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閱讀訓練記敘文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語文閱讀訓練記敘文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節日是人們獎給自己庸常生活的禮品。情調別緻的汴京人一年中安排的節很多,尤其隆重的是“三大節”:寒食、冬至和春節。據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以冬至後105天為寒食,寒食第3天為清明。由於倆節日日期太近,汴京人都是混在一起過。

  汴京過清明,民間有插柳、戴柳的習俗。寒食前一天稱為“炊熟”,汴京城內,家家戶戶用麵粉和紅栆蒸製成飛燕狀的棗饃,用柳條穿起來,插在門楣上,叫做“插柳”。這一天還要熬製杏仁大麥粥,製作饊子、麥糕、乳酪等大量食品,供寒食“滅火”後只吃冷食用。寒食節三天不許做飯,這對於常年操持家務的家庭主婦來說,無疑是一年中最得勁的日子,故民間有諺語說“饞婦思正月,懶婦思寒食”。寒食節期間,各級“公務員”也放假七天,與民同樂,汴京城迎來了春節後的第一個“黃金週”。城內城外,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上墳掃墓、踏青遊玩、休閒購物的人流,孟元老用“田野如市”來形容。人們採來雜花裝飾轎頂,折來柳枝垂掛下來當轎簾,然後“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在青草地上蹴鞠***踢足球***,進行放風箏比賽,鞦韆上是沐浴春風的少女。北宋詩人王禹偁寫《寒食》詩曰:“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鞦韆。”

  寒食節滅火,到清明時需要重新取火,所以皇宮每年都要舉行“頒新火”儀式。儀式之前由宮中內侍用榆木鑽火,先得火者,朝廷賞絹三匹、金碗一口。唐朝時,新火只是賜給近臣貴戚,宋朝皇帝寬厚仁愛,體恤下屬,賜新火的範圍擴大,凡是京官,皆得饋贈。大文豪歐陽修曾賦《清明賜新火》詩讚揚皇恩浩蕩:“魚鑰侵晨放九門,天街一騎走紅塵。桐華應候催佳節,榆火推恩添侍臣。多病正愁餳粥冷,清香但愛蠟煙新……”祥瑞的輕煙伴隨著特權的榮幸,溢於言表。

  畫家張擇端傾藝術之功,將汴京清明節的繁榮熱鬧盡收畫中,繪就了不朽長卷——《清明上河圖》。展開畫卷,巍峨高聳的城樓,雄偉壯觀的虹橋,舟楫相連的汴河,鱗次櫛比的商鋪,摩肩接踵的遊人,無不演繹著汴京曾經的輝煌。

  1.下列有關“大宋汴京寒食節”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寒食節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三大節日之一。

  B.大宋時寒食節在冬至後第105天。

  C.與清明節相比,大宋汴京人更重視寒食節。

  D.大宋汴京人的寒食節和清明節混在一起過。

  2.下列各項中,不屬於大宋汴京寒食、清明民間習俗的一項是***  ***

  A.家家戶戶門楣上都插著用柳條穿起來的棗饃,這棗饃是用麵粉和紅棗蒸製成的,像飛燕的形狀。

  B.家家戶戶都熬製杏仁大麥粥,製作饊子等大量食品,用於寒食後食用,因為寒食節不準動煙火。

  C.汴京城內外,大街小巷,人們上墳掃墓、踏青遊玩、休閒購物,非常熱鬧。

  D.皇宮每年都要舉行“頒新火”儀式、“頒新火”,就是皇帝把宮中鑽木所得的火種賜給京官。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家庭主婦把寒食節當做一年中最舒適的日子,因為在節日期間,她們可以不必操持家務。

  B.從寒食節開始,大宋汴京各行各業都放假七天,汴京城迎來了春節後的第一個“黃金週”。

  C.採來雜花裝飾轎頂,折來柳枝當轎簾,野炊,這是大宋汴京人過清明時的場景。

  D.踢足球,放風箏,盪鞦韆。所有這些活動都被北宋詩人王禹偁寫進了他的《寒食》詩中。

 

  答案:

  1.D

  ***A寒食節應是汴京人最隆重的“三大節”之一,不是各朝各地都如此;B《東京夢華錄》記載大宋時期汴京人的生活,寒食節在冬至後第105天,只是大宋汴京人的習俗;C文中無據***

  2.D ***此項所述的是宮廷禮制而非民間習俗***

  3.C

  ***A“她們可以不必操持家務”應是她們可以不必生火煮飯,因為寒食節只能吃冷食,但並不代表婦女們不操持其他家務;B“各行各業”應為“各級‘公務員’”;D王禹偁《寒食》詩中只寫了兒童摘花、追蝴蝶、盪鞦韆的情景,未寫放風箏踢足球的情景***

 

  ***二***

  ①推開屋門,母親在矇頭睡覺。我叫了一聲,媽!她沒有理我。我推推她,她不情願地嘟囔道,誰呀!

  ②是我,媽,你不得勁了嗎?她緩慢地翻身坐起,白髮蓬亂,一臉倦容地看我一眼,瞌睡。

  ③我一邊拿起梳子給她梳頭一邊笑說,大白天的,睡啥覺?她看一下外面,這不,天才亮嗎?

  ④我說,快吃晌午飯了,你不去撿“寶貝”,別人就撿跑了!

  ⑤她說,老神仙給我留著哩——別梳了,老婆子了,頭髮梳恁理順有啥用?

