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下冊複習計劃

  對於五年級數學的教學,需要做哪些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一、複習內容及要點:

  1、因數和倍數:

  複習時,要抓住數的整除特徵以及質數和合數、公因數、公倍數、互質數等一些重要的概念,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這些內容是以後學習分數和分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務必要求學生掌握好。

  2、分數和意義和性質

  複習分數和意義和性質,要使學生清楚地知道什麼叫做分數,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如何。讓學生知道,分數可以表示一個量,當一個量不能用整數個計量單位來表示時,可以用分數表示;分數還可以表示兩個量的關係,在複習的過程中,還要讓學生弄清分數與整數、小數的聯絡,以及分數單位、約分和通分等重要基礎知識,為學生今後學習分數的計算和應用題打下紮實的基礎。

  3、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注意使學生弄清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聯絡和區別。另外,還要注意使學生掌握在進行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怎樣算比較簡便,真正提高學生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計算能力。計算是複習中的重點內容,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訓練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勢在必行的。

  4、長方體和正方體:

  在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及容積時,除了要掌握好它們的外在特徵之外,還要根據已有的空間觀念,分清表面積和體積、容積的概念,然後再做習題。在複習中,要適當溝通知識間的聯絡,注意綜合運用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很重要。

  5、統計

  在複習中一是注意與先前學習過的統計知識的聯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新內容。二是注意提供豐富的現實生活素材,凸現統計知識和方法的價值。進一步擴大學生處理資訊的範圍,更好地體會統計知識和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6、圖形的變換

  通過複習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及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和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固定度數後的圖形,發展空間觀念。旋轉是本節內容的難點內容,應進一步加強學生旋轉方面的講解與動手探索,爭取讓學生都掌握有關旋轉的內容。

  二、具體安排

  6.2——***複習《因數和倍數》

  6.5——6.9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

  6.10——6.12複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6.13——6.17複習《圖形的變換》、《統計》、《數學廣角》

  6.18——6.25做綜合性練習,可以根據本冊內容及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靈活的多為學生準備一些綜合練習題目,全面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所有題目,爭取讓學生把書上的題目全部都會做,同時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做題習慣。

  ***二***

  一、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第一單元:圖形的變換

  學生能認識軸對稱圖形,理解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學生進一步認識了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初步能運用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部分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連續多次旋轉後圖形,容易出現錯誤。

  第二單元:因數與倍數

  學生掌握了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數與倍數等概念之間的聯絡和區別。掌握了2、3、5的倍數的特徵。

  少數學生混淆了因數與倍數、質數與合數等概念;雖然理解並掌握了2、3、5的倍數的特徵,但在綜合運用情況較差。

  第三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

  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及它們的展開圖,瞭解體積***容積***的意義及體積和容積單位,會進行單位間的換算。感受了每個單位的實際意義。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稜長和以及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少數學生沒有理解表面積、體積等公式的算理,因此實際運用中不能準確使用公式進行計算;還有部分學生對某些實際生活中的特例***如:粉刷教室、游泳池貼瓷磚等***不注意觀察實際生活現象,不能正確解題。

  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明確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認識了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了帶分數是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者整數;理解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理解了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的進行通分和約分;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很多學生“量”、“率”不分;通分時找不到最小公倍數,導致在計算分數加減法時增加無謂的約分步驟;部分學生約分時沒有約成最簡分數; 部分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第五單元: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理解了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出結果。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仍然適用,並會運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運算。

  個別學生在計算出結果後,往往不能對結果進行約分;在運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時學生錯誤率較高。

  第六單元:統計

  理解了眾數的含義及其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掌握了求一組資料眾數的方法;能根據資料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資料,並能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學生在求項數較多的一列數的中位數時找不到準確資料進行計算;在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時比較片面,語言缺乏準確性。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在解決找次品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個別學生在找次品的過程中,往往不能找出最優方法。在解題思路的敘述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不能準確地用恰當的方式來合理解釋自己的解題思路。

  二、複習重、難點:

  複習重點:

  1、因數與倍數、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以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分數大小比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以及整數、小數的互化。

  3、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4、分數加減法的意義以及計算方法,把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推廣運用到分數加減法。

  5、體積和表面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能進行單位間的換算,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實物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測量和計算。

  6、在方格紙上畫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0

  複習難點:

  1、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度。

  2、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實際運用。

  3、生活中的某些實物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測量及計算。

  4、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推廣運用到分數加減法。***尤其是減法的性質的運用***

  5、根據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眾數***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

  6、對統計圖中的資料進行合理分析。

  三、複習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認識常用的體積和容積單位,能夠進行簡單的名數的改寫。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會分解質因數;會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進行假分數、帶分數、整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4、進一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5、探索軸對稱圖形及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畫軸對稱圖形及旋轉圖形,認識眾數及作用,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及根據統計圖解決簡單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本冊知識的系統歸類、整理、綜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2、加強對知識點的區別比較,包括縱向、橫向的比較。分析知識的意義性質、規律的異同,把各方面的知識像串珍珠一樣連線起來,納入學生的認知系統,便於記憶儲存,理解運用。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複習,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審題和分析能力,能正確解答各種型別的實際問題。

  4、通過複習,提高學生解題的靈活性以及正確性。

  四、複習措施:

  1、對本冊內容進行系統歸類、整理,幫助學生形成網狀立體知識結構系統,在歸納中,要讓學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問題,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全面而系統地思考各類問題,同時對該型別知識進行整合。

  如:第二單元因數與倍數和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與性質的知識點有著緊密的聯絡,複習時可將這兩個單元合併在一起進行復習。

  注意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質數與互質數等概念的區別與聯絡。

  2、複習內容要有針對性,對學生知識的缺陷、誤區、理解困難的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複習知識的覆蓋面要廣,針對性和系統性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