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寓言兩則句子賞析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寓言兩則》分別是《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同學們要如何做這型別課文的句子賞析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寓言兩則》句子賞析,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寓言兩則》句子賞析

  1、“紀昌回家之後,就開始練習起來。”“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裡,又開始練習起來。”

  這兩句話寫出了紀昌學習態度的虛心和認真。他虛心聽從老師指導,並且真正按著老師的要求去做,一點也不猶豫,一刻也不耽誤。

  2、“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兩年以後,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

  這兩句話寫出了紀昌練習眼力的決心、毅力和恆心。說他有決心,是因為他練習的目標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來回穿梭的梭子,這就增加了追逐目標的難度;說他有恆心、毅力,是因為他躺在織布機下面,並且一躺就是兩年,其學習之勞苦可想而知;並且,據說他練習看蝨子時又用了三年。前後利用五年時間練習基本功,其恆心和毅力可見一斑。紀昌學習的態度及決心、毅力、恆心,與他成為一個射箭能手,也是不無關係的,這點教學時不能忽略。

  3、“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派人去請扁鵲”。

  這些句子,前幾個句子都以蔡桓公對扁鵲的話不以為然,嫌他胡說自己有病而生氣、憤怒。後來他的“奇怪”,是奇怪扁鵲的行為不同以往──掉頭跑了,不再講自己有病,直到聽了扁鵲的解釋,也無動於衷,病入膏肓後再找扁鵲,是說他開始相信扁鵲說的話了。

  4、“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五六天之後,蔡桓公渾身疼痛……”“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這些帶有時間的句子,隱含著寫出了蔡桓公的病由輕到重的發展過程。前後不過月餘,蔡桓公的病就發展到無藥可救。雖悄然不覺,卻來勢凶猛,暗含了要防微杜漸的道理。並且,從扁鵲在月餘時間,不管蔡桓公的態度怎樣,幾次來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勸戒他及時治病,足見其醫德的高尚。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寓言兩則》課文探究

  《紀昌學射》原文見《列子·湯問》。講的是紀昌拜飛衛為師學習射箭,飛衛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例闡明瞭無論學什麼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恆心和毅力、名師的指點對學習結果的重要的作用。

  《扁鵲治病》取材於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後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選編這兩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字。

  教學的重點是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絡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寓言兩則》課文原文

  紀昌學射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開始練習的時候,飛衛對紀昌說:“你要想學會射箭,首先應該下功夫練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紀昌回家之後,就開始練習起來。妻***qī***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兩年以後,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

  紀昌對自己的成績感到很滿意,以為學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見飛衛。飛衛對他說:“雖然你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你的眼力還不夠。等到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東西的時候,你再來見我吧!”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裡,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髮,綁住一隻蝨***shī***子,把它吊在視窗。然後每天站在蝨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那隻小蝨子,在紀昌的眼裡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後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

  取得了這樣大的進步,紀昌趕緊跑到飛衛那裡,報告了這個好訊息。飛衛高興地拍拍他的肩頭,說:“你就要成功了!”於是,飛衛開始教他怎樣開弓,怎樣放箭。

  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扁鵲治病

  有一天,名醫扁鵲去拜見蔡***cài***桓***huán***公。

  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說:“大王,據我看來,您面板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蔡桓公說:“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扁鵲走後,蔡桓公對左右的人說:“這些做醫生的,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醫治沒有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

  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cǎi***他。扁鵲又退了出去。

  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對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裡,再不治會更加嚴重。”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扁鵲連忙退了出來。

  又過了十幾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只幾眼,就掉頭跑了。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扁鵲,你這次見了大王,為什麼一聲不響,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鵲解釋道:“面板病用熱水敷***fū***燙***tàng***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裡,服幾劑***jì***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治!”

  五六天之後,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