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期末考試分析

  在期末考試之後,你對自己的試卷做分析了嗎?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高一語文期末考試分析的內容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一、試卷“新”,重課改。“新”指這套試卷體現了新理念,重視了教改精神。《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描述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課程基本理念部分要求“重視語文的薰陶作用”,這套試卷正是體現了這些新理念,無論是閱讀理解題的選文,還是作文題的命題,甚至是語言綜合運用題等等幾乎每道題都是如此。特別是注意到了鄉土文化,鄉土文化對學生來說,是一份寶貴的財富,能夠激發學生知我家鄉愛我家鄉。本試卷22小題,以天子山金鞭溪為題補寫對聯,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另外,試卷注重語文的工具性,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古詩文所佔比例明顯增加,這套試卷古詩文考查共佔23分,包括文言文翻譯9分,簡答題3分,古詩鑑賞6分,名句默寫6分。在對古詩文的考查中又注意人文性,注重對學生的薰陶作用。

  二、重基礎,重教材。從最近幾年的高考來看,命題內容越來越來回歸書本,重視基礎,語文試卷中的字音、字形、同義詞比較、成語的取材幾乎直接來自教材。默寫、文言文閱讀更是直接以從書本中摘錄下來的句子和詞語作題目。看來學會對語文教材的學習,是能否發揮語文教材價值的關鍵。也是適應考試的重要保證。本試卷從第1題到第6小題以及文言翻譯、名句默寫,都是直接來自教材,文言閱讀題選文也與課本所學文言文有聯絡。

  三、重素質,重能力。這套試卷堅持遵循課程標準,堅持“以能力立意為主”,注重解題所需能力的培養和積累,以促進中學的素質教育。且不說閱讀理解題是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就說21題猜字謎、22題補寫對聯、23題推理題、24題仿寫題,更是吹來一陣考查學生能力的清新之風。

  四、試題注重基礎,難度適中。全卷突出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試題80%以上由基礎題組成,無“怪題”、“偏題”和“似是而非的難題”。即使是語言綜合運用題,猜字謎補寫對聯推理題仿寫題,題型新穎,輕鬆活潑,對學生來說,又不是很難,屬於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的題。既讓大部分學生體驗到考試成功的喜悅,又讓部分學有所長的學生有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機會。難度適中,有一定區分度。

  五、作文題有時代色彩,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為生命著色”極富時代氣息。首先,它體現了我國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治國理念。此題可以鼓舞中學生奮發有為,讓生命之花綻放得更燦爛。其次,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兩件舉世矚目的大事件的背景下,關注生命,努力拼搏,讓生命更有意義,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體現命題者準確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的命題意圖,很有時代感。同時,“為生命著色”又是一個極具教育意義的作文命題。時下不少青年學生,缺乏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他們揮霍生命,坐享其成,不思進取,難有作為,令人憂慮。此題對喚醒學生良知,教育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奮發有為有著深遠的影響。

  建議與反思:

  一、以後考試出題儘量如本次緊扣教材,以期激發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從而推動學生重視教材,從而“以本為本,以綱為綱”。

  二、語言綜合運用題要穩中求新,繼續注重人文性,帶有鄉土氣息。第24題在“新”上做的不夠好,一些資料中有現成答案。

  三、對教師而言,作文教學中注意文體的規範訓練及培養學生的良好文風。

  ***二***

  一、關於選擇題和默寫

  選擇題:全年級平均得分18.2分。還不及格!說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理解能力不強。

  默寫:平均得分4.1分。雖然及格,但是出現不少1分、2分甚至0分的答卷!這說明學生對此重視不夠,默寫題全部都是課本上的剛剛學過的東西,大部分學生有去花時間背誦,但真正能夠一字不錯地默寫的很少。錯別字多,多寫一字少寫一字現象也很常見,尤其是一些虛詞,如“也”、“者”。這說明學生還是不夠細心,比較機械記憶。

  下階段教學改進應當從兩方面著手:

  每週拿出一節課用來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題目訓練。加強古詩文背誦默寫訓練,適當時間舉辦古詩文朗誦或默寫比賽,努力掌握和鞏固傳統文化知識。

