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學計算機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析論文

  當今社會已步入資訊科技時代,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普及到了各個領域。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計算機也開始作為一門學科出現在下學階段。作為小學計算機教師,不僅要強化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且還需要培養學生對計算機持久的興趣。因此,小學計算機教師應採取多種手段和方法,不斷提升小學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提升小學計算機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提升小學計算機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析全文如下: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計算機是重要的科目,計算機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需要我們不斷交流、總結、探索,與此同時,計算機還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很高創造性和明顯時代發展性特徵的課程,需要所有教師共同關注。教師不僅要讓小學生學會計算機基本操作和常識,更應該利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學,編制和選擇一些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遊戲軟體,旨在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本文就探析提升小學計算機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伴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和應用,再加上我國不斷深入教育體制改革,小學計算機課程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必然課程,近些年來,在小學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我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在一些教育環節中仍然存在問題。傳統的資訊科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因此,為了保證小學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提升小學計算機課堂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升小學生參與計算機課堂的積極性。本文中,筆者就根據自身多年工作經驗,探析提升小學計算機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 小學計算機教學現狀

  1.1 硬體裝置陳舊

  在小學計算機教學中,必須要有與教學配套的教學裝置,如果不能保證硬體裝置,也無法順利開展計算機教學。購買和更換計算機硬體裝置需要資金量很大,但是,學校對這一方面的教育投入卻比較少。因為學校不能及時更換計算機裝置,裝置越來越陳舊,很多學校的計算機裝置的配置甚至比不上學生自己家的計算機,這就從本質上將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降低,阻礙小學計算機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1.2 授課標準不統一

  由於計算機技術更新和發展非常快,因此,並沒有統一的小學計算機教材,雖然小學計算機教材的版本比較多,但是這些教材的內容比較陳舊,對於小學計算機教學來說,這已經成為阻礙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因為沒有統一的教材和標準,教師只能參照課程大綱來選擇教學的內容,這對計算機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

  1.3 積極性有待提升

  除了日常教育教學任務,教師還承擔很多和計算機相關的工作,比如計算機日常維護和修理等。這些與教育教學不相關的任務使得教師不能專心進行知識講解。再加上計算機教師在自身專業素養比較低,有些教師是非專業的教師,這些教師進行計算機教學活動已經比較困難,更何況還要顧及其他工作,這從本質上降低了計算機教師的積極性。

  2 提升小學計算機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2.1 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與其他學科既相同又不同,相同之處在於,計算機教學同樣需要教師進行備課,不同之處在於,備課不僅要準備講授的知識、準備整個教材的內容,清楚教材特點、重點難點、難易程度,明確哪些知識適合哪些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要備學生,充分掌握和了解小學生的特徵。對同一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年級、同一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了解,這對於提升教學效果、控制計算機課堂紀律十分有幫助。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備硬體,計算機正常工作意味著學生可以正常接受知識,想要提升有效的課堂效率,就需要備好計算機,保證計算機能夠正常工作,教師還要備多媒體課件,以保證課堂能夠順利進行,完成教學目標。

  2.2 創新課堂匯入

  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計算機教師要抓住課堂開端,先聲奪人,組織好課堂的秩序。很多教師喜歡在課堂開始時用“昨天我們學習了……,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下一節課”這樣的匯入語,這一類匯入語對於學生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想要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就要利用新穎的導語。例如,在開展第一節課“認識計算機”教學的時候,課堂開始我便讓學生闡述人體組成,學生很好奇地討論著,接著我用計算機的各個部分來比喻人體的各個器官,學生表示出很高的積極性。這樣不僅很好地控制了課堂秩序,更使計算機知識更加形象和生動,學生更容易接受。再如,我在教授學生插入聲音和影片的時候,課堂剛開始我便用計算機為學生演奏學生們喜歡的歌曲,緊接著我向學生提問“為何教室裡面沒有樂器、沒有VCD、沒有錄音機,同學們卻可以聽到音樂呢?”學生異口同聲回答“計算機在歌唱”,接著我便說“為什麼計算機可以演奏出你們喜歡的歌曲呢?”通過這樣的課堂匯入,學生們注意力更加集中,興趣也很濃厚。

  2.3 教學方法要多變

  提升計算機課堂教學有效性並不是讓學生純粹地跟著老師走,很多時候需要小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操作實踐中,因此,傳統的演示法、講授法和談話法已經不能滿足計算機教學的要求,這便要求計算機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採用合作學習法、小組討論法等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師將整個班級分為幾個小組,每一組都選出一名“小老師”,“小老師”不僅要維持小組秩序,同時引導小組的其他同學開展學習,充分發揮自身的骨幹作用,使計算機教師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課堂中。有些時候,我會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由討論,積極思考,發揮小組整體的智慧來完成佈置的題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協調、提高、啟發和討論。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採用自學法,自學法的效果也很好,教師不僅要帶著教材走向小學生,還要帶著小學生走向教材。

  2.4 開展課後延伸

  教師不僅要對課堂工作負責,還要實施課後延伸,教師和學生都要開展課後延伸。首先,教師在上完課以後會發現還有一些問題,為了避免下一次授課再出現這個問題,要求計算機教師要在課後進行及時的改進和反思,不斷完善教案,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計算機教學效果。其次,對於小學生來說,教師會在佈置一些課後作業,學生會在課堂上操作,因此,課後作業通常具有實踐性。比如,我佈置學生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到網際網路上找資料,這個作業為開展下一節課做準備工作。再比如,在教授完簡報的知識後,我佈置學生觀看海報和校刊,觀察校刊和海報上所使用的藝術字和字型,區別字型和藝術字的概念,同時,學生在無意間又接受了審美教育。這樣的作業不需要學生太努力,但需要學生用心。

  3 結語

  總之,小學計算機教學不僅要注重將學生所學知識與實踐聯絡,還要引導小學生,使其成為小學計算機教學自主學習的主體,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核心,從本質上保證計算機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