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管理學生

  在學校裡,學生接觸最多、聯絡最密切的人當數班主任老師,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班集體能否積極向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的工作。那麼呢?以下是小編和你分享的班主任管理學生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班主任管理學生方法:班主任管理與學生自我管理相結合

  陶行知說"教是為了不教"。魏書生認為"管是為了不管"。其思想從根本上說,是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做到"管放結合"。班級管理工作的物件是活生生的、正處於成長髮展中的學生。實際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學生的坐立行走、穿著打扮,大到學生的思想動態、前途命運,以及班級的建設與發展。許多班主任滿腔熱情,事必躬親,早晚跟班,無所不管,甚至充當著"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這種管理有其利,但弊大於利。管得過多過死,容易造成學生依賴性強,創造性、獨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於雜務,疲憊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與發展。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大膽放手,把一些具體事務派下去,建立層次分明的立體型管理體系,如公物保護、活動組織、班幹部選換、班規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分工授權,引導學生參與管理,逐步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善於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權負責、分層管理,這樣做既有利於班級的建設與發展,又有利於學生個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班主任管理學生方法:嚴格管理與寬鬆環境相結合

  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必須對學生嚴格管理,嚴格要求。但"嚴"不是嚴厲、嚴酷。管理過嚴,容易造成學生個性壓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膽小怕事,甚至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師生關係僵化。這既不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班級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確把握嚴格管理的尺度、嚴中有寬。

  嚴格管理班級,一是要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做到紀律嚴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對違紀違規者,無論是幹部還是普通學生,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後進生,都要一視同仁;三是要注重"首因效應",要認真對待、正確處理"第一次"之類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恆,避免犯"冷熱病",時緊時鬆;五是要狠抓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嚴還必須與寬有效結合起來,靈活處理。班主任要私下做好被處罰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確認識錯誤,並努力改正。同時,對學生違紀處罰的方式要多樣化,要寓教育於處罰之中。如:做一件好事,寫一份關於錯誤的說明等。把處罰變為生動的自我教育。

  工作實踐中,嚴和寬是對立統一的。嚴不是冷麵鐵心,寬也不是遷就縱容。只有做到"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管理學生方法:堵與導相結合

  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班主任採取“堵”的方式較多。採取“堵”的方式,減小學生犯各種錯誤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但僅僅靠“堵”是不行的。過多地應用“堵”的方式,一是容易使學生成為工作的"對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增強學生的抵抗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少數的班主任以“不出亂子”、“不出事”為目標,採用“盯、嚇、壓、罰”等方式管理班級,表面上班級“平安無事”,實際上引發的問題卻不少。因此,“堵”必須與“導”結合起來,以“導”為主,以“導”為前提,做好“導”的工作,要做到“四多四少”,即多民主,少強制;多激勵,少批評;多引導,少說教;多用情,少用氣。

  “多民主,少強制”。要求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制定規章制度、進行民主評議、換選班幹部和處理班級事件,而不是單從班主任的主觀願望出發,強行這樣做或那樣做。

  “多激勵,少批評”。要求我們要善於發現學生自身優點、長處,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通過發揚優點來克服缺點;要善於用英雄模範、先進人物的事蹟來激勵學生積極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處罰。

  “多引導,少說教”。要求我們不單要告訴學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還要告訴學生為什麼,並具體指導學生去做。有時還需要班主任親自示範,手把手地教。

  “多用情,少用氣”。要求我們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而不應怒氣沖天,訓斥指責,或者有意冷淡疏遠。

  一句話能說得人笑,也可以說得人跳。方式有別,其效果截然不同。班級工作中,“堵”與“導”都只是手段,我們要以“導”為主,輔之以“堵”,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管理學生方法: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努力創造一個和諧、寬鬆、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能輕鬆,愉快地學習,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去學習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一是抓好紀律。每個班中都有“優生”,他們積極上進,接受快,聽話,深得老師好評,同樣,也有不少調皮搗蛋,違反紀律,厭惡學習的學生,對待這些不聽話的學生,首先進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仍不改的,實行懲罰教育,但懲罰教育不等於體罰,更不是傷害,懲罰是把雙刃劍,必須因人而異,要適度,另外越要懲罰越要尊重,並不只有讚賞才能給與學生自尊、自信,懲罰更需要尊重與信任。懲罰後要選擇恰當的時間和機會,與受到懲罰的學生單獨交換意見,使他們明白自己當時的言行錯在哪裡?師生共同剖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之所在,曉之以理,以理服人,從而讓他們心悅誠服,解除學生隱藏在心底的敵視態度,正視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更快更好的得到糾正,實現批評的目的。要讓學生明白:紀律是大家的事情,它不是班主任的事,也不是班幹部的事,只有每一個學生嚴格要求自己,自覺的遵守紀律,整個班集體才能好,才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小學和初中的學習雖有一定的共性,但初中學習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只有儘快適應初中學習,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除了平時利用班會時間介紹學習方法外,還須開主題班會,進行學習交流,使每個學生都能適應初中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是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 “人是要有一點動力的”。要讓學生明白是為誰而學習,有的學生認為是為家長而學,是家長逼著學,有的是為老師學,在學習上應付家長、老師。這一些不良動機抑制了學生髮奮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動力不足,想學就學一陣,不想學就玩,誰說也不聽,老師、家長說多了就煩,埋怨老師、家長羅嗦。針對這一問題,須開主題班會,可讓學生討論社會發生的變化,最後集中到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統一思想,明確目的,樹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