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如何激勵高中孩子好好學習

  高中的學習任務較重,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項挑戰。那麼高中家長該怎麼激勵孩子好好學習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激勵高中孩子好好學習的方法,家長們不妨參考一下。

  家長激勵高中孩子好好學習的方法一

  初高中銜接,家長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搭建起兩個階段學習的方法之橋,具體說來,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操作。

  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孩子上了九年學,能考上高中本身就表明他們有基本的學習方法。孩子以往好的學習方法成為了學習習慣,要繼續堅持。而高中學習,特別要求學生多提問、多質疑和多交流。因為學生能提出問題,一定是對學習有思考;敢於質疑,一定是思維方式有獨創;樂於交流,一定可以開闊視野、開啟思路。這樣一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會越來越濃。

  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家長要指導孩子學會管理學習。初中,老師會帶著學,而高中學習需要孩子的自主學習。初中的作業往往是一天一收,而高中的作業,因學科不同,可能是一週甚至一個月一收,這就需要孩子管理自己的學習。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不一樣,而每個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最清楚,需要他們有針對性地學習。比如,孩子可以列出每天的學習計劃,完成一條劃掉一條,堅持下來,必然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學習。

  最後,家長要指導孩子合理地分配各科的學習時間。高中開設的必修課程是有會考的,高中沒有副科,每科投入相當的時間,成績才會有保證。選修課程或者校本課程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而開設的,孩子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家長最好不要過多幹預。

  家長激勵高中孩子好好學習的方法二

  作為高中生的家長,當您的孩子進入高中學習後,您原先的一些觀念和方法也應進行相應的改變和更新。為此,我對家長有以下建議。

  家長應利用暑假對孩子進行適應性教育,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高中生活。比如家長可以創造機會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涉及到獨立安排行程、參加健康的文體活動、管好閒暇時間等,以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及健全人格。家長還可以在不同環境中陪伴和觀察孩子,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品質,讓孩子瞭解自己即將長大,困難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時刻以飽滿的鬥志迎接挑戰。

  進入高中,教學容量大、進度快,要求孩子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及理解力。作為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堅強後盾,平時多觀察孩子心理和學習上的變化,並且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以便讓孩子更好地度過高中三年。一旦孩子出現成績異常,家長一定要重視,及時和孩子與老師交流。

  “相近思想相吸,相反思想相斥”。家長觀點如果離孩子很遠,就不容易被孩子接受。我建議家長主動閱讀相關書籍,縮小“代溝”。只有當孩子感覺到你理解他,能為他保密,他才能對你講出心裡話。家長應該學會平等傾聽、發現優點和及時鼓勵、遇事多商量不獨斷等,這樣孩子才能對父母更加孝順,更加親近師長和尊敬父母。

  家庭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高中三年,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教育我們自己,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體會著為人父母的艱辛。

  家長激勵高中孩子好好學習的方法三

  “讀文科還是理科”一直以來都是高中家長和孩子十分關心的一個話題。在我看來,需要綜合考量。

  用實力說話。成績是選擇文理科最實際的依據,學生和家長可根據高一以來最重要的幾次考試,綜合考慮文理哪個學科更有優勢。如果你的政治、歷史比較不錯,而物理、化學比較差,應考慮讀文科。凡各科成績比較一般或基礎偏差的學生應該選理科,因為理科在報志願時,有更多的選擇。有不少學生認為,文科比較好讀,大多數學科只要背一背、記一記就行了,這其實是一種偏見。文科高考注重對能力的考察,要想拿高分需要實力。

  以興趣為取向。學生在文理科目比較均衡的情況下,個人的興趣及學習能力的傾向是選擇的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是為自己學,而不會感覺有壓力。同時,個性傾向於形象思維的學生,可以選擇文科,而傾向於抽象思維的學生可以選擇理科。只有將興趣愛好、學科優勢和個性傾向結合在一起時,孩子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做職業規劃很重要。學生家庭的職業背景、孩子未來的職業取向,是在考慮文理分科時的重要因素。比如孩子想做醫生、工程師等,就必須選擇理科。如喜歡文學,將來想做記者、編輯,就可選擇文科。

  那些高一最重要的事兒

  1. 重視平時、成就高考。

  高一是整個高中階段的開始,抓住高一,讓自己一開始就能佔據領先位置,對學生高中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多年的高考經驗顯示:對高一的重視程度和3年後的高考成績成正比關係。學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從高一抓起。

  2. 提前動手,從容應對。

  剛剛經歷了中考,很多學生沉浸在緊張後的放鬆中,但是學習確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稍一放鬆,可能就會給自己的高一學習製造麻煩。學生要抓住高一伊始,讓自己的高中學習一帆風順。

  3. 發現漏洞、及時彌補。

  高中學習比較緊張,發現漏洞千萬不要以太忙、太累為由,任其存在和發展。因為知識之間是有內在聯絡的,漏洞不補,會影響其他知識的學習和綜合應用,並且積累得太多,學生會覺得無從下手,只好放棄,給高考造成很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