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國的農業教案

  中國農業的生產結構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副業。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重點】

  1.我國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異和農作物的分佈規律。

  2.抓緊糧食生產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我國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異和農作物的分佈規律。

  【教學媒體】

  計算機課件

  【教學方法】

  講述法、討論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引言***

  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研究了中國地理環境方面的有關知識,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將一起學習和研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瞭解和熟悉我們利用環境、改造環境以及保護環境方面的知識。

  在人類的所有活動中,人們最早從事的活動就是農業生產活動;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國,農業生產的地位至今都居各業之首。

  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瞭解我國的農業生產。

  ***板書***第七章 中國的農業

  ***提問***1.農業生產為什麼能成為人們最早從事的生產活動?

  ***總結***:兩個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謂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都是農業生產的產品;二是生產技術相對簡單,人們易發明和掌握。

  ***提問***什麼是農業?我們首先要明確農業的概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廣義上的農業或叫大農業,即通常所說的農、林、牧、副、漁五業。

  ***展示***農業的分類圖片

  請學生一一讀出各業的主要產品並分析與人們生產生活之間的關係。特別注意補充農業生產的內容,不僅種糧食,還種棉、菜、油、糖等作物。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農業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質資料。

  請學生觀察後回答問題。

  ***展示***分別展示紡織廠、陶壇儲酒車間的圖片。

  ***提問***圖中展示的是什麼生產?***紡織工業***

  這種工業生產的原料有什麼?***棉花***棉花是農業產品。

  這張圖片展示的是什麼生產?***造酒,是釀造工業***

  原料是什麼?***糧食,所以叫米酒***

  ***展示***農機作業圖片

  ***提問***圖中的機械是農民自己製造的嗎?

  ***回答******不是,它們是工業產品***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農業還給工業生產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費市場。

  所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大農業的五業當中,哪一業最重要?***種植業。所以,狹義的農業就是指種植業***

  ***承轉***下面我們就從種植業談起。***轉入第一節的教學***

  ***提問***什麼是種植業?制約種植業的因素有什麼?

  教師明確給出種植業的概念:種植業是指在耕地上種植農作物的農業生產部門。它深受多種自然條件的影響。

  ***提問***那麼,這個生產部門有哪兩個必需的自然條件呢?

  引導學生分析種植業的兩個必需自然條件***學生回答後教師概括:一是土地,二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因此,土地質量的好壞以及影響農作物生長的氣候因素就都會影響到種植業的型別和特點。

  ***提問***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種植農作物?***高山、戈壁、沙漠等土地不能種莊稼***

  什麼樣的土地可以種莊稼呢?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豐富的土地,才適宜種植業的發展,即只有耕地,才能發展種植業。

  ***提問***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樣呢?

  ***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圖片

  ***提問******轉入氣候條件***為什麼北京不能種椰子,黑龍江不能種香蕉,新疆不能種水稻?

  請學生回答後教師概括:因為任何一種農作物的生長都需要足夠的熱量、水分、光照等氣候條件。

  綜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適宜的氣候,兩者都具備,才能發展種植業***轉入種植業的地區分佈***。

  所以,世界上溫帶和熱帶的一些河流沖積平原地區,往往成為人類發展種植業最早的地區,並因此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請學生說出世界著名的文明發祥地***南亞的印度河—恆河平原,西亞的兩河平原,北非的尼羅河三角洲,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

  我們已經知道,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農業大國之一。據考古發現,早在氏族公社時期,我國的黃河、長江流域就已出現了原始的種植業。直到今天,種植業仍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部門。

  下面,我們就詳細瞭解我國都種植什麼主要作物,在什麼地方種植。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前面學過的知識,從地形、氣候等方面綜合分析,我國滿足上述兩方面條件的地區在什麼地方?

