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與文化論文

  從文化哲學的角度來透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本文傳輸了研究中國哲學文化的意義,論述了研究中國文化的思路。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摘要:從文化哲學的角度來透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本文傳輸了研究中國哲學文化的意義,論述了研究中國文化的思路。

  關鍵詞:哲學文化;哲學;中國;精神

  中圖分類號:B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7-0014-01

  哲學起源於文化,哲學是文化的醫生。文化是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前進的,在這種反思的過程中,我們加深了對哲學文化的認識。由於以往對中國文化是站在民族的立場上來進行的,很多反思具有侷限性,因此,探究中國哲學文化要以對中華民族的強烈情感為基礎,通過各種途徑來論證中國哲學文化基本精神合理性,中國的哲學文化包含著世界性,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 ,我們要克服其民族侷限性,發現做得不夠完善的地方,而要克服這一問題就需要從一個新的理論視角來透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馬克思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中國哲學精神是先哲們留下的文化遺產是我們對於先哲思想所做的心靈的交契。

  一、探究中國哲學文化的歷史意義

  中國哲學文化加深了對民族文化的認識。以往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反思大都是僅僅站在民族的立場上來進行的,通過各種途徑的比較來論證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時代合理性;因為當今的世界已日益一體化或國際化,民族的生存已不再是簡單的本民族的事情。儘管我們說文化的民族性本身就包含著世界性,因為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 ,都具有人類性,但是隻有在民族的文化實踐中體現了文化的人類性、世界性,也就是實現了民族文化精神的世界化的時候,哲學的這種歷史性行轉折,表明時代的主題 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轉換。哲學的關注點已不再是物而轉向了人。只有從文化哲學透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否則,中國文化也很難得以新生,這也是文化的時代性的必然要求,文化要隨時代的進步而進步。只有這樣的反思,才能從人類文化整體的高度來解決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世界意義問題,從而說明中國哲學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問題。從文化哲學這一特定視角或視域來透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也必將形成一種全新的認識,並以此為基礎形成更具有時代意義的文化觀念。

  二、探究中國哲學文化的思路

  1.文化哲學要從本質主義的哲學觀入手

  直接關係到人們對哲學以及人的重新理解,文化是不同地域穩定的生存方式,其核心是人自覺不自覺地建構起來的人之形象。主導性的文化模式正在發生變遷,其中的文化危機是正是主導性文化模式的失效,從而導致文化的轉型。 文化哲學在文化的這種轉型期通過對文化的深層反思而形成的。 文化哲學所引起的轉變是一種哲學觀念的轉變。哲學傳統,採用歸因主義的方法,探尋本質主義的哲學觀,它主張通過人的實踐活動來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哲學的功能在於參與各種社會團體的交流,引導人民在現實文化生活中相互理解、和諧共處,迴歸到人的生活世界,

  2.中國哲學文化要以人為本,中國的哲學就是人生哲學

  在哲學史上 ,文化哲學具有歷史的深層性與現實的緊迫性,它直接關係到人們對哲學重新理解,特別是對文化的 “哲學式”理解。哲學的理論形態可以概括為自然哲學宗教哲學人生哲學.“以人為本”的哲學就是探究人的生命、人權和人的尊嚴等等問題。以認得需求為本,把人看作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發展的主體。以人為本”是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我們長遠奮鬥的目標。人生哲學積極性的功能提供了漸進的理念,說明做人的道理是在現實人生中的意義和價值取向問題。

  3.要實現中國哲學價值觀的創新

  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突破自身的侷限性與時俱進地正確認識客觀規律、掌握規律並在正確判斷事物發展趨勢。實現自我超越的人才能改造客觀世界,才能在把現實提升到理想的層面。創新是對現狀的否定,是不滿足現狀就要對現狀進行的提升。理想就是現實中超越的最後結果。西方的基督教強調是靠外力提升拯救是一種外在創新,沒有勇氣好像只能輪迴,這些都是把創新的動力寄託於人性之外一種神的力量。人性善理論是中國哲學中聖人更高的思想境界,也是中國哲學的價值取向。例如:消費慾望是間接的、內在的。消費觀念的永續性、穩定性,引導著產品的不斷進步和不斷創新。消費主義觀念的核心構成是消費快感,消費觀念與快樂之間保持著微妙聯絡,消費文化趨勢人本對未來的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設想和憧憬,從而滋生對當下生活的不滿,不簡單停留在快感和魅力製造的層面上,而是以其“豐富”的哲學內涵滲入當代人的精神生活,消費能夠幫忙建構人主體性的感覺。從哲學角度來說,人們希望儘可能突破這種有限性,突破這些就要建構龐大的精神影響力來擴張地域性和歷史性影響,從而有效地實現生命的突圍,消費實現了生命擴張和自我救贖中國哲學提出的問題是一種描述性的語言,是採用綜合創新的路徑。中國哲學將世界觀與人生觀緊密結合在一起,注意強調人做君子獨善其身的君子形象。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撐使得我們民族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激勵著我們民族樂觀向上的動力,其中的實事求就是我們中國哲學的獨到提法。不斷創新的人生觀是中國哲學重視實踐,要求人德才兼備,有德沒有才不行光有才沒有德也不行。

  參考文獻:

  [1]臧公餘.論文化哲學視界中的“文化”範疇[D].蘇州:蘇州大學,2002.

  [2]胡長栓.文化哲學的悖論及其歷史向度[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01.

  [3]吳吳靜.和諧文化的哲學審視,孔學研究第十四輯——雲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昆明:孔學研究,2008.

  [4]林樹龍.從文化哲學透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D].蘇州:蘇州大學,2002.

  [5]鍾添生.論中國哲學精神的基本內涵[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12:7-9.

  [6]李勇.媒介文化的精神哲學——作為消費社會觀念撒播者的當代傳媒[J].新聞界.2009,04:72-73.

  [7]劉芳. “以人為本”:從哲學理性走向實踐理性[N].解放日報,2006-04-031 .

  [8]孟丹青.華文文學研究的新視界[J].華文文學.2003,03:77-79.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