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優化高中物理專題複習的探索和思考

  優化高中物理專題複習是指在專題複習教學中,從教師知識的傳授、學生技能的訓練到能力的形成等各個環節通盤考慮、合理設計複習思路,確定複習方案,從而達到優化複習效果的目的。高中物理專題複習是高三複習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在完成了一定量知識複習的基礎上,對所學的知識和訓練的習題加以分類、歸納、整理以達到規律化、系統化。專題複習在對學生知識的昇華和解題能力的形成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對如何優化專題複習進行了如下的探索和思考。

  一、知識網路化

  物理基礎知識複習是通過對各知識點的分課時教學完成的,以物理知識點為課時教學的活動中心,容易忽略物理知識間的整體聯絡。而構建物理知識網路是把具有相同特點或相似性質的物理知識和物理方法,具有上下邏輯聯絡和逐漸縱深發展的物理知識,具有相同物理思想方法的知識用網路方式聯結起來,這樣就將物理知識編織成網,使學生完成從區域性到整體的系統認識,真正讓學生的知識達到由厚變薄的飛躍。

  物理知識之間都是有機聯絡著的,構建物理知識網路是進行專題複習的基礎。許多高三同學對物理很下功夫,但複習效果不佳,對知識整體把握不住,理不出頭緒來,這種情況與不重視知識總結,去構建知識網路有關,使得複習過程很被動。所以,在進行專題複習之前,首先要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網路。

  知識本身具有內在規律,構建知識網路應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技巧、基本思維方法,以及典型例題。教師要對學生加以適當引導,給學生提供不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例如:①利用課本目錄構建知識網路,將各章中的每小節與高考大綱對照整理;②自己參照複習資料嘗試獨立畫知識網路圖,絕不能照搬原圖,只有把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感悟融入圖中,才會對圖的內容形式非常熟悉。

  當學生建立了自己的知識網路後,在進行專題複習時就能夠胸有成竹,會主動把專題與知識網路聯絡在一起。每練一道題都是圍繞著知識網路轉,從而也能夠使學生避免陷入題海不能自拔。

  二、情景模型化

  在高中物理中會遇到很多的物理現象,物理情景,然而在學習解釋這些現象的知識的過程中都是獨立的,如平衡、各種形式的運動、碰撞、爆炸、反衝等。高考綜合試題的形成都是這些獨立情景的組合,對每一個複雜問題,我們都可以把它化解為若干個簡單的基本問題。所以,一道考察能力的試題就是把各種情景組合起來加上限定性的條件或陷阱。而解題者的任務就是從題目的情景中抽象出模型,撥開迷霧,找到本質,那就需要學生充分理解各種物理模型。

  在專題複習中,我們設計不同形式的物理模型,引導學生學會科學抽象,忽略現象的次要因素,將研究物件或過程加以理想化,並且抽象的原則應當不影響對問題的研究,或對問題研究的影響可以忽略。要正確地建立物理模型,就應當首先把握各種模型的本質特徵、表徵的物理意義及其建立的條件。

  具體的物理問題所描述的研究物件、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往往都對應著一定的物理模型。解題時應首先將題中所述的物理現象或過程抽象為某種物理模型,用理想化了的模型揭示在表面現象掩蓋下的物理本質。只有正確地建立了模型,才能真正透析問題的本質特徵。因此,合理構建模型是正確解決物理問題的前提。

  我們在專題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這些物理情景進行歸類,可以總結出一些非常典型的物理模型。例如:***一***運動類: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變加速直線運動、***類***平拋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天體、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二***物體間相互作用:碰撞模型***子彈打木塊***、人船模型、爆炸模型***反衝運動***;***三***流體模型:風力發電、太陽輻射、磁流體發電機;***四***動力學模型:機車起動、彈簧振子、導體棒切割磁感線的動態分析等。

  三、思維程式化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遇到物理試題時,只憑主觀感覺去對待,如果有靈感就很順手,一旦題目篇幅冗長,情景複雜,往往會發蒙,束手無策。所以,在解題教學中,我們要強化程式化思維方法的運用,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對物理試題的畏難情緒,縮短解題時進入角色的時間,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準確度。在對各種基本模型熟練掌握的基礎上進行解題訓練,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按照試題的發展順序分析出題中的各種情景,把各種情景翻譯成模型。

  所有的物理試題均離不開研究物件,每一道試題總是圍繞一個或幾個研究物件,利用這些研究物件所發生的情景及各情景之間的聯絡來設計。所以要學生在分析試題的時候,就像分析語文段落一樣,去找題目所描述的情景是針對誰展開的。只要有了這個突破口,才會對下一步解題奠定基礎。

  例:***2003年全國理綜***傳送帶裝置示意如下圖所示,其中傳送帶經過AB區域時是水平的。經過BC區域時變為圓弧形***圓弧由光滑模板形成,未畫出***,經過CD區域時是傾斜的,AB和CD都與BC相切。現將大量的質量均為m的小貨箱一個一個在A處放到傳送帶上,放置時初速度為零,經傳送帶運送到D處。D和A的高度差為h穩定工作時傳送帶速度不變,CD段上各箱等距排列,相鄰兩箱的距離均為L每個箱子在A處投放後。在到達B之前已經相對於傳送帶靜止,且以後也不再滑動***忽略經BC段時的微小滑動***。已知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T內,共運送小貨箱的數目為N,這裝置由電動機帶動,傳送帶與輪子間無相對滑動,不計輪軸處的摩擦。求電動機的平均輸出功率P?

