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招警考試心理訓練:給警察一顆“勇敢的心”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招警考試心理訓練:給警察一顆“勇敢的心”,希望可以對大家的政法幹警備考有所幫助

  面向警察的“心理中心”

  “這名民警反應速度靈敏,很適合做特警”、“這名民警心理壓力過大,需要做相關的心理輔助治療,才能上崗工作”……上月31日,武漢市公安局公安民警心理行為訓練實驗中心心理檔案室,43歲的女民警徐芳拿著一摞記載著各種資料的心理檔案,向特警支隊的領導們一一介紹。這些檔案,記錄著對民警進行心理測試實驗的基本情況,並得出了初步結論。

  徐芳,既是武漢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也是武漢市人民警察培訓學院的心理學副教授,還是武漢市公安局公安民警心理行為訓練實驗中心***以下簡稱“實驗中心”***的心理行為訓練師,她所承擔的工作是對民警做心理預防、諮詢和訓練。在實驗中心,像這樣的訓練師一共有7名,均經過公安部的專業培訓,拿到了國家註冊的心理行為訓練師的認證證書。

  “我們這項工作是預防為主,提高民警心理素質,把患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這也是從優待警的一項重大舉措。”徐芳這樣概括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她說,過去,單純把身體檢查作為衡量民警身體素質的標準,現在則加大了心理素質的檢測力度。此外,實驗中心的心理行為訓練師們還針對民警在執法過程中開槍、目睹戰友傷亡或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等情況,進行心理輔導、矯治,以防民警因嚴重心理障礙引發自殺或傷害他人事件的發生。

  心理障礙困擾4000民警

  有研究表明,警察僅在任職頭3年耳聞目睹的醜惡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見到的還要多。警察已成為與各種陰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體,也是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群體之一。如1999年春,某省某市公安局兩名剛入警不久的民警在執行完當天的任務後,相約到河邊的一飯館吃飯,兩人坐定後要了幾碟小菜下酒。他們談起了工作,繼而談起了因突發事件失約而惹惱了女友,又談起了鬱積在心中的不快和苦悶,越談越覺得心灰意冷,並突然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同時開槍射死對方。“砰”,一聲槍響後,一名民警應聲倒下,另一名民警在槍響的同時突然驚醒。看到倒在血泊中的戰友,他意識到自己闖下了大禍,急忙撥打急救電話,在把戰友送往醫院的途中,他深感後果嚴重,也開槍自盡。

  1994年,一向清貧的陝西某派出所教導員張爭振確診患了乙肝,欠下幾萬元的債務。第二年,他多病的妻子又下了崗,加上老父病重,他甚至連兒子上幼兒園的50元學費都交不起。2001年5月15日,張爭振在僅10平方米的出租屋後院飲彈自盡,時年34歲。他在遺書中寫道:“亡命工作,無愧於心。留給妻兒之少,來生再報。”

  從2000年開始,一線民警的心理問題成為全國公安部門關注的焦點。2006年,河南省公安廳針對該省千餘民警進行心理測試,結果顯示52.74%的基層民警有心理問題;陝西省公安廳對976名民警進行心理健康調研,結果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比率高達66.5%……

  武漢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陳驥向記者披露,截至去年年底,武漢市1.8萬民警中,有近4000名民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問題。警方心理專家坦言,在武漢這樣一個特大城市裡,民警面對的治安環境和工作壓力都要更加複雜和繁重,心理狀況不容樂觀。

  2005年5月,武漢市公安局成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先後開設民警心理健康***和網站,1年半時間裡,前後接待民警上門和電話諮詢1000餘人次。去年11月,公安部首批8個公安民警心理行為訓練實驗中心成立,其中一個就是武漢訓練中心。

  在遊戲中給心理減壓

  訓練中心如何消除警察“心病”?這樣的心理訓練需要藥物輔助嗎?3月30日,記者走進這個中南地區一流的訓練中心。

  訓練中心設在武漢市人民警察培訓學院,這裡有民警心理檔案室、心理素質測評室、心理能力訓練室、心理恢復艙及心理行為訓練場。整套裝置斥資百萬元。

  心理訓練師葉峰告訴記者,心理行為訓練是應用行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諮詢心理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藉助行為訓練,來提高受訓人員的基礎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在公安民警中推行心理行為訓練,不僅可以幫助有各種心理異常的民警儘快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危機,更重要的是能夠使民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達到戰勝心理恐懼、激發心理潛能、增強敢為精神、錘鍊堅強意志的訓練目的。

