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視閾下提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效率的對策探析論文

  中國正處於重要的社會轉型期,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關係日趨密切。由個人能力差異、社會分配不均等問題造成了許多學生成為家庭經濟困難生,貧困生數的不斷增加讓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問題日益突出。教育改革,有人說它正在產業化。但是黨和政府一直強調它是一項公益事業,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資訊科技視閾下提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效率的對策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資訊科技視閾下提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效率的對策探析全文如下:

  摘 要: 提高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水平,資訊化手段是必然選擇。從資訊化視角看,當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效率存在的主要問題:資訊獲取渠道不專業、不全面,處理資訊的方法陳舊原始,未實現學生資訊有效共享,師生資訊化素養不高等。為提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效率,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加強高校學生管理資訊化整體規劃;加強學生資助工作者隊伍和資訊平臺建設;優化學生資助資訊處理方案;通過資料探勘和分析,尋找學生資助工作規律等。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是實施教育公平、立德樹人的重要方面,黨的報告提出要“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2015年全國學生資助工作會議提出學生資助工作要“建立精準工作機制”。現代資訊科技的充分合理應用是實現這些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可以更高效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更有利於學生資助工作的精準管理,大幅度提高學生資助工作水平,更好地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因此,如何利用資訊科技手段,加強高校學生管理資訊化建設,同時促進學生資助工作資訊化建設,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資訊化訴求: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的效率問題

  ***一***師生獲取學生資助資訊的渠道不專業

  當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面廣、量大,包含有獎、貸、勤、補、社會資助等。國家有資助政策、各省自治區也有補充資助政策,學校根據國家、省的資助政策,制定了一套學生資助類的規章制度。學校每年落實資助工作時,會根據當前政策和制度,制定學校當年各類資助專案的具體執行檔案。從調查情況看,學生資助專案的執行檔案,許多學校通過校學工網站或二級學院網站釋出,也有學校通過郵件、QQ群、微信、微博等渠道釋出,甚至還有的是班幹部口頭傳達到班級學生,這樣的方法具有分散性、隨機性,說到底釋出學生資助資訊的渠道不專業。

  ***二***師生獲取的學生資助資訊不全面

  自2007年5月截至目前,國務院出臺《關於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已近8個年頭,各高校的資助政策執行有一個從發展完善到基本穩定的過程,這期間,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領導、老師崗位時有調整,通過校學工網站或二級學院網站查詢8年來比較齊全的資助工作資訊可能有困難,更不要說通過其他途徑釋出的資助工作資訊。

  ***三***處理學生資助資訊方法陳舊原始

  高校學生資助是通過各類資助專案實現的,從學生的申請、二級學院的推選、職能部門的稽核、學校的審批及上級部門的審定,到最後將資助金髮到學生手中,工作人員要對學生資助資訊進行有效稽核和處理。這些資訊包含學生的家庭資訊、學籍資訊、獎懲資訊、活動情況記載、家庭經濟困難認定資訊、已獲資助資訊等。有的學校通過網上系統申請,即使這樣,大部分系統還是將資助專案涉及的資訊一一錄入,況且不一定所有學生資助專案都能編制系統申請處理。某些學校的操作流程是學生填寫表格,二級學院、學校彙總電子表格,結果是將資助專案涉及的資訊都填寫一遍、錄入一遍、彙總一遍,操作另一個資助專案時,再重複以上步驟。

  ***四***處理學生資助資訊的協同機制不健全

  高校一般由校學生資助部門負責學生資助專案的評審、資助金的發放工作,學生改名了、轉專業了、銀行卡資訊變更了,學生要到校學生資助部門辦手續進行變更,否則,就會影響資助專案的稽核和資助金的發放,學生改名、換銀行卡號要向所有涉及學生業務的部門進行變更,這顯然是不妥當的,對學生來說相當繁瑣和無所適從,對學生資助工作者來說,看似與業務相關,實質上是做了大量重複勞動。

  ***五***學生資助工作效率受學生工作資訊化水平制約

  實際上,各級學生資助部門都想方設法用資訊化手段提高學生資助工作水平。針對學生改名、銀行卡號變更、***變化、學生獲獎等情況,學生資助系統需要及時更新。然而這些變更的資訊,每次都要求學生資助工作者聯絡二級學院或學生本人獲取,因為其他學生事務部門不一定有資訊系統,或者不完善,或者不能共享。

  ***六***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師生資訊化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老師,有的習慣於傳統工作方法,有的能使用計算機工具軟體及新媒體處理學生資助資訊,但是與規範、高效的模式相比還有差距,更談不上自己程式設計處理學生資助資訊。高校學生雖然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但利用現代資訊手段處理學生資助問題的意識不是很強,普遍性不是很高。另外,學生資助資訊平臺及管理系統是由從事資助工作的老師和學生使用的,但是老師和學生不是資助系統和平臺的專門程式設計人員,開發者和使用者溝通不充分,出現系統不好使用的情況或者系統不能滿足資助工作的實際需要。

