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具體學習方法

  高中三年是人生最重要的三年,在這充滿挑戰的三年間,同學們要讓每一分鐘都產生學習效益,所以高中生應該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避免時間的不必要浪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同學們不妨參考一下。

  :制定三年計劃

  1、高一上半學期是一個初中走入高中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積極適應各科老師的教學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識,同時穩住腳跟,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所以這個學期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四個字:適應、穩定。

  2、高一下半學期是一個適應後的尋求及養成時期。這個時期由於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能力有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因此對各學科特點有了一定掌握。這個時學期的主要目標是:重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循序漸進地、有規律地學習,全面發展,形成自己的優勢學科。簡單來說就是:養成、規律。

  3、高二上半學期是一個定位起飛期。此時,高中生活早已適應,學習方法、習慣已經成熟,所以,這個時期就要開始有所突破。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進入一本梯隊。

  4、高二下半學期是一個穩步發展期。有了高二上半學期的起飛和突破之後,又要開始穩住腳跟了,這時要全面地、客觀地看待自我和他人,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穩定自我水平,基本確定自己在年級的學習地位。

  5、高三上半學期是一個紮實複習期。經過高二的認知後,自己的學習地位也穩定下來,不再輕易後退。就要完全靜下心來穩紮穩打地複習。此時也要注意調整心態,擺正主觀態度。時刻保持新鮮的自信心、堅韌的性格。不要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履行自己的計劃,做到步步為營。

  6、高三下半學期是一個加速衝刺期。可以適當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查缺補漏,掃除殘敵,不留後患。還有此時心理素質也很重要。時刻擺正心態,注意情緒的變化,做到自我及時調整,自我鼓勵和認定。

  :要掌握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

  1、提前預習

  預習的最大好處是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迴圈,這是高考“狀元”們的重要經驗之一。預習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1***預習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在閱讀教科書時,只有經過獨立思考,才能搞清思路,抓住要點,解決難點。預習時有些地方沒弄懂,聽課時就會受好奇心的驅使格外留心,一旦理解了,思想上豁然開朗,印象就特別深,可以久記不忘。

  ***2***預習可以直接提高效率。首先預習可以發現自己知識的漏洞。通過複習有關舊知識,彌補了漏洞,這樣能掃除知識障礙,使自己聽課時精力能很快集中到新知識上面去。

  ***3***預習能開拓思路。經過預習,已經心中有數,容易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師思路的前面。開動腦筋,多問幾個“為什麼”。如講到一個新概念,就想一想它是怎樣建立起來的,與它相關的概念有哪些;講到定理,就想一下它是怎樣推出來的,適用範圍是什麼等。

  ***4***預習可以使課堂筆記更高效實用。老師講的內容大部分書上都有,由於做過預習,知道哪些內容書上有,哪些沒有,就可有選擇地記好筆記,或用筆在書上畫重點、做記號,或記下簡略的提綱,而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思考。這樣做比把時間用在埋頭記筆記上要強得多。

  2、高效聽課

  聽老師講課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捷徑,老師傳授的都是經過驗證的真理;是老師長期學習和教學實踐的精華。聽課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集中注意力。靠理智強制自己專心聽講,靠意志來排除干擾。

  ***2***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要做一個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要做老師的合作者,學習的參與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緊跟老師講課的思路。結論由自己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而得,會比只聽現成結論的學習效果好。

  ***3***在聽取公式、定理的同時充分理解、掌握老師的解題思路及方法。

  ***4***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即不能忽視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開頭往往是本節講課的綱要。只要抓住這個綱去聽課,下面的內容才會眉目清楚。結尾的話雖也不多,但卻是對一節課精要的提煉和複習提示。同時還要注意老師反覆強調的部分。

  ***5***做好課堂筆記。筆記,可以克服大腦記憶方面的限制。做筆記充分調動耳、眼、手、腦等器官協同工作,可幫助學習。

  ***6***注意和老師的交流,聽課要與老師有目光交流,提問式交流,都可以促進學習。

  3、善於提出問題

  要問的有意義、有價值,問到點子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先問己,再問人。

  不要一遇到不懂的東西,馬上去問別人,要先自己認真地思考一下,對經過很大努力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虛心請教別人,這樣往往會得到更大的幫助和鍛鍊。

  ***2***提問要有目的,有中心。

  抓住核心問題,才容易有收穫。切記避免直截了當地問答案,要問典型性問題,問解題思路、問解題技巧。

  ***3***追根尋源,一問到底。

  在學習過程中尋師問難,要建立在認真讀書和思考的基礎上,清朝學者鄭板橋說:“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人,要疑竇釋然,精理迸露。”

  ***4***排除提問的障礙。

  不善於問的同學,一般面對三種障礙:

  ①學習不用心,發現不了問題;

  ②發現了問題,但思想懶惰,不願探索;

  ③願意探索,但不好意思問別人,怕丟面子。

  顯然要做勤學好問的學生,必須排除這三種障礙。

  :要有效地利用時間

  1、制定學習計劃

  列一張單子,寫下所要做的事,然後分門別類計劃好。這樣能使較複雜的事情變得容易處理。而且每完成一小步,就會有成就感。

  2、分清輕重緩急

  先做重要的、必須做的事。不要盡挑最容易、最喜歡的事下手。分清輕重緩急,是高效學習的重要原則和基本方法。

  3、專心致志

  改掉心不在焉的習慣,加強自我約束,將干擾降低到最低限度。例如:不完成學習計劃就不出去玩、不看電視;對同學不合理的要求學會說“不”。

  4、提高效率

  找出處理問題的最好方式。例如:老師佈置的作業記不清了,如果電話可以問就不要跑到同學家去。

  5、巧利用時間的“邊角料”

  飯前飯後、等公共汽車時、上學放學的路上,都可以擠出十分鐘的時間來閱讀、回憶或思考一些問題。俗話說“巧裁縫不厭零頭布,好木匠不丟邊角料”,幾分幾秒的時間,看來微不足道,但匯合起來就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