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選修課本翻譯重點句子總結

  古文翻譯是指用白話文來表示古詩詞文章等。分為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選修課本翻譯重點句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庖丁解牛》

  ⒈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臣下所探究的是自然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

  2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

  3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項羽之死》

  1 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對手下騎兵說:“我從起兵打仗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親身經歷七十餘次戰鬥,阻擋我的敵人被擊破,攻打的國家降服,從沒有失敗過,所以才稱霸天下。但是今天卻最終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錯誤啊。”

  2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見他們呢?或者即使他們不說,我項羽難道不感到內心有愧嗎?

  3“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要買我的腦袋,並封為萬戶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說完就自殺身亡了。

  :《阿房宮賦》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那長橋臥在水面上,沒有一點雲彩,怎麼會有蛟龍飛騰?那樓閣之間的複道架在半空,並非雨過天晴,怎麼會有虹霓產生?

  2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齊國、楚國收藏的金玉珠寶等物,都是多少年、多少代,從人民手中掠奪來的,堆積如山。

  3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從此***寶鼎***看作***鐵鍋,寶玉***看作***石頭,黃金***當成***土塊,珍珠***當作***砂礫,丟棄得到處都是,秦人對待它們,也不怎麼愛惜。

  4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函谷關被劉邦攻破;項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華的宮殿就變成了一片焦土!

  5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秦國的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而哀嘆,卻使後代人為它哀嘆;如果後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為鑑,那麼又要讓更後的人來哀嘆他們了。

  :《六國論》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想想他們死去的祖輩父輩,冒著霜露,披荊斬棘,才有了一點土地。子孫對待土地卻不很愛惜,都拿它送給別人,好像丟棄小草一樣。

  2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好像抱著柴去救火,柴不燒完,火不會熄滅。”這話對了。

  3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那麼勝敗存亡的命運,如果能夠與秦國相較量,或許不能輕易判定。

  4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國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

  5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與秦國都是諸侯,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勝它的形勢。如果憑著偌大的天下,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又在六國之下了。

  :《伶官傳序》

  1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於人為的嗎?

  2“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閒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3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有智慧、有勇力的人常常被所沉溺事物困擾,難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嗎?

  :《種樹郭橐駝傳》

  1甚善,名我固當。→很好啊,給我取這個名字當然很恰當。

  2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大家看到橐駝種的樹,即或移植,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結果又早又多。

  3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我郭橐駝並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本事能使樹木活得久、生長快,只是能順應樹木的天性,來讓它的本性儘量發展罷了。

  4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雖說是愛它,實際上是害它,雖說是擔心它,實際上是仇恨他。所以他們都不像我這樣啊。

  5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但是我住在鄉里,看見那些當官的喜歡不斷地發號施令,好像很憐愛百姓,結果卻給百姓帶來災難。

  :《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孔子說:“因為我比你們年紀大一點,你們不要認為這樣就不說了。”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暮春時節,穿上已經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青年,到沂水河裡洗澡,在舞雩臺上吹風,唱著歌回來。”

  :《項脊軒志》

  1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在農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懸,照在牆上。月光下,庭中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

  2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中讀書。一天,祖母來看我,她說:“我的孩子,好長時間沒看到你的影子。為什麼整天默默地在這裡,真像個女孩子了?”

  3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我家的人長期以來讀書沒有得到功名,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