  二、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效率存在問題的原因剖析

  ***一***高校學生管理資訊化缺乏統一規劃和建設

  學生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的一部分,不僅是學生管理部門的事,而且涉及學校各個部門。學生資助工作是學生工作的一部分,學生資助工作資訊化自然是學校學生管理資訊化和學校事務資訊化的一部分。學校各部門一般都有自己的業務管理資訊系統,不過各自為解決其部門的具體業務而自己開發或引進,資料結構相互不相容,格式不統一,各系統間難以實現資料的有效共享。

  ***二***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者隊伍建設薄弱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要做好資助工作,隊伍是關鍵。無論是學校資助部門專職老師還是二級學院負責資助工作的老師,流動性、變化性較大,剛接手的老師從熟悉業務到精通業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所以隊伍的不穩定性對學生資助工作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老師,專業性要求達到了,但對學生資助工作資訊化的駕馭能力不夠,不能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服務,不能適應現代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學生資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方法創新能力不強

  隨著國家、省各項資助政策在高校的不斷落實,對學生資助工作提出新要求,各高校都在創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健全資助育人新機制,以期提高學生資助工作效率,學生資助工作的創新理念與資助工作手段落後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因學生資助系統的不健全,資助部門不能主動、快速地為學校的戰略管理目標提供準確全面的學生資助資訊。學生資助工作者認為首要的應是完成資助工作任務,對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研究較少,學生申請資助專案的過程過於複雜原始,導致學生重複填寫資訊、提供材料,資訊錄入準確性不高情況日益突出。

  三、用資訊科技解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效率問題的對策

  ***一***對高校學生管理資訊化進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

  學生管理資訊化應放入學校整個資訊化系統中進行規劃、統籌,實現資訊資源與系統整合,開發統一的平臺和介面規範,為各部門應用系統的設計提供統一的、規範化的要求。健全學生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全校各部門學生事務管理職責,採集、維護學生基礎資料。在遵照學生管理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與部門職責相對應的學生資訊資料庫,職能部門負責學生資訊基礎資料的採集、稽核、後期資料的日常維護。例如,學籍資訊歸口教務部門,學生改名通過教務部門變更;銀行卡遺失或新辦通過財務部門變更;學生獎懲、聯絡資訊由學工部門負責記載;社會實踐資訊由團委負責記載;黨員資訊由組織部門記載;學生資助資訊由學生資助部門負責記載等。

  ***二***加強學生資助工作者隊伍建設

  因學生資助工作專業性的要求,在人員選拔、隊伍培養建設時,將有敬業精神、工作能力強、精通現代資訊科技應用的教師選聘到學生資助工作崗位上,同時要加大學生資助業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儘量保證資助隊伍的穩定性和工作方法的傳承性。

  ***三***加強學生資助工作資訊平臺建設

  學生資助工作效率的提高,除了建設學生資助工作資訊系統外,學校層面還要建立導航清晰、分類清楚的學生資助工作專業網站,建立學生資助微信、QQ群、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明確老師或學生專人負責資訊撰寫、釋出和平臺維護,在師生中加強平臺使用培訓和宣傳力度,吸引廣大師生主動關注和使用學生資助工作資訊平臺。

  ***四***優化學生資助資訊處理方案

  充分利用現有校內部門的學生管理資訊資源,通過資助資訊處理方法和手段創新,即使不能通過平臺實現學生資訊管理一體化,也能大大提高資助工作效率。例如,某高校的學籍系統能實時、準確提供含學號的學生基本學籍資訊;財務系統能實時、準確提供含學號的學生基本資訊;學工部門提供學生的聯絡資訊、獎懲資訊等。學生申報資助專案時,通過學號,從已有學籍、財務、學工系統匯出學生資料資訊,通過工具軟體或簡單程式設計快速得到資助工作需要的學生基本資訊。為確保學號錄入準確,引入條形碼技術,學生通過條形碼軟體生成準確的學號條形碼檔案,申報表中學號用條形碼錶示,錄入者用掃描槍掃描錄入,當然卡號可以條形碼處理錄入。實踐證明,這樣處理學生資助資訊,速度快,資訊準,極大地提高學生資助工作效率。

  四、結語

  高校要真正實現學生管理資訊化,觀念要改變,認識要提高,制度要跟上,培訓要到位,投入力度要加大。學生資助工作要想提高效率,資訊化手段是必然選擇――長遠角度,應放在學校學生資訊化中統籌考慮,逐步實施;近期角度,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學生資訊資源,創新方法,也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