  分析這道題目,主體是小貨箱,所有的情景描述圍繞小貨箱在傳送帶上的運動展開,按照小貨箱的運動順序依次情景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水平勻速運動,斜面上的勻速運動。這些過程中能量的來源都是電動機。如果學生上來只關注最後的問題,就會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就試題中出現的研究物件而言,最常見的是一個、兩個,我們稱之為單體、兩體。

  ***1***單體的試題多為單體多情景,即一個研究物件參與多個過程。例如機車起動模型中的恆定加速度起動,機車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逐漸減小的變加速運動,勻速運動。在處理這類問題時,要提醒學生關注過程轉折點,每一個轉折點是前一過程的末態,是後一過程的初態。在轉折點處一定要重新受力分析,因為每一過程的運動性質由該過程的初態和受力共同來決定。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的運動問題也是應用了這個思想。

  ***2***兩體類:①具有相同運動狀態的能整體、隔離的;②運動狀態不同一般採用隔離處理,但它們之間有相關的條件,如速度、位移、時間關係。在處理兩體問題時應該優先考慮是否能用動量守恆,如光滑水平面上,一物體以某一速度滑上另一物體表面就符合子彈打木塊動量守恆模型;通過條件判定若不能用動量守恆,則考慮用動力學方法,例如2003年全國卷的抽桌布試題。

  所以在解題訓練時,要培養學生的解題程式化意識:①找研究物件;②對過程分段;③定情景對模型;④選規律,列方程。同時要特別關注過程之間的轉折點,這也將成為解題的關鍵,而學生在程式思維分析中偏偏容易丟落。

  四、解題規範化

  學生在學物理過程中總會有這樣的困惑:基本知識點、基本規律都懂,做題也有思路,但就是得不上分,或是得不了滿分。究其原因是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沒有規範化的解題習慣,欠缺得分意識,不能有意識的去避免思維盲點:如不能很好的進行運動和力的關係的分析,模糊判定物體在各情景中的運動模型,對情景銜接處的轉折和變化、情景中給定的隱含條件和陷阱***如過最高點的條件、脫離條件、有沒有折返等***關注不到位,數學計算的失誤等。

  教師在專題複習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儘量避免上述現象給解題帶來的麻煩,用盡可能簡單的過程書寫來規範化學生思路,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給學生提供可以參考的模板。解題規範化教學要培養學生在解答物理習題時要嚴格按照約定程式或明文規定的格式、標準,解題步驟要做到條理清楚、思路清晰、書寫整潔、表達準確精煉。

  規範化解題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1***要指明研究物件***個體還是系統***;***2***據題意準確畫出受力圖、運動示意圖、電路圖、或有關圖象;***3***要指明物理過程及始末狀態,包括其中的隱含條件或臨界狀態;***4***要指明所選取的正方向或零位置;***5***物理量儘量用題中給定的符號,需自設的物理量***包括待求量、中間過度量***要說明其含義及符號;***6***要指明所用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方程等***的名稱、條件和依據;並用“由……定律得……”“據……定理得……?”以及關聯詞“因為……所以……”“將……代入……”“聯立……”句式表達;***7***用文字串聯起完整的,思路及思維流程;***8***求得結果應有文字方程及代入題給資料的算式,最終結果要有準確的數字和單位;***9***最好對問題的結果適當進行討論,說明其物理意義。

  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固定的填空解題模式來進行規範化訓練:

  解:對__________***填研究物件***在__________***填物理過程***滿足_________***填規律***根據_________***填依據***,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表示式1***;____________***表示式2***聯立***1******2***得___________***填結論***

  解題過程要關注以下細節:①不要隨意設定物理量符號。如題目明確:支援力FN,摩擦力Ff,電動勢E,則作圖或運算過程,就不能隨意另用N、f、ε來表示。如遇同類物理量較多,可用下角標來加以區別,如E1、E2、E3等;②避免書寫不規範的物理公式及表示式,如牛頓第二定律寫為“F=am”、動量守恆定律寫成“m1v1+m2v2=m2v2′+m1v1′等。”③不要只寫變形公式,省略原始公式。如:不能用R=mv/qB代替qvB=mv2/R。④防止通篇公式堆砌,無文字說明。

  由上述可知:知識網路化是專題複習的基礎,情景模型化和思維程式化是進行專題處理的手段方法,解題規範化是由專題複習落實到實際得分的途徑。這四個環節構成一個前後銜接的有機整體,優化了物理專題複習過程,進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