  心理行為觀察室分為實驗區和觀察區,實驗區是對民警進行情境類心理行為訓練。其中一個叫“法櫃奇兵”的訓練專案,來自好萊塢電影《法櫃奇兵》中的創意。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一定會記得“魔窟歷險”這幕場景。魔窟中遍佈絆網,一旦有人不小心碰到了絆網,毒箭就會從四面八方射來。民警完成這個專案就如同一次類似的冒險,一根系在兩個杆子之間、距地面1.5米高的繩子被想象成“絆網”,整個小組都要從繩子上端翻越過去,而且絕對不能碰到繩子。否則,整個小組都會被“毒箭射死”。“這個專案的難度極大,以此來培訓民警的團隊精神,開發團隊潛能。至今全國只有兩支團隊能夠完成。”葉峰告訴記者。

  心理素質測評室的主要功能是對民警的心理素質進行測評及對民警的心理能力進行訓練。

  訓練中心最引人關注的還是心理恢復艙。民警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心理受到影響時,就可以到這兒來恢復。比如,民警因為處置劫持人質事件而產生心理影響,就可以從電腦中選出一張類似的照片,在電腦程式的幫助下,完成對心理壓力水平的評估,然後“對症下藥”提供合適的減壓放鬆方式,如音樂放鬆法、肌肉放鬆法、想象放鬆法等等。

  民警在行為觀察室、心理測評與能力訓練室、心理恢復艙進行的所有活動結果彙集在一起,經整理形成心理檔案。有了這些檔案,心理訓練將更有針對性與時效性,也為民警的訓練、選拔、任職等提供參考依據。

  記者體驗“高空抗壓”專案

  除了室內的心理行為訓練專案,室外的各“心理行為訓練器械”專案都驚心動魄。

  記者在訓練中心的室外訓練場上看到,聳立在操場上的“心理行為訓練器械”只不過是一個鐵架,看上去和平常見到的拓展訓練器械差不多。葉峰警官介紹,整套室外訓練包括20餘個科目,其中“凌空跨越”、“尖峰時刻”等10餘項目是高空訓練,能夠幫助民警磨練和強化在高危險境中的適應能力、團隊精神、自信心、意志力等,促進心理素質的提升。

  2006年11月,訓練中心成立後,首先接納的是來自一線的特警隊員。中心逐一為他們建立了心理檔案。在一次高空抗恐懼行為測試訓練時,一名民警出現了嚴重的恐高反應,心跳急劇加速。葉峰立即對其進行心理輔導,鼓勵他說:“對高空的恐懼是後天形成的,不是先天就有的,就像孩子剛生下來對火不知恐懼,因此,一定要調整腦海中固有的錯誤認知,激發潛能。”在葉峰和戰友們的鼓勵下,這名民警克服了原有的恐懼心理,順利完成測試。在第二天進行的高空“依存共渡”訓練專案中,該民警在克服心理障礙後,主動第一個報名參加測試,並順利完成。

  在3名特警隊員的保護下,記者體驗了其中一個心理測試專案———“尖峰時刻”。這個專案要求測試者攀爬上8.5米高的柱子後,跳起抓住距離自己1.3米的空中單槓。

  上場之前,記者穿上全套防護設施,繫上了保險繩,看著3名身高體壯的特警牢牢抓住保險繩,頓時感覺心中踏實了許多。開始的攀爬也較容易,但到達頂端後,記者發現這幾乎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供站立的圓盤只能容下一隻腳,柱子一直在風中左右搖擺,搖搖欲墜,令人一陣陣發暈,心跳加劇。

  在訓練師的指導和鼓勵下,記者在擔心失衡墜落的巨大恐懼中,慢慢站起身來。然而,1.3米遠的空中單槓卻顯得遙不可及。每當記者準備起跳時,總會被強烈的恐懼感擊退。“沉思”5分鐘後,記者鼓足勇氣,使上全身力氣縱身一跳,雙手僅碰到單槓的邊緣,身體掉了下去,被保險繩牢牢吊起。

