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最新版的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設計是從教學規律出發,將教學活動建立在系統方法的科學基礎之上,以保證地理教學進度有序進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僅供參考。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一***

  第三章 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氣溫和降水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以及降水分佈特點。

  2、能力目標:

  ①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形成原因。

  ②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德育目標:

  使學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境相互協調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重點:

  我國氣溫和降水的分佈特點及差異。

  教學難點:

  溫度帶、乾溼地區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關係。有關氣候圖的分析判讀。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觀察對比等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有關地圖等。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二***

  第三章   第二節氣溫和降水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

  看圖A、B,引導學生了解“除夕之夜,北國冰城哈爾濱的自然景觀 ***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觀***“冰燈遊園會”***:在冰燈遊園會上人們冒著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嚴寒,觀賞那正在開屏的冰孔雀、競相開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飛的冰天鵝,還有那昂首欲鳴的冰公雞、活潑可愛的冰小貓……,晶瑩剔透,色彩繽紛,像是步入神話中的水晶宮。南國的廣州,在一年一度的春節迎春花市上,數不清的奇花異卉、爭妍鬥麗,競放芳香。穿著花花綠綠的人們,有的抱著五顏六色的鮮花,有的手捧金果燦燦的盆栽柑橘,……,喜氣盈盈,流連忘返。”使學生獲得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的感性認識。

  小結:可見,同是冬季、同是春節期間,我國南北的氣溫和景觀差別很大。

  板書:第二節 氣溫和降水

  提問: 同學們請估計一下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緊接著追問第二個問題“關於氣溫大家想了解哪些內容?”

  總結:大家對氣溫都非常感興趣,那麼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個問題—— 氣溫的變化

  一、在黑板上寫出一句習語“午熱晨涼,冬寒夏暑。”並設定一個問題:“通過這句話你能得出一個與氣溫有關的什麼結論。”

  講授: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律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請大家閱讀課文,自己總結都有哪些值,這些值都是如何得來的。

  常用描述氣溫的值有:

  a.日最高氣溫;b.日最低氣溫;c.日平均氣溫;d.月平均氣溫;e.年平均氣溫。這些值是通過觀測與計算得來的。

  讀圖:學生讀圖P69圖,完成讀圖活動。

  ① 圖上縱座標代表什麼?橫座標代表什麼?

  ② 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刻及度數。

  ③ 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的差,叫做什麼?

  小結: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14時,最低氣溫出現日出前後。

  二、南北氣溫的差異

  1.冬季南北溫差很大

  講授新課:

  提問: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為什麼會有很大差異呢?

  讀圖: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

  1.黑龍江省最北部的一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約為-28℃以下***

  2.海南省的一月平均氣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學生回答:16℃以上***

  3.計算一下,我國南北一月平均氣溫大約相差多少度?***相差約50℃***

  4.自南向北,我國氣溫分佈有什麼規律?***愈往北,氣溫愈低***

  5.在圖上找出0℃等溫線,看看它大體與哪條河流和哪條山脈的分佈一致。***向學生說明,一月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這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要求學生記住***

  歸納:  從一月平均氣溫圖上可以看出,我國冬季氣溫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氣溫相差很大;一月0℃等溫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沿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

  過渡:剛才,我們搞清了我國冬季氣溫分佈的特點: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我國夏季氣溫分佈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特點?

  讀圖:《我國7月平均氣溫分佈圖》

  思考:1.七月,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我國大部分地區七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

  2.黑龍江省北部和海南省南部的七月平均氣溫各約多少攝氏度?我國南北氣溫大約相差多少攝氏度?***黑龍江省北部約為16℃,海南省南部約為28℃,我國南北七月平均氣溫相差僅12℃左右,氣溫差  別不大。***

  3.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分佈在哪裡?為什麼?***我國七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分佈在青藏高原。因為這裡海拔特別高,所以成為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

  歸納: 從七月平均氣溫圖上我們看到:夏季,除了青藏高原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氣溫均在20℃以上,全國普遍高溫。

  板書:  2.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三、溫度帶的劃分與分佈

  過渡:前面,我們搞清了我國冬夏季南北氣溫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來了解一下我國的溫度帶。

  板書:  三、溫度帶的劃分及其分佈

  讀圖:《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提問:  我們知道,地球上有熱帶、北溫帶和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五個熱量帶。請同學們想一想:劃分地球五帶的依據是什麼?我國主要位於哪個帶?***地球上的五帶是根據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來劃分的,我國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

  過渡:  那麼,用什麼指標來衡量一個地方的溫度高低和熱量多少呢?

