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對策題的解題技巧彙總

  對策,即解決問題的原則、思路、方法、措施。對策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或者有一定的來源,直接從來源中提取對策;或者有合理的依據,通過對依據的觀點或做法進行引申、演繹形成對策。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申論答題技巧,希望能幫到你!

  一、直接引用材料原文中的對策內容。

  例:“一位村民答,希望糧食價格提一點,政府補助多一點,農資價格穩一點。表示一定把這些意見帶回去。他指出,發展糧食生產,依靠政策,二靠科技。在溫縣農科所,勉勵科技人員為糧食高產穩產進一步發揮作用”。

  這裡“發展糧食生產,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可直接引用,作為“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

  二、從材料資訊中提取對策

  基本方法是從材料中找出屬於對策的資訊,對此類資訊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做出篩選過濾,留取有用資訊,合併同義項和近義項,充實細化對策,增強操作性,最後有條理、分層次,詳略得當地表述出來。具體方法有:

  ***1***整合法。對散見於材料不同部分的對策性資訊進行梳理、整合,在比較合理與否、重要性大小與價值高低的基礎上,選出被選對策專案,按照一定的原則組織起來,形成內容合理、邏輯嚴密的對策。

  ***2***精簡法。對材料提供的備選對策資訊進行篩選,選取相對更合理、更有效的專案作為對策。材料中的對策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適用的,也有不適用的,要通過比較,從備選項中選擇相對更合理與適用的對策。

  ***3***從眾法。從材料中佔據主流的意見中提取對策,向材料中相對更正確、更合理的意見靠攏,隨大流,本質上是一種以“觀點正確”為主要尺度的做法,服從主流,要以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為尺度,屬於黨和政府提倡並遵行的方針,只能以這種主流觀點、確信為正確的觀點為對策;服從主流,要以是否具有正面意義或積極作用為尺度,在不同觀點中選取具有正面意義的、與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相符合的作為對策。

  三、依據材料資訊引申對策

  第一、正面引申。對材料中提出的對策思路進行深化、細化、具體化、充實完善,強化可操作性,有條理表述使之成為完整的對策。

  第二、反面引申。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從材料反映的錯誤做法和觀點中反推,另一種是從不正確、不全面的觀點推出相反的正確觀點

  第三、針對性的引申方法。針對材料反映的問題和原因,存在什麼問題、原因是什麼,就可以提出有針對性的合理觀點。

  第四、結合背景知識合理設想對策。依據理論或經驗,加強背景知識的積累,豐富設想對策的訓練實踐。從根本上說,發現、提煉、制定對策能力的養成,依靠平時的思維鍛鍊。要養成隨時隨地思考問題的習慣,隨時關注社會現實,發現問題,思考解決的方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提出對策要有邏輯性

  掌握了對策的形式,如何提出對策以及如何完善對策,我們已經可以拿到對策的絕大部分分數了,但是離一類卷還差一點,即對策的邏輯性。對策在最後成文時,必須要有內在的邏輯體系,按照一個什麼樣的邏輯順序提出並實施對策,在國家與各地方公務員考試中我們所見的對策邏輯一般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首先緊急重要,輕微次要。避免不分輕重緩急,眉毛鬍子一把抓。其次,按照觀念——制度——操作的順序。從觀念到制度***機制、體制***再到執行與操作層面,這是提出對策所慣常採用的邏輯思路。第三,秉承直接——間接——根本的順序。第四,從材料巨集觀處著手,於微觀處把握。

  備考不僅要從提高技巧來準備,還要從增強實踐能力的方向去準備。提出對策,首先要解決對策從哪裡來的問題,即明確對策的來源。按照申論命題規律,給定資料必然包含對策資訊,主要的對策就包含在給定資料中。只要透徹理解給定資料,就能解決最基本的對策來源問題。同時,考生的知識積累、理論修養、實踐經驗也是對策的重要來源。考生在用好給定資料的同時,也要善於從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儲備中尋求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