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緩解考試焦慮

  在考試之前,有些同學會容易感到焦慮,要怎樣緩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緩解考試焦慮的方法,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1.焦慮的心理狀態

  焦慮是指人由於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形成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態。主要表現在緊張、恐懼、厭惡、失敗感,心理壓力大、擔憂、焦躁、記憶力差,難以鬆弛下來,投入不到學習中去,學習效率低等。

  2.焦慮的心理反應

  焦慮的心理反應主要表現為肌肉緊張,心煩,心跳加快,血壓增高,出汗,手腳冰涼,尿頻,腹瀉,大腦短暫的認識空白,發燒,苦惱,無助,頭痛,腦昏,思維處於停滯狀態等。

  3.焦慮產生的後果

  患有焦慮的考生會在複習時精力投入不進去,坐立不安,不知如何學,考試時以逃避等方式進行防衛,或胡亂作答,或東張西望,無心答卷,盼望早點離開考場,結果嚴重影響考試成績。焦慮反應會逐漸形成一種人格特徵,嚴重者會患神經官能症。

  4.考試焦慮心理產生的原因

  考試焦慮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從主觀上講,它與人的神經型別、身體素質、認知評價、知識準備、應試技能個人期望值有關。特別是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影響著他們的考試焦慮情緒。如果複習不充分,基礎知識不紮實,應用不熟練,就會缺少信心和把握,一旦遇上考題與自己準備的不對號,就會手足無措,導致高焦慮。同時,學生對考試的評價也會影響焦慮情緒。一般來說,學生在平時小測驗中表現出的焦慮要遠遠低於在期末考試、升學考試中的焦慮水平。

  從客觀上講,家長對學生的期望水平和施加的壓力,也影響著學生的考試焦慮,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每次在考試前給孩子定分數過高,名次指標過高,一心盼孩子考高分,考重點,考名牌,孩子考得好,給予重獎,一旦考不好,輕則訓斥,重則打罵,不顧孩子的實際能力,結果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導致高焦慮。

  另外,考題過難,考場過於陌生,試題量大,時間緊張等,都可能引起學生的考試焦慮。

  由此看來,學生的考試焦慮,是在內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要想避免或降低考試焦慮,必須內外結合,多方努力才能奏效。

  5.考試焦慮的解決辦法

  調整考試動機。應當把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應當把考試當做是對自己知識能力的檢查、精神和心理的檢驗、儘自己最大努力,取得自己最滿意的成績。

  自信心訓練。許多考生過度緊張是由於動機要求過高,超出自己的實際能力,導致信心不足,焦慮不安。在這種情況下,考生要自己調節動機水平,使考試目標與實際能力匹配。在降低東西要求的基礎上,還要通過考前的強化複習,乃至把每一次作業都當做一次考試訓練,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技能,這樣,才能樹立起“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自信心。另外,應當學會覺察個人消極的自我意識。一般來說,當你獲得將要考試的資訊後,出現神經性倒胃或面部肌肉發緊等生理變化,通常便意味著你大腦已經出現了消極的潛意識,對即將來臨的考試已經朦朧出現某些擔憂的念頭。最好的辦法,把它清晰地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後自言自語:“考試算什麼!不就是我平時的一次作業嗎!我一定準備好,我不怕!”這種做法可戰勝消極的潛意識。

  抓好基礎知識的學習。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就要抓好基礎知識的學習。不但課堂上認真聽講,回家後,還要認真完成老師交給的各項任務。自己的學習要有緊迫感,要抓住開學的第一天,第一堂課。一開始,你就必須一直為考試作準備,這樣,可以激勵你平時好好學習。要把平時的每一次學習、每一次做題當做“模擬考”。只有平時用功,考試時才能不發懵。

  另外,用生理健腦法克服焦慮,使其功能得到迅速恢復和提高。在諸多的生理健腦方法中,給腦細胞補氧是最迅速、最有效的。腦重量雖小,耗氧量卻占人體總量的四分之一,缺氧會使腦細胞喪失活力,造成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思維混亂,記憶力下降。專家認為,考試補氧應該成為一種健康新概念。考生有焦慮現象出現時,可以進行一段深呼吸,也可以走出去,到山清水秀之地陶怡情操,還可以欣賞或唱歌歡快抒情歌曲,這樣反覆幾次,也能達到補氧目的。

  還有一點,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要超過孩子學習的實際能力,如果對孩子的分數和名次定的標準太高,或者考入高中、大學的標準過高,也會使孩子產生焦慮。家長應該把孩子考試的前一段時間,當做激勵和安慰階段。告訴他“你以前的學習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爸爸媽媽是滿意的,考試勝敗乃是常事,考好了不要驕傲,考不好要總結教訓,改正不足,不氣餒,下次再考。放心吧,考好考不好你都是一個好孩子,因為你已經盡力了”。家長這樣做,會使孩子緊張的情緒放鬆下來,大腦會產生靈感。
 

  考試答題技巧推薦:

  ***1***力爭首次就做對。

  在考試的時候,很多同學拿到卷子後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急於作答,急切地一題題往下做,潛意識裡並不重視正確率。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反正一會兒還要檢查呢,先把試卷做完再說。

  正因為第一遍作答時放鬆了要求,結果有些本來能答好的題目也出了不少錯誤。

  很顯然,這種應試方法就很不明智。

  一位成績優異的同學就曾這樣說:

  “做題要抓正確率,保證做過的題目儘量得分。沒有把握的題目標個記號等你全部做完再回頭檢查或補做。否則,你匆匆做完考卷,然後寄希望於 整張卷,這相當於每道題目都做了兩遍,你根本沒有這個時間,而且做時匆匆,毛毛躁躁,錯誤率必然高,隱患大。”

  考場上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有時因為題量過大或者其他原因,做過一遍的題目可能就沒時間再檢查了。因此我們在考試的過程中,對自己會做的題目,在確信解題思路正確之後,第一遍作答時就應力求準確無誤。也許你的“認真仔細”會花掉一些時間,但與第一遍馬虎從事、第二遍檢查出錯再重做相比還是要節省不少時間的。

  還有,我必須意識到這樣一點:考試中的複查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因此初次作答時最好不要寄希望於複查。

  ***2***答題應先易後難,從前到後。

  答題順序應怎樣安排才算合理呢?一般來說,答題的原則是,先易後難。這樣做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人的思維活動有一個由啟動到啟用的過程,答題時採用先易後難的原則符合思維的這種活動規律。

  第二,一開始就答題順利,有利於集中精神、穩定情緒,且可以藉助順利答題喚起自信,使自己儘快進入最佳應試狀態。

  第三,解答容易題通常較快,一方面可留出大量時間集中解答難題;另一方面能為解答難題提供思路,從而促進難題的解決。

  第四,把能得分的題先拿下,就可以放下包袱去主攻難題,能做多少是多少,思想輕鬆了,答題狀態就會很好。

  ***3***低檔題不失分,中檔題得高分,高檔題***難題***每分必爭。

  考試的題目一般分為低檔題、中檔題和高檔題***難題***3種,要想最大程度從這些題目上得分,最佳的做法就是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低檔題不失分,中檔題得高分,高檔題***難題***每題必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