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習題

  閱讀的效果取決於理解,而不是閱讀的次數。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一語文閱讀理解練習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①那人胸前戴著枚校徽,顯然是大學生。

  ②中年男人於是走過去,在他身後站住。櫃檯上躺著一本厚厚的書,大學生翻著,思量著是買還是不買。

  ③書店營業員走到大學生面前:“這是最後一套啦,買嗎?”大學生猶豫著。

  ④“一套《魯迅全集》比整個書店還值錢……”營業員把手中的售書單揚了揚。“開票吧?”

  ⑤大學生往喉嚨裡咽了一口唾沫,“可是……”

  ⑥營業員同情地瞥了大學生一眼,拿起櫃檯上的那本第一卷:“我給你留下來,行嗎?”

  ⑦大學生尷尬地點點頭 .

  ⑧“我買!”中年男人忍不住大叫一聲,把大學生嚇了一跳,營業員也驚疑地抬起頭來。

  ⑨“不就是幾百塊錢嗎?”中年男人說著,從兜裡掏出一匝百元的票子,摔在櫃檯上。

  ⑩營業員為難地瞧著大學生,大學生一扭頭就往外走,誰知大學生剛剛轉過身,就被買書人拽住了胳膊,“別走!我是幫你買的!”

  ***11***誰信這是真的呢?大學生愣愣地看著陌生男人,眼瞧著他把錢遞給同樣吃驚的營業員。

  ***12***書買下了。中年男人讓大學生把書抱著走出了店門。

  ***13***正午的陽光下,他們先後站住了。

  ***14***大學生莫名其妙地問:“你這是……?”

  ***15***男人把他拉到一邊:“這書,就是你的了!小兄弟,你是大學生,我想求你幫個忙……”

  ***16***大學生心裡一動,“只要我能做到……”

  ***17***中年男人笑笑,壓低嗓門:“是這樣。我有個不爭氣的兒子,過兩天要考技校。他怕考語文。”

  ***18***“嘿嘿,幫個忙吧。……”

  ***19***大學生沒出聲。

  ***20***男人垂下上眼皮,“孩子無能,我也難受,要不,這次招工又吹了……”

  ***21***大學生依然沉默。

  ***22***“如嫌錢少,我再加點兒。”

  ***23***“恐怕……”

  ***24***中年男人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你不用擔心……兩個監考的都是我熟人……何況你長相和我兒子也差不多……”

  ***25***“好吧。”大學生看那套《魯迅全集》,狠狠心,但話剛出口,就有一絲後悔。

  ***26***兩天後,大學生隨人流走進考場。他胸前的校徽已經摘掉了,拿在手上的是一張“准考證”,此刻他已經是另外一個人了。大學生已經消失。

  ***27***三點半,大學生大步走出考場。中年男子立刻迎過去,“怎麼樣?”

  ***28***“還可以。”大學生回答著,把校徽端端正正的別到胸前。“我原以為是難題,其實再簡單不過了。”他輕鬆地說,推開了中年人遞過來的書,“算了吧,只當我幫個忙。”

  ***29***一個月後,中年男人收到兒子的考試成績通知單。語文是零分,白卷。

  1.上文第②段中,書的量詞用的是“本”,而③、④、***25***等段中都是用“套”,第②段中量詞是不是用錯了?為什麼?

  2.第④段中,營業員說“一套《魯迅全集》比整個書店還值錢。”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3.第⑨段中的加點詞“摔”換成“放”好不好?為什麼?

  4.第⑩段中,營業員為什麼“為難”?

  5.文中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請”那位大學生代他“怕考語文”的兒子去考技校,是因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26***段中,“大學生已經消失”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8***段“他輕鬆地說”中“輕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沒錯,從第⑥段可知那是一套中的第一卷。

  2.這是就《魯迅全集》的價值而言的。

  3.不好,用“摔”更符合人物自恃財大氣粗,盛氣凌人的特點。

  4.因為他已答應給大學生把書留著。

  5.大學生愛好文學;監考的是熟人;大學生與他兒子長相差不多。

  6.他冒名頂替去考技校,身份臨時改變;這種舞弊行為不符合一個大學生的身份形象。

  7.他經受了一場人格的考試,卸下了思想包袱,所以輕鬆。
 

  ***二***

  七個春夏秋冬,送走過幾百個中學生,有些學生的名字已經從記憶中抹去,但那張圓臉卻依然那樣清晰地刻著一個永遠留在我心中的故事。

  那張稚氣的圓臉,是我曾經傷害過的。

  這件事,發生在7年前的9月3日,我走上講臺的第一堂課。

  靠前門的課桌後,坐著的是這個圓臉少年。一開始上課,他的兩手就抄在袖筒裡,平放在桌子上,頭枕在上面,並且不時地抬起衣袖去抹那淌出來的鼻涕。他的舉止惹惱了我。要知道,這可是我的第一堂試講課,內容是茅盾的《白楊禮讚》。為了這堂課,我足足準備了3天。更何況,教室後排還坐著那位年長的教務主任,他是在考評我的教學能力。 圓臉的表現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對我的輕視。