  這一跳雖然沒有成功,卻博得了訓練師們熱烈的掌聲。記者解下安全帶,只感覺全身發軟,心臟狂跳不止。葉峰告訴記者,這個專案就是讓受訓民警體驗恐懼,面對恐懼,最終形成戰勝恐懼的能力,培養緊張恐懼情境裡快速正確思維的能力。

  一個成功的心理個案

  今年1月份,訓練中心應武漢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的要求,為10名狙擊手做了一次“職業心理測定”。訓練中心藉助的是目前最先進的《艾森克人格問卷簡氏量表》,測試受測人的性格是否會出現走極端、情緒是否容易失控、是否有明顯的心理問題等三個方面的內容,以確定其是否適合這個職業。

  按照測試的要求,每位狙擊手要在15分鐘內,完成88道測試題,分內外傾向性、神經質***又稱情緒穩定性***和精神質***又稱倔強性***三個專案,以“是”或“不是”來作答。

  “量表以0-10分來評價每個專案,太低或者太高都不正常。同時還根據答題的時間設定了掩飾性這一項,分數越高說明掩飾性越強,真實性也就越低。”徐芳告訴記者,每種職業都有自己的職業特質。作為一名狙擊手,經常接觸槍,要防止他們因為情緒不穩定或者過於“倔強”,而產生“悖德心理”成為一名“冷血殺手”。

  其中一名狙擊手盧輝***化名***的測試結果讓徐芳有些憂心。原來,測試顯示,盧輝的神經質達到了10分,這反映出他正處於易焦慮、抑鬱和較強烈的情緒反應傾向中。根據量表的指標,系統為盧輝“畫像”:“最近身體有明顯不適的感覺……;有一些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思想、衝動或行為……;在人際交往中,常感到自卑,容易和他人爭論,對他人產生敵對情緒;猜疑人或者事,控制不住要發脾氣……;總感到苦悶、悲觀和失望,覺得生活沒有意思,甚至想到自殺和死亡……;心神不寧,缺乏活力,容易煩躁;坐立不安,可能還伴有震顫的症狀;一些行為反應超出一般正常行為的範圍。”

  徐芳告訴記者,專業的心理諮詢通常是被動的,訓練師通常不主動找被測試者去溝通。令人欣慰的是,盧輝也感覺到自己心理問題的嚴重性,主動來找徐芳。為了減少盧輝的顧慮,徐芳特意沒有穿警服。“我最近和相戀幾年的女友分手了,心情很不好……”情緒低落的盧輝說出了原因。

  徐芳聽盧輝傾訴完後,將他帶到了心理恢復艙。幾次恢復訓練下來,盧輝以健康的心態重返工作崗位。

  3種情況民警應接受治療

  治病須治標,那麼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民警的心理問題呢?

  訓練師葉峰說,根據近半年的調查發現,入警不久的警察的心理問題大多表現為職業不適應,他們經歷了最初的喜悅之後,感受到警察職業的艱辛與勞苦,職業熱情迅速減退,產生不良心境。

  警察的心理壓力還來源於職業帶來的孤獨。警察角色所特有的危險性和緊張性,使得他們總是感到自己被一種敵對的力量所包圍。同時,警察還必須處於聚光燈下,面對社會、公眾的“審視”。一旦警察的某些行為不符合公眾的心理需求,甚至個別警察做出違法違紀行為,就如同一個重磅炸彈,立即在公眾中掀起軒然大波。這種情況無形中對警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此外,作為工作時間不確定的職業之一,警察工作時間長,與家人總是聚少離多;與家人感情難以完全融合;時刻處於危險地帶,留給家人無限的擔心。事業與家庭,親情與責任,警察正是在這種情感的交織中,默默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更為危險的是,有的警察在已經出現心理危機的狀況下,又正好碰上制止犯罪活動或訊問一些充滿敵意和挑釁的犯罪嫌疑人,就有可能採取一些極端的措施,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如開槍傷人、刑訊逼供致人死亡等等。有的警察甚至會因擔心不能完成任務而產生自殺念頭;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時緩解自己的心理危機而採取過激行為,導致“激情犯罪”。

  目前,限於條件,武漢警方僅對新入警隊的民警進行心理測試及行為訓練。不過,專家建議,警察在出現職業倦怠,心理出現重大波動,以及處理擊斃罪犯、解救人質等重大任務後,都應接受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