,接下來的是更有力的捋翅和撲翅.

  蜜蜂再一次飛起來,這一次飛出6英寸遠,最後停留在一個小土堆上.很顯然,這蜜蜂已經能夠起飛,但還沒能恢復控制方向的能力,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每一次墜落後,它都努力去糾正那新發現的失誤.蜜蜂又起飛了.這一次,它飛過了幾個沙堆,筆直地向一棵樹飛去.它仔細地避開了樹身,控制著飛行,然後,慢慢飛向明鏡似的湖面,彷彿去欣賞自己的英姿.

  當這蜜蜂消失後,我才發現,自己還跪在地上,已經跪了好久好久.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人生最有意義的事,就是活著,活著就是做許多有益的事。

  一課一得:悟一悟:

  七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三***

  貝殼 席慕容

  學習目標:

  預習流程:

  鳥瞰:說一說:

  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

  解剖:讀一讀:

  1、作者先對貝殼的精美作了一些描述然後生髮了哪些聯想?

  2、文中“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精彩品賞:品一品: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

  1、你怎樣理解結尾句?“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簡單的心啊!”

  相關連結:想一想: 海邊荒石 高立群

  有一年夏天,在青島嶗山附近一處無名的海灘,我第一次被石頭的美麗所震懾:它們密密麻麻鋪滿海灘,浸潤在陽光下微微動盪的海水裡,一直延伸到大海深處. 水光中輪轉著石頭們含蓄而神祕的色彩,有的瑩綠如玉,有的深紅似霞,有的暗黃如溼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們多的數不清,坦坦蕩蕩氣度不凡地佔據了海灘,簡直像一座散發著靈異之光的寶藏,攔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我深深地被誘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塊右一塊,猶如貪婪的盜墓者,我挑著撿著.手裡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穫排放在岸邊,轉身又去掏摸.我決心要帶一批石頭回去,它們的美勾起了我的佔有慾.那些海水中的石頭,幾乎每一塊都要獨特的形狀和花紋,點點滴滴,絲絲縷縷.俯身其中,令人沉醉.

  不知過了多久,我捧著又一批寶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驚.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險些砸痛自己的腳.

  那些"首批中選"的石頭呢 它們怎麼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兩秒鐘,就發現它們依然不動呆在原處,只是,岸上的石頭不再美麗.我看見一些普通的石頭彆扭地排成整齊的一列,灰頭灰腦,怪模怪樣.有的帶點灰乎乎的紅或者綠,有的乾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們就是令我一見傾心的寶貝.呆視之間,我腦中竟跳出那樣一個字眼:死亡.

  比起海中的美態,這些石頭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來了我——一個傾慕者,對之愛不釋手,想把它們帶回家去,佔為己有.就是這點小小的貪婪,無可厚非的慾望,令它們離開長久熟稔而親密的海水,孤獨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讓它們與大海之間此呼彼應,難捨難分.面對傾心或喜愛的東西,我們多麼容易犯傻.

  我把石頭放回海中,在海灘盤桓良久,我竟想到一個時空遠隔的人——"昆蟲之父"法布林.這是一個在清貧中與蟲交談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廢墟."一塊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陽烤得滾燙.但卻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蟲的好去處."法布林把它稱作"鍾情寶地".與那些昆蟲學家不同的是,別人剖開蟲的肚子,把它們製成標本,他卻是活著研究它們,"在藍天之下,聽著蟬鳴音樂從事觀察".

  法布林把這塊寶地命名為"荒石園",聽來淒冷,但荒石園的故事卻充滿了尊重和溫暖的感情,每塊石頭,每隻蟲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比照我們習慣的一些方式,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愛.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能給我們有益的啟示,傾聽下面的"物語",你一定會受到啟發,你也試著寫幾句"物語"吧!

  流星——在生命最後時刻,我也要閃閃發光.

  氣球——我的信念是不斷追求新的高度.

  螞蟻、大雁、蚯蚓、夏荷、小草、螢火蟲……

  一課一得:悟一悟:

  

  第一課答案:1、山,是重重艱難險阻;海是理想境界。

  2、全詩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感情:要到達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1、“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裡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說明了“我”從小就不願意困居於狹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2、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鐵青著臉”是我的主觀感受,詩人將大山擬人化表現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動。

  3、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不經意見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只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紮下深根。

  4、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盪,鼓舞著我不懈的奮鬥,就像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是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5、當理想實現的時候,詩人興奮、驚喜,一個全新的世界光輝燦爛。

  第二課答案:1、父親是在二遇險的情況下,鼓勵、引導兒子脫險時說的。2、時間:七月裡一個悶熱的日子 地點:美國費城 人物:一個體弱多病的八歲男孩和其他五個男孩 事件:爬懸崖 起因:天悶熱,玩厭了彈子,想找新花樣。過程:困在岩石架 結果:在父親引導鼓勵下爬下岩石架脫險 3、毫無信心 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產生成就感

  1、伸、探、踩、突出了我小心翼翼的心理用詞準確、貼切2不同,第一次是恐懼、傷心、絕望;第二次是驚喜、委屈、感動、心有餘悸、成就感等百感交集的感情表現3、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直面困難並努力克服,而不是包辦代替,路要自己走,同時父親還教給孩子解決困難的方法。4、作為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給予指導和鼓勵,不是包辦代替,不是指責和批評,鼓勵孩子路要自己走,父教子有方。

  第三課答案2、對禪的感情煩、嘆、憐、驚、贊、恕3、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活而已 1、結尾句理解: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對蟬而言,卻意味著生命的終結。雖然生命短暫,但蟬執著的等,想到這些,“我”以往對蟬的不敬全部消除了。2、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無限的價值。

  貝殼答案:1、作者想到了貝殼裡那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卻是那樣用心的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美的貝殼。並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裡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 2、此舉比較了自己和貝殼裡的生命,感悟自己生命儘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裡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一顆感激的心情表達珍惜、回饋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的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驚歎*** 結尾句理解:作者希望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執著的愛的美的靈魂。此處的“固執”“簡單”是作者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