  提問:我國的溫度帶是根據什麼來劃分的呢?讀圖觀察觀察一下我國自北向南劃分為哪5個溫度帶?在我國西南部還有一個什麼氣候區?***根據各地熱量狀況的總體差異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5個溫度帶;另外,由於青藏高原海拔特別高,還形成了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垂直溫度帶***

  那麼,我國的各溫度帶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

  引導學生閱讀我國溫度帶的分佈圖,並將溫度帶的分佈與地形區、省級行政區等有關地圖相對應,尤其應著重指導學生觀察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並將其與0℃等溫線相對應,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絡,同時使學生明確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它既是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又是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小結:學生觀察判斷後,歸納小結:寒溫帶位於黑龍江省北部、內蒙古東北部;中溫帶位於東北和內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溫帶位於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和新疆南部,亞熱帶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熱帶位於滇、粵、臺南部和海南省。

  課堂活動:閱讀下面的資料,再補充有關資料,說說不同的溫度帶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麼影響?

  ***1***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著不同的果樹。如,暖溫帶內適合種蘋果、梨,柑橘只能在亞熱帶生長,芒果、香蕉主要分佈在熱帶。

  ***2***在不同的溫度帶內,作物能夠成熟的次數也不一樣。如中溫帶內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熱帶就可一年三熟。

  ***3***不同的溫度帶內,同一種糧食作物***如小麥***選擇的播種時間也不同。暖溫帶適合於秋季播種小麥,收穫的是冬小麥;中溫帶只適合於春季播種小麥,收穫的是春小麥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著重瞭解了我國冬夏氣溫的分佈特點、南北氣溫的差異和溫度帶的劃分與分佈,明白了冬夏氣溫的分佈與緯度位置高低不同有關,也與地形的地勢影響有關,不同的溫度帶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農作物,溫度帶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

  課堂練習:

  1.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最熱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國冬季越往北去,氣溫_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氣溫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南北氣溫____________________,全國普遍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積溫,聯絡農業生產的實際,我國自北向南可劃分為________________,中溫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熱帶,還有一個天高地寒,面積廣大的_________________氣候區。

  4.七月份,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溫度是*** ***

  A. 0℃以上 B. 20℃以上 C. 30℃以上 D. 38℃以上

  5.我國溫度帶的劃分依據是*** ***

  A. 緯度位置的高低 B.1月平均氣溫 C. 年均氣溫 D. ≥10℃的積溫

  6.連線題,用直線將下列地區與其所處的溫度帶連線起來。

  寒溫帶 黑龍江最北部

  中溫帶 華北平原

  暖溫帶 珠江三角洲

  亞熱帶 塔里木盆地

  熱帶 內蒙古高原

  高原氣候區 海南島

  青藏高原西北部

  佈置作業:

  1.我國冬夏氣溫分佈有什麼特點?它與緯度位置的影響有什麼關係?想一想,我國氣溫分佈還受什麼因素的影響?***地形、地勢的高低,冬季氣溫分佈還受冬季風的影響***

  2.我國劃分為哪幾個溫度帶?東北和內蒙古大部分、新疆南部和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海南島各屬於什麼溫度帶?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呢?***寒溫帶、中溫帶、亞熱帶、熱帶和高原氣候區;中溫帶、暖溫帶、熱帶;暖溫帶、亞熱帶、高原氣候區***

  板書設計:

  第三章 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氣溫和降水

  一、氣溫的變化

  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14時,最低氣溫出現日出前後

  二、南北氣溫的差異

  1.冬季氣溫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氣溫相差很大

  2.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區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三、溫度帶

  1.溫度帶劃分的指標:各地熱量狀況的總體差異

  2.主要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垂直溫度帶

  教學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三***

  第三章 第二節 氣溫和降水

  第二課時

  

  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我國南北氣溫的差異,搞清了我國冬夏氣溫的分佈特點及溫度帶的劃分與分佈。這節課,再來看看我國東西乾溼的差異***板書***。

  講授新課:

  展示《我國年降水量的分佈圖》《我國地形分佈圖》和《中國行政區劃圖》。

  讀圖觀察:引導學生按照閱讀等值線地圖的步驟和方法閱讀上述地圖,從中找出並觀察判斷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分別穿過我國哪些地形區、省級行政區?

