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地圖知識點精華版

  看地圖,讀地圖,解地圖,是我們學習的重要任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2.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

  3.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型別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徵。

  4.地形型別判讀:第一步看等高線形狀,等高線平直,則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線的註記,平直等高線註記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為平原,平直等高線註記500米以上的可能為高原;閉合等高線註記內低外高的地形為盆地或窪地;閉合等高線註記外低內高,且註記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形為丘陵,註記在500米以上的地形為山地。在剖面圖中判讀地形型別,一定要看剖面形狀和對應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參照上述方法進行。

  ***二***

  地圖:

  地圖是將地球表面的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加以綜合,按照一定的數學法則建立的地球和平面間的相互聯絡,用符號、文字和顏色把地球空間現象表現在平面上的圖形。比例尺、方向、圖例和註記都是地圖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或擴大的程度。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字式,線段式,和文字式。三種表示方法可以互換。一般講,大比例尺地圖,內容詳細,幾何精度高,可用於圖上測量。小比例尺地圖,內容概括性強,不宜於進行圖上測量。

  地圖使用應注意的事項:

  1、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2、比例尺的三種表達方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當地圖的圖幅大小相等時,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內容越詳細,表示的範圍越小。

  4、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指向標、經緯網,如果前兩者均沒有,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

  比例尺與坡度大小的關係:

  1.圖幅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等高線圖上等高距和等高線疏密度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2.圖幅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等高線圖上比例尺和等高線疏密度相同時,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三***

  等高線地形圖的特徵:

  1.同線等高,同圖等距;

  2.等高線為閉合的平滑曲線;

  3.等高線的疏密決定坡度大小;

  4.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

  地形圖的分類:

  常見的地形圖有三種,等高線地形圖、等深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能最直觀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圖,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通常用藍色表示海洋,用綠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型別有五種,分別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地形圖的識讀:

  1.判斷地勢高低:同一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線地圖上是相等的。地面越高,數值越大;反之,數值越小,地勢越低。

  2.判斷坡度的陡緩:同一等高線的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海底等深線越密,坡度越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