  二、關於文言文斷句、翻譯

  斷句難度不大,得分率比較高,學生基本能夠讀懂意思,並準確加以斷句,常見的錯誤是在“歲餘卒於許下年八十四”,正確答案是“歲餘/卒於許下/年八十四”。學生不知“許下”是個地方名詞,常常判斷失準。

  翻譯題得分很差,一個原因是所選句子有一定難度,但更主要是學生對文言實詞虛詞的掌握顯薄弱,如虛詞“以”,實詞“謝”、“執”等,學生無法準確翻譯,甚至鬧出笑話。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加強訓練,著重落實到字詞,這也是翻譯題給分的重要標準。

  三、關於散文閱讀

  19題做得還不錯,大部分同學能拿3分,但只有20個得滿分***4分***。很多學生能寫到廣東歷史悠久,在珠江岸邊發生了很多歷史大事。很多人摘抄句子或羅列一些歷史事件,很少評論該事件在歷史上的意義、地位。能寫到廣東人敢為天下先、創新精神、改革精神的非常少,寫到的都給滿分了。

  本題答題看,學生知識面淺,缺乏常識;也說明很多學生思考膚淺,不能整體上去把握文章中心,最多就是摘抄句子,也找不全面,其實,文章的中間和後面有句子直接寫到廣東人敢為天下先、創新改革精神,可沒幾個注意到。建議學生多動腦筋,學好歷史,不要只會投機取巧。

  20題:不知道從內容或形式上入手去鑑賞作品,單純概括文段大意;從修辭角度回答時,不少學生作出象徵、襯托的錯誤判斷,並且不能準確具體分析何處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21題:有的審題粗心,答非所問,用大量篇幅去論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觀點,或濫用抒情:“啊,母親,是您教會了我們永不自滿,是您教會了我們無私奉獻,我們以您為榮”,謳歌珠江。

  有的照搬原文,一字不漏,不會概括文段相關內容,從中提煉出自己的觀點。不懂得將兩者進行比較,廣東人的特點一筆帶過。

  涉及到廣東人的特點時,舉出大量的例證:孫中山、林則徐、丘逢甲、曾憲梓等,或者回答廣東人的生活習性:喜歡煲湯、喝茶,用船出行。

  今後的學習中應熟悉現代文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多做題,掌握答題的技巧。拓展閱讀面,培養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

  四、關於語言運用

  改寫句子題,難度不大,做得很好,一些答案語序跟參考答案不同,但還是符合要求,看來學生還是挺靈活的。存在問題是:一些學生隨便更改詞語,把橫看豎看、左看右看,改為“仔細檢視”或“認真地看”,不少學生這樣寫“我橫看豎看、左看右看那幅據說出自名家之手的山水畫”,“橫看豎看、左看右看”後面直接接賓語,我覺得不太好。

  語言表達題,“一毛不拔”這題做得比較好,但只有一半左右能分析貶義褒義。“不溶在手”這題做得不太好,很多學生沒意識到巧克力“溶在手”是多麼糟糕,因此對改廣告的妙處體會不夠;很多學生只寫到這個意思:“這廣告,自己口水來了,食慾來了,想象到巧克力在自己嘴裡,因此想買”。

  ***三***

  一、總體評價:

  本次考試語文試卷共有七大題18小題,主客觀題的分值分別為15分和145分。試題的知識面覆蓋面符合高一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又重視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的考查,較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聯絡的原則,也可以較好地檢驗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素養。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語言文字應用

  從答題情況可看出學生的知識儲備真的很少,加點字讀音得分率太低,而最糟糕的莫過於閱讀漫畫與補寫句子,未能充分抓住漫畫的特徵來進行概括,在補寫句子中缺少對語境的理解。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適時適當的情感薰陶,並注意學生的字詞句積累。

