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一次函式的圖象和性質教學反思

  把反思的方法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才能逐步邁向批判反思之門。八年級數學一次函式的圖象和性質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本節課能基本完成教學任務。表現在對教學目標***1.會選取兩個適當的點畫出正比例函式與一次函式的圖象。 2.能結合圖象理解正比例函式和一次函式的性質。***的落實上比較到位,即課本的知識點能夠較好的理解掌握,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 本節課在教學引導、自學、歸納、探究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構思設計,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類比自學,大膽探索。教學實踐與教學設計基本符合。

  教學設計過於理想化。特別是目標3***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和分類思想以及類比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的落實上不太到位,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嚴重缺乏,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次重複應用,努力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品質。 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合作,深入探究。但對於嚴重兩極分化的學困生由於基礎差,因而缺乏合作能力,沒有合作意識。

  ***1***組織有效的小組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一個最明顯特徵。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 我們應該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前要考慮各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組內討論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參與的機會。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合作的效果,討論的情況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2***學生不會學習,教師引導不到位。——應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如本節課的“類比自學”。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多給學生以鼓勵,樹立信心,培養興趣,多給學生以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努力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敢於吃苦,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

  ***3***在“類比自學”這一環節上教師應如何給予指導,教師應如何參與,還需進一步思考。學生在自學,教師幹什麼?

  ***二***

  1.在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後,點的座標***有序實數對***與座標平面內的點一一對應;不同的座標與不同的點一一對應;函式關係與動點軌跡一一對應.把抽象的數量關係與形象直觀的圖形聯絡起來,通過解讀圖象,瞭解抽象的數量關係,這種“數形結合”,是數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

  2.本課的目標是讓使學生會用待定係數法求正比例函式與一次函式的解析式,進而理解待定係數法,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及課後反饋,我發現以下問題需要注意和改進:

  ***1*** 學生在學習了一次函式的圖象和性質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大部分學生可以很快接受,但有少部分學生理解比較吃力,究其原因,發現是前面內容掌握不牢,理解不透造成的。所以我認為在本節課前有必要對前置內容加以深化。

  ***2***因為待定係數法是首次引入,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進入狀態較慢,很多學生因為吃不透概念而煩惱,課後,許多學生找到我反映問題,說對待定係數這種說法一知半解,要求重講本課。所以我認為本節課講的不成功,重複講解,效果良好。

  這些都是學習函式問題時應具備的基本功.

  ***三***

  從這節課的準備來看,針對教學內容從課題的引入、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安排、知識的鞏固練習等多方面進行了多次的修改。通過課堂的實際實施感覺上也不是盡善盡美,還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究其原因,教師不能就這節課的知識而教這點知識,教師應該通觀教材,把握知識的脈絡體系,又要站在高於教材的位置統籌安排。這樣,教師才能靈活的把握課堂教學。而現在,教師缺乏的正是這一點,還是為了教而教。按部就班,設計的條條框框較多,多了一些穩重,少了一些靈活。而在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數十名學生,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考慮問題的角度、方式要靈活的多、開放的多,有可能教師固定的設計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發展。從這一角度講,教師應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表現,靈活多樣的處理知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活動是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新教材在知識安排上,往往從例項引入,抽象出數學模型。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歸納,探究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得出結論,並能運用解決實際問題。側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如何學。因此,教學過程中,如何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至關重要,本節課,學生活動設計了三個方面。一是通過畫函式圖象理解一次函式圖象的形狀。二是兩點法畫一次函式的圖象。三是探究一次函式的圖象與 k 、 b 符號的關係。在學生活動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互動性,提高學生活動的實效性。值得老師們探討。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結合每個活動,都給學生明確的目的和要求,而且提供操作性很強的程式和題目。如在活動一中,要求學生觀察圖象的形狀,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在活動二中,強調兩點法***直線與座標軸的交點***畫直線。在活動三中,探究 k 、 b 符號與直線經過的象限與增減性的關係。學生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本節課的重點是由一次函式的解析式確定函式圖象,研究函式性質。由函式圖象的位置判斷解析式中 k 、 b 符號。體現了數學中非常重要地數形結合的思想。這段內容的教學,還是從學生活動出發,從具體的例項研究起,觀察圖象的位置和性質,在按照 k 、 b 的符號分類討論,使學生建立起數形之間的聯絡。還要找到數形間的結合點,明確 k 的符號決定直線的什麼位置, b 的符號又決定了什麼。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上設計了由解析式畫函式圖象的草圖,由草圖的位置判斷解析式中 k 、 b 的符號的練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本節課我在練習的處理上,顯得比較薄弱。一是時間安排上有些前鬆後緊,二是題量、題型不是很全面。感覺練習不到位,學生知識落實情況不是很瞭解。這一環節,今後還應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