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性探究

  數學是高考的三大必考主科之一,數學成績的好壞也直接關係著你能否考入理想大學,數學課堂教學在此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歡迎參考!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基本採用滿堂灌的方法,不管學生聽不聽得懂,反正講了,學生就該仔細聽,課上作筆記,課後大量作業做鞏固。但是,我們發現些學生根本聽不懂,課下只能抄作業,結果學生疲勞厭學,老師疲勞厭教。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降低。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究、自己推導公式、自己歸納結論、自己探索創造。當然,這裡的放手決不是放任自流,否則,學生得到的將是一些膚淺的、支離破碎的知識,在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時,多在“導”字上下功夫,講究“導”的藝術,教師“導”得好,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駕馭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添活力。

  高二主要以新授課為主,我們認為一節高質量的新授課應該有以下四步:

  ***一***、展示目標,指導自學

  ***二***、學生討論,教師精講

  ***三***、針對教材,組織訓練

  ***四***、拓展拔高,點撥總結

  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一***、展示目標,指導自學

  學生自學更能提高教學效率。教材上大部分都是學生通過自學就能夠解決的,學生自學幾分鐘就開始做題,不會的再回頭看書,最後相互討論,基本就能做練習題了。這個過程是個不斷反饋的過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學會了,這樣,學生自學積極性更大,效率更高。高中許多知識僅憑課堂上聽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課後認真消化,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教強的閱讀能力和自學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通過制訂閱讀提綱,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對某些簡單章節內容的教學,可採取組織學生閱讀討論,教師點撥的方式進行,以培養學生自學理解能力以及自覺獨立鑽研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老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二***、學生討論,教師精講

  講疑問、克難點,巧分析、善比較,講規律、勤綜合。

  數學知識的講授中,不僅要學生知其然,更應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把研究的物件從複雜的背景中分離出來,突出知識的本質特點,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更加深刻。數學思想,思維方式與方法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學生學習的物件,是促進學生逐步學會探索和掌握新知識所必需的科學方法。

  因此,我們認為上好一堂數學課應當實現“數學化”,“再創造”,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開始,沿著數學發現的活動軌跡,從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問題到抽象問題,從特殊到一般。逐步通過學生自已的發現去學習數學,並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數學概念應用到新的現實問題中去。教師要重視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親自參與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組織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思索,找出共性,學生會不自覺地在教師的啟發下對知識體系中蘊涵的內在聯絡和思想方法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完成對新知識的認知過程。

  ***三***、針對教材,組織訓練

  教師在課堂訓練這一環節應充分體現教學的目的,著力點就是學生的空白點、薄弱點和易混點。訓練應有針對性、典型性、量力性,難易適中,具有梯度,及時批改,反饋學情,宜精不宜多,最後達到“訓練知識、訓練思維、訓練方法、訓練書寫”的目的。學習的全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學習,教師由教授者變為組織者、指導者。

  ***四***、拓展拔高,點撥總結

  點撥總結分兩個方面,教師的總結應注意以下原則:①短小精悍,語言簡練,清晰易懂。②明確地告訴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學會的方法和掌握的題型。③特別強調本節課中容易出錯的地方。

  教育心理學認為,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數學知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規律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只有經過自己概括的知識,才能真正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高中數學概括性較高,複雜多變的習題較多,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章節小結,讓學生自行編織知識網路,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幫助學生做好題後回味,即在一道習題解完後,引導學生想想有無別的解法,有無規律可循,還應試著改變一下條件或結論,以探索新的命題,並就新命題的正確與否加以論證。長此以往,可培養學生的探索概括能力,逐步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科學性與創造性。

  這種教學模式的表面形式多是“兩頭活中間靜”,所謂“兩頭活”是指在一節課的開頭和末尾課堂上的交流氣氛相當活躍。“中間靜”是指在知識形成後的一段時間內,教師要讓學生安安靜靜地做題,對新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

  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除了做好以上環節外還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要做到趣味性,知識性融為一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如果學生能體驗到參與教學活動的樂趣,這樣的教學一定是學生所喜歡的,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還要從思想品德、學習精神、人格力量等方面感染學生,激勵學生,還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這樣學生才能“善學”、“樂學”、“會學”,反之學生會視學習為苦差,甚至產生消極、對立的情緒。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