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學習如何擺脫低分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有比較大的知識容量,成績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著語文學習就只能"聽天由命",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在高三,語文學習也會有長足進步。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的。

  

  ★期中成績不理想的原因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靠。

  2、平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

  3、所見題型不夠全面,遇到新的題型不知道如何解決。

  4、課堂沒聽懂,造成知識點沒及時掌握,給今後學習埋下隱患。

  需要解決三大問題,然後完成60天改善計劃

  一、觀念問題:語文不是背一背

  許多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那就是語文差一點沒關係,因為語文不需要腦子,臨考試的時候,背一背,記一記,也 就行了。當然,大家之所以這樣講,與語文課堂的某些現狀有關,有的老師就是把語文當成知識課來上的。

  考試就是知識搬家,將記在筆記本上的內容原封不動地搬 到了試卷上。語文考試就變成了關於記憶力的檢測。記憶力當然是人很重要的一項能力,一個人失去了應有的記憶力,那會完全變成白痴了。但是現代人才,絕非僅 僅有記憶力就行的。

  思維力、想象力、反思力、推斷力、創造力,這些能力的要求對一個現代人來說是更為重要的能力。語文課與這些能力原本相關,但為大家所忽 略。將語文的學習視為只要背一背,記一記,這是造成語文低分的重要的主觀原因。

  二、方式問題:從不關注或一曝十寒

  這裡我們從語文學習的方式上找一找語文低分的原因。一部分同學低分的原因是除了在課堂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聽幾句之外,課下從未關注過語文,基本沒 有課外閱讀,只寫老師佈置的作文。

  這一類同學還有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徵,那就是他們從來不朗讀,讀書只要一出聲,必定是磕磕絆絆,念什麼文章,都是一個勁, 沒有輕重緩急,也無抑揚頓挫。

  還有的同學,倒是關注了語文學習,不過是一曝十寒式的學習。猛幹一晚,十天不看。其實,語文的學習最是不能這 樣。它需要的是少量多次,循序漸進,邊讀邊悟。

  三、內容問題:識記之後還幹什麼

  語文低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同學備考複習的時候,將語文豐富的內涵與思考內容經常簡化為字音、字形和文學文化常識、背誦的課文這幾項內容。

  假如我們新近學了賀知章的一首古詩《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一般同學複習備考的內容是:複習字形 “鬢毛”的“鬢”,寫幾遍,保證會寫;然後再掌握字音“衰”讀作“cuī”;再後,記住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的詩人賀知章,號四明狂客,還曾寫過的一首詩叫 《詠柳》。這個複習夠充分了吧。

  都這麼複習了,那還能幹什麼呢,剩下的就是去考場發揮了。其實這個同學語文複習得的確不錯,但他把最應該複習的內容卻丟掉了。

  那就是面對“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那群天真爛漫的孩子,白髮蒼蒼的87歲致仕歸鄉的賀知章此時的心境到底是怎樣的,他有何樣的人生感慨?你可以將賀知章此時心潮起伏的心情用你的筆描繪記錄下來嗎?體悟人生,感動生命,增加人生豐厚的體驗,將複雜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筆能夠準確細膩的記錄 下來,這些才是語文學習的應有之義。

  四、60天提升之法

  1. 轉化觀念,從今天做起。改變對語文不重視的觀念,改變語文學習方法。堅持每天學習語文40分鐘。

  2. 提前預習,認真面對課文,將容易寫錯和不理解的詞語首先劃出來。能查字典弄清楚的,就自己查字典。查完後,仍然難解其意的,準備好,第二天問老師。一邊讀,一邊想,將自己的想法可以用鉛筆寫在書頁空白的地方。大膽地去寫,不要害怕自己的幼稚與錯誤。

  3. 帶著這樣的問題,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與老師碰撞。看一看,自己哪些地方與老師英雄所見略同,哪些地方還有差距,哪些地方自己理解錯了,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誤。

  4. 課下整理基礎知識後,能夠堅持寫聽課感悟,感悟中可以寫:在課堂上,自己領悟了哪些,在哪些地方收到了啟發,轉變了什麼,老師與其他同學的精彩在哪裡?

  5. 帶著自己這些感受,與授課老師坦誠交流。認真聽取老師肯定了你什麼,對哪些內容指出了問題。

  6. 針對自己的不足,在優質資源中找到相關的講座與問題研討。一邊聽,一邊寫下自己的感受,依據老師的建議,快速而積極地修正自己以往之不足。

  7. 增加閱讀量,帶著從老師那裡領悟而來的方法,運用到自我閱讀中。

  8. 期末考試早下手,提前二週,自我先做模擬考。依據自己的成績與不足,再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