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選擇題答題技巧

  高中物理選擇題佔物理總成績的三分之一還多,因此同學們首先需要掌握選擇題的答題技巧,爭取這部分的分數。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審題)

  審題是解好一道選擇題的關鍵,那麼審題應該注意些什麼呢?首先要做到逐字逐句地仔細閱讀,其次還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一些關鍵的字詞加以特別的關注。

  1、已知碳原子的相對原子量為12.000000u,氫原子的相對原子量為1.007825u,中子質量為1.008665u,質子質量為1.007276u,那麼6個質子和6箇中子結合成一個碳原子核時,與該過程釋放的能量相對應的質量虧損是:******

  A、0.098940u

  B、0.095646u

  C、0.087312u

  D、以上都不正確

  [點評]:在實際的考察中,有許多同學誤選了B項。究其根源,答案竟然驚人的一致,幾乎所有誤選B項的同學都是誤把題目中的“6個質子和6箇中子結合成一個碳原子核時”看作了“6個質子和6箇中子結合成一個碳原子時”而計算失誤的。

  其實犯錯誤的同學還有一個疏漏之處,如果本題要求結合成碳原子時的質量虧損,那麼題目中給出的“氫原子的相對原子量為1.007825u”這一條件就沒有用處了,而物理題目中所表述的條件通常來說都是要在解題的過程中用到的。所以要仔細地、逐字逐句審題,力求做到萬無一失。

  電子的質量:

  1.007825u-1.007276u=0.000549u

  對應的質量虧損:Δm=6×1.008665u+6×1.007276u-12.000000u+6×0.000549u

  =0.098940u

  [答案]:A

  2、日光燈中有一個啟動器,其中的玻璃泡中裝有氖氣。啟動時,玻璃泡中的氖氣會發出紅光。這是由於氖原子的:******

  A、自由電子週期性運動而產生的

  B、外層電子受激發而產生的

  C、內層電子受激發而產生的

  D、原子核受激發而產生的

  [點評]:許多同學在第一次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表現得束手無策,究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審題不明,誤入歧途。有的同學認為,題目中提到氖氣發光,聯想到化學中講到的氖氣屬於惰性氣體,那麼惰性氣體發光的機理是什麼呢?顯然,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深奧的,但如果我們仔細審題的話,大家會發現題目中向我們交代了這樣一個資訊“玻璃泡中的氖氣會發出紅光”,這就相當於告訴我們氖氣發出的是可見光,而可見光的產生機理應該是由氖原子的外層電子受激發而產生的。

  由此可見,審題的過程中對於關鍵字、詞的理解和把握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答案]:B

  (閱讀選項)

  選項,作為選擇題區別於其他題型的一個明顯標誌,它既是考核同學們學習能力的一種方法,同時也從某一個方面或角度給出了大家一定的提示。所以,我們要閱讀好選項,研究好選項,還要利用好選項。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熱量不能由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

  B、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必定增加

  C、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製成,是因為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

  D、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並把它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點評]:這是2004年高考天津捲上的一道考題,從其位於試卷中的位置來看,這應該是一道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相對容易的題目,可就是這樣一道看似簡單的試題,其正答率卻並不高。經過統計,選擇A項的同學佔有相當的比例。那麼同學們為什麼會誤選A呢?有很多選A的同學事後回憶起來說自己根本就沒有看D選項,或者只是草草地瞥了一眼D就給出了A選項的答案。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同學們平時不良的做題習慣,沒有將選項看全就急於作答了。

  我相信,只要同學們認真地閱讀了D項,至少會提出這樣的疑問:“A和D好像都正確呀?”此時你再仔細斟酌的話,就應該注意到自己對A項中忽略了“熱量不能主動由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中的主動二字,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4、在北戴河旅遊景點之一的南戴河滑沙場有兩個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都可看作斜面***。甲、乙兩名旅遊者分乘兩個滑沙撬從插有紅旗的A點由靜止出發同時沿AB和AB′滑下,最後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設滑沙撬和沙面間的動摩擦因數處處相同,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勢坐在滑沙撬上不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甲在B點的速率等於乙在B′點的速率

  B、甲的滑行總路程比乙短

  C、甲全部滑行過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過程的水平位移大

  D、甲、乙停止滑行後回頭看A處的紅旗時視線的仰角一定相同

  [點評]:本題屬於一道力學題目,有的同學在解題時就四個選項所表述的內容分別設定相關的物理量,帶入求解並對選項做出相應的判斷。這樣做當然無可厚非,但在緊張的考試中為自己節約出寶貴的時間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仔細研讀選項的話,我們不難發現,除了A項以外,其實B、C、D三項均可表述為一個問題,那就是“甲、乙兩名旅遊者最終是否會停在同一個點?”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大大簡化計算了。最終得到結論:甲、乙二人最終會停在同一個點。B、C錯而D正確。

  [答案]:D

  高中物理選擇題做題技巧

  學會逆向思維

  高考題目一般是不超綱的,當考生對於一道題目毫無頭緒時,不妨先靜下心來,看看平時所學的定理、性質、公式,有哪些可“套”到這道題目上。

  一般說來,我們是看到題目,再聯想到選用解題方法,而此時,我們可以選擇逆向思維,一道“面目猙獰”的題目也許會變得可親可愛起來。例如,當你不知道該用運動學中諸多公式中哪一條的時候,可把運動學中各個公式都寫在草稿紙上,看題目中已經告訴我們了多少量,要求的是什麼量,逐條對比各個公式,從中選擇合適的。雖然花時間默寫公式了,但卻從解題中省下了更多的時間,達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

  題目中找答案

  高考試題中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其實,有的時候作者已經將答案高高懸掛在題幹上了,只是看你願不願意抬頭看一下。例如,去年高考的選擇題最後一題***第8題***詢問的是劈尖干涉的干涉條紋變化情況,由於平時上課時老師提到過劈尖干涉,看到這道題目時,很多同學就開始回憶老師上課是怎麼講的;由於考試緊張,再說,劈尖干涉也不是老師重點強調的內容,很多同學想來想去卻想不出來,反而越想越緊張,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這道題目的題幹中已經告訴了我們劈尖干涉的有關性質,我們只要仔細閱讀一下,題目就能迎刃而解。這道題目考的是我們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對已有知識的反饋能力。

  掌握出題規律

  從評分標準中可以看出,對於選擇題,考生應該慎之又慎,“寧可漏過一千,不可錯殺一個”。告訴大家一個小經驗,物理選擇題中不太可能有ABCD同時選中的***整個高三的題目做下來,我一共也只碰到過兩三次這種情況***;所以,當我們以為四個選擇支都對的時候,要三思而行。對於題乾的含義,應當站在出題者的角度來揣摩,而不應該主觀臆斷。對於選擇支的安排,我們應當瞭然於胸,什麼樣的選擇支可能有對稱的兩個答案,什麼樣的可能只有一個,什麼樣的可能有三個……這對於我們的解答不無參考。

  做好考前練習

  提高選擇題的答題水平,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做一些專項練習。如買一套模擬卷,把裡面的選擇題挑出來單獨做***同樣的方法也適用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計算時間與正確率,及時糾正錯誤。而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略微看一下考綱不要求的內容,如動量等,對於解某些題目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哦。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