  文言文閱讀

  共有三道選擇題及三道翻譯題,側重於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選擇題主要考察文言實詞的多義性、古今異義及對所選段落的分析,都是上課時老師重點講解且較為簡單的,所以學生的得分率也較高;但翻譯題卻存在一定問題,學生大都不能正確翻譯出“之”、“視”、“所與”、“造”等詞及固定句式,而這些都是課堂上教師反覆強調過的知識 ,可見我們的學生文言文的功底還是比較薄弱的,這要引起教師的重視。

  古代詩歌鑑賞

  本次考試詩歌鑑賞選的是晏殊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學生在詞作理解上基本不存在問題。此部分設三道題,第一道主要考察學生對詞的首句所選用動詞的把握及其營造的氛圍,該題較簡單,學生基本都能拿3分左右;第二道題要求學生根據詞作找詩眼,把握詞人的情感和人生態度,並分析景情關係,學生對詞人的人生態度把握不準,這裡丟分太多,建議教師在教授詩歌時堅持“知人論詩”的教法,讓學生大致瞭解詩人的人生軌跡和價值取向。

  名句默寫

  名句默寫共8分,在這部分呈現兩極分化現象,基礎好的學生能拿7分左右,而較差的學生基本只能拿2分左右。學生在背書上基本沒問題,只是錯字太多,例如“覽、肇、喧豗、壑”等均是易錯字。建議教師在教學上要求學生正確書寫,並指導學生準確領會名句內容,儘量不出差錯。

  文學類文字閱讀

  本次考試的大閱讀選的是張承志的《漢家寨》,且按照高考題型設計問題。試題重點考察了學生篩選和辨別資訊的能力,以及對人物心理、情感的把握。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基本到位,但是在語言表達方面依然存在欠缺。

  11題,由於對文意的理解比較到位,該題得分率很高;但12、13題丟分現象較為嚴重。14題是探究題,此處學生審題不認真,大都只談感想未能探究人物深層思考。

  讀懂文字是是答題的前提,因此建議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一定要有主旨意識、段落層次意識和行文思路意識。除重視文字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規範、準確答題意識,答題時要對照原文,儘量使用原文中負載豐富資訊的詞句,必要時可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對人物情感進行推敲,此外,還要培養學生對題幹本身反覆斟酌的習慣,充分理解題意,以保證全面準確作答。

  論述類文字閱讀

  這部分共設三道簡答題,為課內現代文選讀,得分相對好一點。

  寫作

  本次寫作依然選用材料加命題作文。話題是考生較為熟悉的“耐心與希望”,為考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寫作空間。但在判捲過程中還是發現了不少問題。學生答題草率,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審題不嚴、不清,文體不分、感情不真等現象,舉例單一,單一的背後是閱讀量的空白,是生活積累的缺乏;構思立意缺乏新意,顯示學生視野和思維不夠開闊。此外,很多學生寫作不規範,字數不足,書寫潦草,塗抹過多等。

  作文教學需要講求長效性和循序漸進性,需要從細節抓起。

  三、今後的教學建議

  1.長遠規劃,整體設計教學目標,讓學生有紮實的積累。

  教師應在瞭解自己所帶班級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放眼高考,立足現狀,從整體上規劃自己的日常教學任務,明確設計自己每一學期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有的放矢進行教學。例如基礎知識的夯實就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教師從高一開始引導學生經常積累,以期三年後能具備比較紮實的基礎知識儲備。

  2.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切實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閱讀和寫作需要一個學期一個學期形成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逐漸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教師應當對每一篇課進行適度的閱讀和寫作方面的拓展教學,不可拘泥於一篇課文的講解,適度拓展,能讓學生一篇課文有更多的收穫,懂得如何能觸類旁通,因而及早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拓寬學生視野,提高理解表達能力。

  3、作文部分 以教研室“作文過八關”為主導,教學中認真指導學生審題,要能借助材料搞清話題內涵,確立準確的主旨,行文中注意扣緊話題;寫什麼文像什麼文。一定要訓練學生寫出比較規範的文體,不能寫成“四不像”;要在“發展等級”上下功夫,使學生寫出“構思新穎,主意深刻,語言生動有文采”的作文來;重視書寫,平時認真練字,力求書寫規範,卷面整潔美觀。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