  學生活動:

  ① 16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江南丘陵、兩廣丘陵、雲貴高原東南和西部、青藏高原東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山東丘陵、黃淮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北部、青藏高原東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大興安嶺西側、東南側,內蒙古高原南部、黃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東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內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東北部、中部。

  ② 16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的省區有浙、贛、閩、臺、粵、桂、雲、藏、瓊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魯、皖、豫、陝、甘、川、雲、藏等省區;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內蒙古、黑、吉、遼、冀、晉、陝、寧、甘、青、藏等省區;2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主要穿過內蒙古、寧、甘、青、藏等省區。

  ③ 在上述基礎上,引導學生將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用彩色筆描出,並對照《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觀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哪條等溫線幾乎重合,其東部穿過什麼東西走向山脈和什麼東西流向的河流?***0℃,秦嶺、淮河***以加深對秦嶺—淮河這條我國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線的印象。

  提問:從《我國年降水量的分佈圖》中可看出,我國降水的空間分佈有什麼特點或規律?

  小結:學生答後,補充:從圖中可看出:我國各地區的降水差別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異***南多北少***,又有東西向的差異***東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間***地區***分佈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板書:1.我國降水空間分佈特點: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間分佈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閱讀材料:同學們從《我國年降水量的分佈圖》上可看出: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年降水量較多,超過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區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那麼,我國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裡呢?同學們讀《我國年降水量的分佈圖》小字資料就明白了。

  過渡:前面我們瞭解了我國降水的空間分佈規律***特點***和總趨勢,下面再來了解一下我國的乾溼地區。

  板書:2.乾溼地區的劃分與分佈

  講解:一個地方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係,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溼潤程度。若降水量遠大於蒸發量,則該地為溼潤地區;若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則該地為半溼潤地區;若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則該地為乾旱地區;若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則該地為半乾旱地區。

  提問:從《我國的乾溼地區劃分圖》上可看出,我國分為哪四類乾溼地區?***學生:溼潤、半溼潤、半乾旱和乾旱地區***其中,什麼乾溼氣候區面積廣大,主要位於我國西北部地區?***學生:乾旱、半乾旱氣候區***

  讀圖:讀《我國乾溼地區分佈圖》,對照《我國年降水量分佈圖》《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佈圖》《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我國地形分佈圖》及《我國行政區劃圖》後,回答下列問題。

  提問:

  1.我國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地區的分界線大致相當於哪條等降水量線?***學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哪條等溫線?***學生:0℃等溫線***哪兩個溫度帶的分界線?***學 生:暖溫帶和亞熱帶***大致通過什麼東西走向山脈和什麼東西流向河流?***學生:秦嶺、淮河***什麼自然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2.為什麼東北地區大興安嶺北部、小興安嶺、長白山以東地區屬於溼潤地區?***學生答後,小結:東北地區緯度位置較高,氣溫相對較低,蒸發量小,降水量相對較大,因此氣候較為溼潤,屬於溼潤氣候區***

  3.地跨三個以上溫度帶或乾溼地區的省級行政區各有哪些?***學生:①內蒙古、陝、甘、新、雲;②內蒙古、陝、甘、藏***

  4.我國四類乾溼地區分佈在什麼地區?各乾溼地區年降水量有什麼特點?***學生讀圖回答後,小結***

乾溼地區

乾溼狀況

分佈地區

溼潤地區

年降水量>800 mm

降水量>蒸發量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東北三省東部、黑龍江西北、內蒙古東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

半溼潤地區

年降水量>400 mm

降水量>蒸發量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半乾旱地區

年降水量>200 mm

降水量<蒸發量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乾旱地區

年降水量<200 mm

降水量<蒸發量

新疆、內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5.①哪一條等降水量線將我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西部各為什麼乾溼氣候區和農業區?***學生答後,小結:400 mm等降水量線,將我國大致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溼潤地區和半溼潤地區,是我國主要農業區;西部為半乾旱、乾旱地區,是我國主要草原放牧業地區***

  ②哪一條等降水量線又將我國東部地區劃分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為什麼乾溼氣候區和農業區?***學生答後,小結:800 mm等降水量線;南方為溼潤地區,是我國主要水田農業區;北方為半溼潤地區,是我國主要旱地農業區***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學習,搞清了我國的降水不僅有南北的差異,也有東西的差異。年降水的空間分佈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四類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和分佈。

  佈置作業:

  試分析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佈,為什麼呈現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的總趨勢?***提示:可結合我國地形地勢的特點加以分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有利於海洋溼潤氣流深入內地。東南沿海地區地勢相對較低,受海洋溼潤氣流影響很大,形成的降水較多;而西北內陸地區遠離海洋,海洋溼潤氣流在向西深入內地過程中受到重重山嶺的阻擋,勢力大為減弱,西北內陸地區受海洋溼潤氣流影響很小,因而形成了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的我國年降水空間分佈的總趨勢***

  板書設計:

  第三章 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氣溫和降水

  教學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2017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