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中國的地勢和地形教學反思

  在初二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在對中國的地勢和地形的教學上有哪些反思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本節課通過創設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從生活走向 地理,從地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重學科滲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課堂每分鐘都發揮最大效益,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 展。注重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繪圖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最終達到全面進步和發展。

  一、多媒體導課——激發興趣。在講 課時我用錄影《地形知識簡介》導課,即複習了以前學過的五種地形知識型別,為學習我國的地形知識打下了基礎;又通過錄像中的解說“地形對氣候河流以及人們 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提出了學習我國地形的重要意義,就是能用課本上的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在新課程下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這一基本理 念。這短短的1分鐘的錄影既複習了舊知識又為這一節課的學習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簡潔明快,令學生耳目一新。

  二、通過讀圖、析圖、畫圖等 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地圖是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資訊載體,特別有利於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發展,因 此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地圖引導學生認識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培養思維能力。

  1、讀圖、析圖,使學生能力更強。要想 使學生擺脫傳統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就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其通過自己的讀圖和析圖時間去獲得知識,在分析我國地勢特點時,我先出示了分層設色地 形圖,讓學生通過讀圖從整體上去分析我國地勢的特點,對我國地勢的特點有了大致的瞭解,然後又通過沿32°N的地形剖面圖結合4個問題:***1***、我國地勢 可分為幾級階梯?***2***、每一級階梯的平均海拔是多少?***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分別位於第幾級階梯上?***4***、我們學校位於哪一級階 梯?然後讓學生分析剖面圖來得出結論。學生析圖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形成的過程,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2、繪圖、解圖使學生思維更新。 繪圖是讀圖的提高和再創,是提高學生識圖析圖能力的有效辦法。在講我圖地形特點之一——山脈縱橫分佈這個重點時我讓學生在課本中“看到了什麼”在圖中“找 到了什麼”的基礎上,進而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畫圖:在空白中國政區圖上把我國主要的山脈按走向畫出來,並且邊畫邊記,這樣學生通過親自動手,不僅掌握了山脈 的名稱及其位置分佈,而且發現了一些分佈特點,找出了山脈的記憶規律,更有利於學生空間思維的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對教材進 行了整合,思路清晰,設計新穎。在講《中國地形》這一課時,我打破了教材的編排程式,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先和學生一起學習了我國的山脈→分 析出山脈是地形骨架這一特徵,引導學生找出“骨架”的中間是“地形區”,分析出地形複雜多樣這一特點,又由地形看地勢而分析出中國地勢的特點。這樣一步步 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理論聯絡實際,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突破了教材的重難點,改善和優化了整個教學流程,提高了學生綜合聯絡的能力。雖然這節課 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但是還存在一些令人遺憾之處,如果讓我再講一遍,我除了發揚上述優點之外,我還會努力做到:

  1、在授課過程中,更好的調控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所用的時間,把思維拓展“地勢對氣候河流的影響”作為課後討論題展示給學生,這樣就在新課結束時,留下懸念,讓學生欲罷不能,深化地理學習興趣,還可以與導課錄相中“地形對氣候、河流及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相呼應。

  2、在授課過程中,除了口頭上的讚許和掌聲之外,我會比現在用更多的手段來激勵學生。如把學生畫的優秀的山脈圖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展示給全體學生,既表揚了個體,又讓其它同學有了學習的榜樣,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3、 無論在導課還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的銜接中,我會更注意用恰當、優美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重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不會因一節課的成功而驕傲, 也不會因一節課的失敗而氣餒,一切為了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其自己得到充分的發展,讓每一節課都能精益求精,將是我不懈的追求。

  ***二***

  回顧本節課的內容,本人覺得有幾個亮點:

  1、匯入有特色。

  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歌唱祖國》,同時展示我國各大地形區和河流圖片來創設情境,激昂的旋律,壯麗的景色,會平息學生一切雜念,會讓學生激動,也會讓學生對我國地勢地形增加了解,心中已叢生萬般自豪!

  2、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發現規律。

  地勢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可以直觀地從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得出“西高東低”的特點,但不容易形成“階梯狀”分佈的認識。因此讓學生觀察分析“中國地形圖”,和沿32°N線中國地勢剖面圖,並請兩名同學到前面在黑板上畫示意圖, 通過我一步一步教學引導,特別是學生探究性活動----繪圖,直觀地把這一特點展示在紙上***或黑板上***,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比學生就直接地從書本得到結論,效果要好得多。從中也培養了學生讀圖和分析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等各類地圖的能力。

  不足之處:

  1、教師本身語言表達的規範性和準確性有待提高。

  2、課堂設計還有待完善。如:分析地勢對交通的影響時,如能播放船舶如何經過階梯交界處的視訊資料,效果會更好,直觀、有助於學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