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重點常識

  文言文反映的是古代的社會生活,由於古今時代差異較大,學生若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感知若不具體,極易望文生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常識

  《歸去來兮辭》

  1.三徑:古代隱士住處的代稱。隱居之地的代稱常見的還有:牆東、五柳、滄浪等。

  2.帝鄉: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謂仙境。

  《滕王閣序》

  1.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區域的湖泊。一說,指太湖、鄱陽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陽湖,南昌在五湖之間。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狹長而低矮的坐臥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陳蕃素來不接待賓客,專為徐稚設一榻,平時掛起,只有徐稚來訪才放下。因此後世有“下榻”之說。

  3.鐘鳴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貴族吃飯時要鳴鐘列鼎,鼎中盛食物。

  4.東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請纓:請求皇帝賜給長纓***長繩***,去縛住敵人。後用此指投軍報國。

  7.弱冠:指20歲,古代以20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

  8.投筆:投筆從軍。後人把班超投筆於地、參軍作戰的故事叫做“投筆從戎”,比喻棄文從武,有志報國。

  《逍遙遊》

  1.晦:陰曆每月最後一日;朔:陰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氣:陰、陽、風、雨、晦、明。

  《陳情表》

  1.表:古代臣下給帝王的一種文書。

  2.期:穿一週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個月***、小功服***五個月***的親族。

  3.孝廉:漢代以來推舉人才的一種科目,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漢武帝開始令郡國每年推舉孝廉各一名,晉時仍保留此制,但辦法和名額不盡相同。

  4.秀才: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與後代科舉的“秀才”含義不同。

  5.郎中:尚書省的屬官。郎中屬員外級,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其職位僅次於尚書、侍郎、丞相的高階官員。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國始有,秦漢治置。後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職。

  6.洗馬:又叫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

  7.東宮: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建儲指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採用嫡長子繼承製。

  8.牧:古代稱州的長官。

  9.犬馬:臣子自謙。

  10.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靈的總稱。指天地。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亦作“后土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