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與談判

  談判,不是一場生死較量,也不是去追求根本不存在的“5/5雙贏”局面,因為談判過程中,永遠都有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存在。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篇1

  之九大原則

  1、對事不對人:

  不要攻擊個人、尊重個人

  雙方各為其主,各自有各自的立場和觀點,各自有各自的價值觀。不能根據個人好惡來判斷和對待別人。

  2、談判的焦點是商業價值而非誰的處境。關注商業利益而非彼此立場。

  人們關心的是滿足需求,探究這種真實的需求是成功的關鍵。對討價還價的妥協和努力,無助於達成真正的協議和合同。不要討價還價!!!

  3、談判是在作決策前,儘可能的找到一系列的可能性和選擇。為了雙方的共同利益而尋找各種機會和可能。

  4、判定標準-堅持基於客觀標準的結果和事實。

  5.談判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

  談判前,採購人員必須瞭解所採購產品的基礎知識、市場及價格行情、供需情況狀況、本企業情況、本企業所能接受的價格底線和上限,以及充分了解供應商的基礎資料,如銷售額、市場份額、品類表現、毛利分析,進行充分的橫向及縱向的比較。對產品的深入瞭解,對對方資訊的準確掌握,用事實說話,以資料和分析支援以及專業的職業素養,是在談判中佔據有利地位的前提。同時,要把各種談判條件按照優先順序列出,在談判時隨時參考,不遺不漏。

  6.控制情緒,不要輕易表露態度

  在談判中,雙方的期待值會決定最終的交易條件,無論遇到多好的價格條件,都不過度表露內心的看法。對供應商第一次提出的條件,有禮貌的拒絕或持以反對意見,從而使對方產生心理負擔,降低談判標準和期望。但是,一定要避免談判破裂,不要草率決定。採購人員不應該讓談判完全破裂,要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同事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說話。很多人誤認為在談判時,應趕盡殺絕,毫不讓步。但事實上大部分成功的談判都要在和諧的氣氛下進行才可能達成。在相同交涉條件上,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說明,往往更有說服力。

  7.儘可能進行主場談判,佔據地利優勢

  在主場進行商務談判,最大的目的其實是在幫助採購人員創造談判的優勢地位。在國際商務談判中,日本人把主場談判發揮的淋漓盡致。因為在自己的地盤上談判,除了有心理上的優勢外,還可以隨時得到其他同事、部門或主管的必要支援,同時還可以節省時間和旅行的開支,提高採購員自己的時間利用率和工作效率,而且,對於幾百幾千公里的遠距離談判,主場談判可以有效地避免水土不服對身體、精神造成的影響。

  8.確保談判有效性,只與有權決定的人談判

  談判之前,最好先了解和判斷對方的許可權,採購人員接觸的物件可能有:業務代表、業務員各級主管、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甚至董事長,依供應商的大小而定的。這些人的許可權都不一樣,採購人員應儘量避免與無權決定事物的人談判,以免浪費自己的時間,同時也可避免事先將本企業的立場透漏給對方。同時,不要單獨與一群人談判,在談判中,人數與級別與對方應該大致相同。

  9.以退為進,集中突出自身優勢

  如果自身的條件不足以讓對方提起繼續談判的興趣,如年採購額不及對方一個月銷售額的零頭,或是供應商是某一領域的絕對專家和領導者,那麼採購就需要告訴對方採購方目前及未來的發展及目標,讓供應商產生興趣。要不斷強化採購額、市場佔有率、預期市場增長率等資訊,儘可能達成雙方都能滿意的預期。

  篇2

  之談判方案與內容

  採購談判方案是指在談判開始前對談判目標、議程、對策等所作的安排。

  1. 談判目標的選擇

  採購談判目標有達到目標、中等目標和最高目標三個層次。對於專案採購來說,談判是為獲得物料,所以,談判就以為滿足企業對物料的需求數量、質量和規格等作為追求的目標。其次,專案採購談判還要以價格水平、經濟效益水平等作為談判的中等目標;再次,採購談判還應考慮供應商的售後服務情況,如,供應商的送貨、安裝、質量保證、技術服務活動等,這是專案採購追求的最高目標。

  2. 採購議程的安排

  2.1 確定談判主題。一般說來,凡是與本次談判有關的、需要雙方討論的事項都可作為談判的議題,可把它們羅列出來,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應重點解決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議題主要是採購品的品質、數量、價格和運輸等問題,這些問題應重點加以討論。

  2.2 談判時問的安排。談判時間的安排主要是指本次談判安排在何時、多長時間,如是系列談判,還應確定分幾個階段進行。專案採購部門在選擇談判時間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準備的充分程度。

  要考慮供應商的情況,不要把談判安排在供應商明顯不利的時間進行。

  避免在身體不適、情緒不佳時進行談判。

  2.3 談判備選方案的確定。任何談判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為預防在談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在接到一個談判任務後應對整個談判過程作出正確判斷,並制定切實可行的備選方案。專案採購部門在談判過程中還應注意觀察對手、分析判斷可能出現的談判形式並結合談判程序進行修訂,不斷完善備選方案。

  專案採購談判的內容

  在採購談判中,談判雙方主要就以下幾項交易條件進行磋商:

  商品的品質條件。商品的品質、價格、數量和包裝條件是談判雙方磋商的主要交易條件。只有明確了商品的品質條件,談判雙方才有談判的基礎。也就是說談判雙方首先應當明確雙方希望交易的是什麼商品。在規定商品品質時,可以用規格、等級、標準、產地、型號和商標、產品說明書和圖樣等方式來表達,也可以用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商品實樣的方式表明己方對交易商品的品質要求。

  商品的價格條件。在專案採購過程中,談判雙方焦點主要就價格的高低進行磋商。而在國際貨物買賣中,商品價格的表示方式除了要明確貨幣種類、計價單位以外,還應明確以何種貿易術語成交。

  商品的數量條件。在磋商數量條件時,談判雙方應明確計量單位和成交數量,在必要時訂立數量的機動幅度條款。

  商品的包裝條件。在貨物買賣中,大部分貨物都需要包裝。因此,談判雙方有必要就包裝方式、包裝材料、包裝費用等問題進行洽談。

  商品的交貨條件。交貨條件是指談判雙方就商品的運輸方式、交貨時間和地點等進行的磋商。

  貨物保險條件。貨運的保險條件的確定則需要買賣雙方明確由誰向保險公司投保,投保何種險別,保險金額如何確定,以及依據何種保險條款辦理保險等。

  貨款的支付條件。貨款的支付問題主要涉及支付貨幣和支付方式的選擇。不同的支付方式、買賣雙方可能面臨的風險大小不同,在進行談判時,要根據情況慎重選擇。

  檢驗、索賠、不可抗力和仲裁條件,有利於買賣雙方預防和解決爭議,保證合同的順利履行,維護交易雙方的權利,是採購談判中必然要商議的交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