  ***展示***中國地形圖、中國溫度帶、乾溼地區分佈圖,指導學生閱讀,得出:我國種植業為主的地區主要分佈在半溼潤和溼潤的平原地區。

  ***展示***練習的圖片,根據分析找出正確的一幅圖。

  ***提問***整個種植業區內是不是全種植一種農作物?***不是***

  ***展示***動畫:中國主要種植業區和主要農作物的分佈

  一邊展示,一邊請學生辨認農作物並瞭解各種農作物主要分佈的地區。

  ***總結***教師落實各種主要農作物的地區分佈:小麥主要分佈在秦—淮以北,水稻主要分佈在秦—淮以南,棉花主要分佈在長江和黃河之間的平原地區;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佈在南部的臺、閩、粵、瓊、桂、川等省區,甜菜則分佈在北方的黑、吉、內蒙古、新等省區;油料作物中的油菜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花生主要分佈在華北平原地區。

  ***提問***在我國廣大的種植區內,這些地方***指圖***種水稻、甘蔗、油菜等並且一年內能二熟至三熟;而這些地方***指圖***能種植小麥、棉花、花生、甜菜等,但一年內只一熟或兩年三熟,為什麼?***轉到我國南北農業的差異***

  因為,就是在種植區內,各地的熱量、水分等氣候條件也存在著顯著差異,導致不同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和農作物種植的次數都不相同。尤其我國南北方之間,這種差異最顯著。

  ***提問***請學生回答並在圖中指出我國南北方的界線***秦嶺—淮河***。

  一邊看動畫概括,一邊指導學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型別

  溫度帶

  乾溼狀況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 制

  北 方

  南 方

  ***提問***這些農作物都是因為人類生存需要,才種植它們;但每一種農作物人們需要的數量並不一樣多,那麼,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需要量最大、與我們人類的關係最為密切的是哪類作物?***糧食作物***

  ***提問***為什麼糧食生產和人類的關係最為密切?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

  ***1***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

  ***2***我國人口眾多,糧食需要量大;***請學生計算一下,我國12億人口,每人若按400千克的糧食標準,每年需生產多少糧食才能滿足需要?***

  ***3***隨著人口的迅速增加,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引導學生閱讀“我國糧食總產量及其人均值的變化”圖,請學生思考家裡平時吃的糧食、蔬菜、食油、食糖是當地生產的,還是從其他地方運來的?***;

  ***4***自然災害頻繁,糧食產量波動大。

  ***小結***所以,糧食生產是關係到我國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政府歷年都把努力增產糧食放在首要地位。

  ***活動***我們下面請同學們籌劃一下我國如何努力發展糧食生產的問題。

  請學生分析回答***提醒學生不要脫離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得出提高糧食產量的主要途徑: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學方法種田,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的產量和質量***視情況補充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從我做起這方面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也就是說,用科學方法種田,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的產量和質量是目前我國增產糧食的主要途徑。

  ***提問***誰能在這方面做做文章?

  引導學生從種田的科學方法和自然條件上分析,找出商品糧基地。

  因為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所以首先要找那些自然條件優越***面積廣大、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熱量充足、降水較多且灌溉便利***,生產水平高,便於統籌管理的地區;在這些地區用科學方法種田***種田的科學方法一般包括:優良種子、先進的種植技術、科學的管理方法***。這些地區就叫商品糧基地,目前全國有九大商品糧基地。

  ***展示***九大商品糧基地圖***課上做練習:先在投影圖上請學生練習,方法是一個學生指,另一個學生答;然後,指導全體學生一起在中國空白圖上填注***。

  ***提問***商品糧基地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有什麼作用呢?

  糧食生產是我國的頭等大事,並且,我國的人均糧食產量還沒有達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那我們乾脆把我國的所有耕地都用來種糧食,這樣行不行?***不行***為什麼?

