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中的高中生物知識總結

  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諺語中蘊藏著許多高中生物學的知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諺語中的高中生物知識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物的變異

  親代及其子代之間的性狀相似卻又不完全相同,這是生物的變異現象,***學過的減數分裂知識,不難理解親代傳給不同子代的遺傳物質***DNA***並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個體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由於環境的不同也可能引起性狀表現不同。生物變異有遺傳的,也有不遺傳的,如果是發生在體細胞的遺傳物質的變化一般不會遺傳給子代,而發生在生殖細胞裡的遺傳物質的變異就會通過生殖過程遺傳給後代。由於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個體能夠產生新的性狀,甚至可以形成新的物種。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生物的遺傳

  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的性狀都跟親代相似,這是生物的遺傳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過程中,親代把自己的遺傳物質***DNA***準確地複製出兩份傳給後代,使後代得到了同親代相同的遺傳物質,從而表現出與親代相似的性狀。由於生物具有遺傳的特性,所以每種生物的後代都與它們的親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種能夠保持相對穩定。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種內鬥爭關係

  這一諺語揭示了生物為了爭奪食物和空間等生存資源而發生種內鬥爭的現象,還涉及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的特點。虎是大型肉食動物,處在較高的營養級裡,按照能量流動的單向傳遞、逐級遞減的特點,且傳遞效率只有10%~20%的規律,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較少,因此其個體數量也就越少。在獲得有限的食物空間裡,虎的數量越少,就越容易獲得食物來維持生存,其數量多時則不能維持其生存。為了生存就會出現你死我活的鬥爭,這樣就會出現“一山不容二虎”的現象,需要注意的是“二”並不是準確數,只是表示數目少。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生物的捕食關係

  這句諺語形象闡釋了生物之間的不是關係,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鏈,這句諺語隱含的完整食物鏈應該是:植物→蟬→螳螂→黃雀,在這條食物鏈中,植物是生產者屬於第一營養級,蟬、螳螂、黃雀都是消費者,分別屬於第二、三、四營養級。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競爭關係

  從生物學上分析,這句諺語解釋了生物種間的競爭關係。種間競爭的結果往往對一方不利,甚至被消滅。不同生物之間會因爭奪相同的食物、空間等資源而形成競爭關係。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生活方式和習性、棲所及食物型別越接近,其競爭程度就越激烈。

  “飛蛾投火”——生物的應激性

  這句諺語描述了昆蟲對光發生的應激性,即昆蟲的趨光性。生物體都有應激性,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生反應的特性。生物因為有了應激性,便能對周圍的刺激發生反應,從而可以避開不利的刺激,使生物體適應周圍的生活環境。聯絡到生物,我們應該想到利用“誘蟲器”捕捉昆蟲是利用了“避光性”、利用“性引誘劑”消滅害蟲是利用了生物對異性生物性激素的趨向反應。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井繩”——生物的條件反射

  這句諺語是人因害怕“蛇”而產生的一種對“預設的性狀相似的食物”存在條件反射的現象。條件反射是高等動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種生理活動,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形成的,這種反射提高了動物和人適應環境的能力。通過這條諺語,我們應該要聯想到學過的添減反射的結構基礎以及神經衝動的傳導等相關知識。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與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一方面,生物要從環境中不斷地攝取物質和能量,因而受到環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動又能夠不斷地影響、改變環境。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既要看到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又要考慮到生物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尤其是人類活動如砍伐森林、圍湖造田、建產工業與民用設施等,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我們要力高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並大力宣傳環保觀念,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

  迴歸課本最重要

  經過對一部分的同學做試卷分析,發現很多的人覺得生物的題出得很難,但實際上他們錯的題更多的是最基礎的內容,長時間沒有回顧學過的內容,很多人已經忘了一些很基礎的知識,有誰還能準確地說出性狀、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等概念?還有誰能記得有氧呼吸的三個步驟?或者伴性遺傳病與常染色體遺傳病的區別?如果不能的話,孩子們,迴歸課本吧!先將基礎知識梳理清楚再說!

  多想幾個為什麼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個重點就是通過現象看本質。那麼這就要求我們在複習的過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徹基礎知識外,還要多想想為什麼是這樣。比如說為什麼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溫度等,它們是怎麼影響光合作用的。

  錯題整理,歸類解決

  自己分析或找有經驗的老師幫助分析為什麼會錯,如果是基礎知識的不紮實,那麼拿起課本再好好看一遍,強化一下,下次爭取不要犯同類錯誤,如果是知識點間的聯絡不明瞭,那麼就好好想想知識的內在聯絡。一個人只有不斷的消滅自己的薄弱之處,才會更快的進步。

  調整好心態

  世界上所謂的天才實際上是勤奮的人走了一條正確的路而已,永遠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能達到100分,那麼你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能通過努力達到這個目標,那麼你很有可能達到90分甚至更高的分數。如果曾經跌倒了,跌得很痛,沒關係,我們可以利用跌倒的機會反思一下自己的路走得是否正確,能否換個更有效的方法,然後整理好行囊,用更快的步伐去追趕前行者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