  ⑥我說,頭髮梳理順後撿“寶貝”時,人家就說,看這老太太多漂亮;亂蓬蓬的頭髮,人家就會說,看,那撿垃圾的瘋婆子又過來了!母親就笑起來,你這娃兒咋不說正經話呢!

  ⑦母親晚上七、八點就睡覺,夜裡一點多坐起來自顧自說話,說累了再睡一會兒;四五點就起床,到外面撿垃圾——“寶貝”;吃過早飯,還去街上撿“寶貝”,撿累了回來就睡。一晌下來,她的“寶貝”就能堆一屋子。生物鐘完全亂了,搞得一家人也跟著亂。

  ⑧妹妹老在為清理垃圾的事與母親發生爭執。妹妹要把垃圾清理出去,母親橫豎不讓。每次都要等母親出門撿“寶貝”時,妹妹才能把堆滿屋子的垃圾清掃一遍。

  ⑨我清理母親的“寶貝”時,總是先從口袋裡掏出幾個硬幣遞給母親,對她說,這是收垃圾人給的定金。她接過來問,這是多少錢啊?我說,你數數。在母親數錢時,我就把一屋子的垃圾清理乾淨了。

  ⑩母親雖然疲倦,我還是鼓動他出去撿“寶貝”,畢竟生命在於運動。母親八九十歲了,這大半輩子,哪一天都會走很多路,幹很多活。如果不讓她幹活,不讓她走路,就等於給她帶來極大的傷害。所以,妹妹每每抱怨母親撿“寶貝”的事時,母親就說,你哥叫我撿哩,咋著?

  ⑾給母親梳完頭,母親就問我,娃兒,今兒個你咋不去上班啊?我說回來看看你就走,你是不是想去撿“寶貝”呀?母親說,誰還撿呀,你們不是都不讓我撿嗎?我瞌睡了,你上班走吧!

  ⑿說著母親又躺下了。我給母親蓋好被子說,媽,你一會兒撿“寶貝”別跑恁遠,迷了路找不到家咋辦?母親說,我就恁笨?嘴底下就是家!

  ⒀我走到街上,見了鄰居站在那兒說話,鄰居就給我說些母親撿垃圾的小趣聞。一轉臉看見母親已經走了出來,兩眼不停地在路兩邊檢視,手裡已經撿了一把垃圾。她看見我時,本能地把垃圾背到後面。

  ⒁我走過去問,媽,你不是睡覺嗎?母親說,我出來送送你。我說,你手裡拿的啥呀?母親只得拿出來,啥,撿哩寶貝!我一看又是一沓垃圾紙,手上已弄得很髒,就拉她到鄰居家水池上洗手。她說,好好的手洗啥哩!我說,把手洗乾淨才能撿寶貝呀!

  ⒂洗手時,我看見母親的一個指甲劈了,就掏出指甲剪給她剪指甲。她就認真地看我的手,又用另一隻手摸摸我的手說,娃兒你恁有福,看你這中指多長;男人有福一人福,女人有福發滿屋!

  ⒃幾個鄰居聽見,都誇她,你看這老太太不迷了,還出口成章呢!就是您有福,才給您娃兒們帶來了福氣!母親笑咪咪地問,真哩?是我給她們帶來的福氣?

  ⒄我看著母親認真地點點頭,是哩,都是你給我們帶來的福氣!

  9.下面對文章有關的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選錯一項不得分***

  A.本文截取了與母親生活的幾個片段,字裡行間中滲透了作者與母親真摯、深厚的母子之情,讀來感人肺腑,而無瑣碎之感。

  B.文章第①段寫“她沒有理我。我推推她,她不情願地嘟囔”,刻畫了作為老年人的母親面對兒子的關心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C.文章採取以順敘為主,間以分敘的敘事方式,在平實的敘事中,作者娓娓道來,自然流露情感,表達了對天下所有母親美好的祝願。

  D.文章把“我” 和“妹妹” 對待“母親”撿垃圾的態度作對比,表現了我對母親的尊敬愛戴之情以及“妹妹”的年幼無知。

  E.文章採取有限的視角,使用第一人稱敘述角度,通過“我”之眼、“我”之口來寫“母親”的言行,“我”既是見證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

  10.聯絡全文,概括 “我”的母親形象,並結合具體內容作簡要分析。***4分***

  11.作者在文章最後寫“我”的幾個鄰居對母親的誇讚,請簡要分析作者這樣安排的寫作意圖。***4分***

  12.文章標題是“母親帶來的福氣”,結合全文並聯系實際來探究其內涵。***8分***

 

  答案:

  9.CD

  10.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老年婦女形象。***1***年邁:母親的滿頭白髮、作息時間以及容易疲倦都表現了老年人的特點。***2***勤勞:母親每天撿拾“寶貝”表現了母親的勤勞。***3***節儉:母親數硬幣的細節,表現了母親的節儉。***4***可愛:母親撿拾垃圾見到“我”時的言行體現了母親可愛的一面。

  11.內容上:既表現鄰居們的淳樸善良和鄰里之間的和睦友善,又從側面烘托母親的形象。2***結構上:既延宕故事的情節,又引出後面文章的主題。

  12.***1***文章標題的含義有兩層意思:一是母親給了我們生命,撫養我們成人,母親的養育之恩我們將終生銘記;二是母親的關愛和母親的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幸福。***4分******2***文字中的“我”為了母親的身體健康鼓動母親每天出去撿拾“寶貝”,體現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希望母親能運動,能健康長壽,而對母親關切的問候,替母親梳頭、洗手、剪指甲等細節都表現了“我”對母親的感恩之心。***2分******3***聯絡自身實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