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人口教案

  八年級地理的學習任務艱鉅,其中關於人口的教案是我們要注意的重點。下面是小編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希望能給你們的課堂教學增添靈感。 >

  :

課  題 人口  授課時間 2 課型 新授
教學
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學會讀“我國人口的增長”折線圖,會用調查或收集的我國與當地近年來人口增長的資料繪製人口增長折線圖,並分析我國與當地人口數量的變化和人口增長的特點。
2.學會讀“我國人口密度分佈”圖,知道我國黑河—騰衝人口地理分界線,並比較分析我國人口分佈特點。
3.通過閱讀上述數字資料和圖表,瞭解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
教學資源 投影儀、板圖。
重點
難點
中國的人口現狀
中國的人口問題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1. 引入新課
 
 
 
 
 
 
 
2.轉折深入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3人口東多西少
 
 
 
 
 
 
 
 
 
 
 
 
 
 
 
 
 
 
 
 
 
 
 
 
 
 
 
 
 
 
 
 
 
 
 
 
 
 
 
 
 
 
 
 
 
 
總結本課
由啟發性問題引入新課:關於我國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學生對這一“話題”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各種各樣的看法。由啟發性問題直接引入新課,一方面可通過學生髮表意見,在學生思考討論中形成活躍的教學氣氛,另一方面也是引入人口觀點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結合課本“我國人口的增長(公元初~2000年)”圖,說明人口增長折線圖的繪法,引導學生從圖中分析出我國在1578年後和1949年後兩個人口增長高峰,特別是1949年後人口增長過快的特點。
 
1. 仍由與世介面積和人口大國的對比中引入新課:先讓學生複習人口密度的概念,再指導學生計算中國人口的平均密度,與印度、美國、俄羅斯等國的人口密度相比較,說明我國人口密度大的特點。
2. 2.在講我國人口分佈時,重點應放在如何閱讀“我國人口密度圖”和“我國各省級行政區的人口與面積柱狀圖”上,
3. 要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是各地區自然、歷史、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造成的,不要僅限於自然條件的好壞,要啟發學生從經濟發展和人類生產方式等方面去思考。用近年來農村人口不斷湧入城市,內地人口流向沿海和工礦地區的事實,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分佈是在不斷變化的。
 
 
 
 
組織學生分組活動
 
 
 
 
 
 
 
 
 
 
 
 
 
 
 
 
 
 
 
 
 
 
師生共同完成
 
 
 
 
 
 
 
 
 
從以前學過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分析,補充說明解放後我國人口增長快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文化發展,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壽命延長,同時人口出生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
讓學生使用圖例和註記來識別人口分佈情況和分佈特點。這些內容不要單憑教師講授,要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例如問我國大約每平方千米多少人?這個數字是怎樣計算出來的?這樣就複習了人口密度這個概念。還可以選出我國東、西部地區幾個省級行政單位的情況(例如完成活動教材),訓練學生掌握其計算方法,並在“我國人口密度分佈”圖上找出它們的位置,加深對我國人口分佈很不均勻、東多西少狀況的印象。
 
 
 
 
 
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分析我國的人口構成和人口素質。例如利用“中國文化程度構成百分比變化”“中國人口文化程度的構成”“中國每10萬人中各種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長”圖表,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素質正在逐步提高的事實,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教育。還可以舉例說明我國四化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加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對人口素質提出更高要求,而以上圖表反映我國人口中大學、中學文化程度的百分比數值還不高,再依據“中國各省(區、市)文盲、半文盲人口比”圖及“各省(區、市)人口的文化素質”圖,分析我國文盲、半文盲仍佔較大的比重,各省區文化素質有較大的地區差異,說明進一步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的重要性,並結合人口教育的宣傳圖片,教育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建設祖國打好基礎。
 
 
 
 
 
 
5
 
 
 
 
 
 
 
 
25
 
 
 
 
 
 
 
 
 
 
 
 
 
 
 
 
 
 
 
 
 
 
 
 
 
 
10
 
 
 
 
 
 
 
 
 
 
 
 
 
 
 
 
 
 
 
 
 
 
 
 
 
 
 
 
 
5
 
 



一、中國人口分佈特點(上節課內容)
二、中國人口的特點
 
 
 
教學
後記
   
>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