  引導學生回答***一是我國的自然條件和土地資源是多種多樣的;二是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種多樣的***。

  所以,就必須在堅持“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同時,還要貫徹“積極開展多種經營”和“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的方針,因地制宜,使農林牧副漁得到全面發展。

  請學生欣賞教材前面插頁的彩圖

  ***小結***

  ***1***瞭解了農業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學習了在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影響下,我國農業生產的地區分佈和主要農作物分佈;

  ***3***抓緊糧食生產和多種經營的意義;

  ***4***九大商品糧基地及其分佈。

  【板書設計】

  第七章 中國的農業

  引言 1.農業的概念

  2.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

  第一節 種植業

  一、種植業與自然條件

  1.種植業的概念

  2.影響種植業的自然條件

  ***1***適宜耕作的土地: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豐富

  ***2***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氣候條件:足夠的熱量、降水、光照

  3.我國種植業主要的分佈地區:半溼潤和溼潤的平原地區

  4.我國主要農作物的分佈

  5.我國南、北方農業的差異

  耕地型別

  溫度帶

  乾溼狀況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 制

  北 方

  南 方

  二、穩定糧食生產的能力

  1.糧食生產的重要性

  2.提高糧食產量的途徑

  ***1***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科學種田

  3.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

  三、適應市場,發展多種經營

  教案點評

  教案設計時充分注意了地圖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看圖、讀圖、分析圖,從圖中瞭解掌握我國種植業的現狀,在講授過程中,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合理引導學生回顧上學期已學過的我國氣候特徵,分析氣候與農作物之間的關係,並藉助於投影、圖片等多媒體教學工具,使學生直觀地認識理解我國南北耕作制度的差異和農作物的分佈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對部分教學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補充,為學生充分思考、消化教學重點、難點的內容,培養對地理事物與現象的分析、評判能力打下了基礎。

  高二地理中國的山區農業知識點

  1、什麼是綠洲?綠洲是指沙漠地區由於地下水豐富***或有灌溉水源***而形成水草豐盛之地,如同沙海中的一塊綠色島嶼。

  2、理解標題“綠洲”的含義,本課中的“綠洲”是借用綠洲的概念說明我國南方丘陵地區在迴歸沙漠自然帶中的特殊景觀。

  3、我國南方丘陵地區為什麼能成為“綠洲”

  ***小結***顯示錶格

  迴歸沙漠帶***大陸中西部部地區*** 南方低山丘陵區

  自然環境特徵 氣候乾燥,沙漠或乾旱草原景觀 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溫暖溼潤環境

  形成原因 迴歸線附近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極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背靠亞歐大陸,東南面瀕臨太平洋,深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

  4、南方丘陵地區在開發中出現的問題

  一是人地關係矛盾的凸現,二是自然資源潛力沒有充分發揮。

  南方低山丘陵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物產多樣,許多農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但這一地區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地形上山丘比重大,可耕地少,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土地負載量日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同時商品經濟相對落後,自然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5、農業利用的生物品種單一。經濟林木主要是茶、果、竹、木等。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油菜籽。

  6、沒有充分開發本區資源優勢,本區、丘陵、低山面積廣大但卻沒有充分開發,如對次生林的撫育,草地的管理投入太少而導致自然資源的閒置和浪費,沒有把生物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7、土地和土壤資源

  a.本地土地和土壤資源的特點

  低山、丘陵面積廣大,約佔本區面積的76%。

  紅壤***含黃壤***分佈廣泛,酸性較強,缺乏有機質

  由於多山地加上氣候、生物的影響,土壤的垂直分異比較明顯,因此土地型別多樣

  b.優勢

  ①由於山地丘陵多,因此很多地方是良好的林業用地和茶園。

  ②丘陵之間的平地可發展水稻種植業。

  c.問題:

  ①該地區開發早,人口稠密,植被破壞嚴重,因此易引起大面積水土流失。

  ②地區紅壤分佈面積廣大,而紅壤又是一種酸性土壤,缺乏有機質,土質粘重,是一種低產土壤。

  紅壤的形成和改良,和改良。

  8、水資源

  由於本區是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條件溼熱,降水多且集中

  優勢:降水豐富且雨熱同期,有利於農業生產,特別是水稻的生長,

  問題:本區山、丘、盆、谷交錯分佈,加上植被破壞大,在雨季易造成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