  我的心境被破壞了。努力地不去看那張“可憎”的圓臉,繼續講我的課。可是不行,接連發出的抽吸鼻涕的聲音已經把課堂上一半的目光吸引過去了,間或傳來低聲議論,“嘖嘖”的嗤笑。教務主任也在盯著我,似乎在看著我怎樣對付這課堂上的“突發事件”。

  我暴怒了,對著圓臉大喝一聲:“你,站起來!”圓臉慢慢地抬起頭,迷茫的眼睛閃了閃,然後低垂下頭,緩緩地站起。我有些懊悔了。說他什麼呢?總不能說他流鼻涕吧。於是,我指著板書,問:“茅盾的《白楊禮讚》在開頭為什麼沒去寫白楊樹,而寫的是黃土高原的壯觀景象呢?”話一出口,我被自己的機靈陶醉了。這是我剛講過的問題,我想他應該回答出來,然後讓他坐下,告誡他坐端正,注意聽講,也就算解了圍。“我不會。”圓臉回答,聲音很低,但很乾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說什麼?”圓臉的頭垂得更低了:“你剛才講的我沒聽明白。”我惱怒起來,厲聲質問:“那麼,你聽什麼了?”幾十雙眼睛凝視著我,其中也有教務主任。圓臉沒說話,只是深深地垂著頭。“你出去!”話一出口,連我也奇怪自己何以有這個念頭。圓臉猛地抬起頭,我看到的分明是一雙憤怒的眼睛,目光中似乎還有一絲淡淡的哀怨。“你出去!”他終於離開了座位,拉開教室的門,跑了出去。

  課堂恢復了平靜,可靜得讓人感到壓抑。

  我繼續上課。這堂課好長啊!

  課後,教務主任找到了我。沒有評論這堂課上得怎樣,只是給我介紹那個被我趕出教室的學生。“他也是夠可憐的了。父母離異,他跟著奶奶生活,現在奶奶病了,他很需要關懷,但從來不把苦告訴同學。他太孤獨,他需要理解,尤其是來自教師的理解。”說完,教務主任長久地看著我。

  我的心被刺痛了,也想起了那顆被我刺痛的心。我知道,這第一堂課是徹底失敗了。我不配在學生面前自稱老師,也不配讓學生叫老師。我該怎麼辦呢?

  下午,在我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個折得正正方方的紙條上面寫著:“老師,您第一次登上講臺,我能理解您做的一切;我也多麼希望別人能理解我呵!我的心好苦。被您從課堂趕了出去的學生。”我被震動了。

  從這以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教師”這個詞的含義。他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教人”,而要“教人”,首要的是先教自己,教自己去理解學生,這樣才可能教好人,教好書。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7年了,但那張永遠抹不去的圓臉,那雙哀怨的眼睛,時時在提醒我,即使在離開講臺的今天,仍然如此。

  1.“有些學生的名字已經從記憶中抹去,但那張圓臉卻依然那樣清晰地刻著一個永遠留在我心中的故事。”***第一段***

  ***1***句中“有些”、“只有”兩個詞用得好不好?為什麼?

  ***2***“有些學生的名字已經從記憶中抹去”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2.有人說,第四段寫“我”為這堂課足足準備了3天,再寫教務長來聽課,似乎與引文所要表達的中心無關。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說法?為什麼?

  3.第六段所說的“突發事件”指什麼?這一“突發事件”在整個故事中起什麼作用?

  4.教務主任並沒有議論“我”的課,“我”為什麼認為“這堂課徹底失敗了”?

  5.結尾處說,“那張永遠抹不去的圓臉,那雙哀怨的眼睛,時時在提醒我”。你認為他在提醒“我”什麼?

  6.你認為故事中的“我”在遇到這樣的“突發事件”時應該怎麼辦?
 

  答案:

  1.***1***好。“有些”學生名字記不住,隱含著“有些”學生的名字記住了,而唯獨“那張圓臉卻依然那樣清晰”,“只有”對此起強調突出的作用***2***反襯“這張圓臉”給自己的印象之深

  2.有關係。這兩點也是引發自己“暴怒”、“惱怒”的重要因素;同時,教務主任的談話也是“我”認識變化的原因之一。

  3.圓臉的抽吸鼻涕聲引發的學生的議論和嗤笑,影響了教學秩序這一件事是矛盾爆發的導火線。

  4.教務主任的談話使我感到了自己的“失職”,認識到刺傷一個需要理解的孩子的心的人不配稱老師,更無需說教學了。

  5.提醒自己教人要先教己,要理解學生。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