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總結

  要想學好初中的數學,一個好的方法是少不了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理解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關係

  所謂數學思想,就是對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本質認識,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所謂數學方法,就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程式,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反映。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數學方法是數學的行為。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感性認識不斷積累的過程,當這種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就產生了質的飛躍,從而上升為數學思想。若把數學知識看作一幅構思巧妙的藍圖而建築起來的一座巨集偉大廈,那麼數學方法相當於建築施工的手段,而這張藍圖就相當於數學思想。

  實際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內涵與外延,往往難以界定,在初中數學中,許多數學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兩者之間很難分割,它們既相輔相成,又相互蘊含。

  二、把握《課程標準》關於數學思想和方法的不同層次要求

  《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劃分為三個層次,即“瞭解"、“理解”和“會應用”。

  數學思想主要是讓學生達到了解層次,包括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的思想、化歸的思想、類比的思想和函式的思想等。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有些數學思想在課標中並沒有明確提出來,教師有必要指出來,讓學生了解。比如由一般向特殊轉化的思想,方程***組***的解法中,就貫穿了這一思想,讓學生了解,有助於深入學習。數學方法有的只求瞭解,有的則要求理解或會運用。要求瞭解的方法有:分類法、類比法、反證法等;要求理解或會運用的方法有:待定係數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換元法、影象法等。

  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瞭解”、“理解”、“會應用”這三個層次。不能隨意將“瞭解”的層次提高到“理解”的層次,把“理解”的層次提高到“會應用”的層次,不然的話,學生可能會覺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從而導致他們失去信心,給教學帶來困難。

  如初中幾何,教材明確提出“反證法”的方法,且說明了運用“反證法”的一般步驟,有的教師可能會覺得有講頭,而詳加講解,並要求學生學會;但《課程標準》只是把“反證法”定位在“瞭解”的層次上,對照起來,這樣的教學就失“度”了,拔高了,其結果恐怕是花費了許多教學時間,但收效甚微。

  三、採用合宜的方式教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所謂“合宜”,就是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以學生為中心,循序漸進,合理安排。

  1、整體設計,由淺入深

  數學思想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方法也有難有易,因此,必須分層次地進行滲透和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全面地熟悉初中三個年級的教材,鑽研教材,按照初中三個年級不同的年齡特徵、知識掌握的程度、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效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層次地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整體設計是由淺入深地組織教學的前提,只有從整體出發,才能充分把握思想和方法在什麼時候、面對什麼問題,需要淺教還是深教,也只有從整體出發,面對同類問題,體現逐步加深的過程,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更加有成效地獲取完整的認識。

  2、以數學知識為載體,滲透“思想”和“方法”

  這裡的“數學知識”指概念、法則、性質、公式、公理、定理等。《課程標準》說得很清楚,數學知識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概念、法則、性質、公式、公理、定理等,另一方面是指思想和方法,而思想和方法是“由其內容所反映出來”,因而應該將數學知識作為載體,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滲透到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滲透的契機,重視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決問題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展開思維,並在過程中形成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有機結合,要有意識地潛移默化地啟發學生領悟蘊含於數學之中的種種數學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盤托出,脫離實際等錯誤做法。

  3、體現“特殊—般—特殊”的思路

  數學思想和方法屬於高階的知識,這些知識應當從具體的解題實踐中總結出來,然後通過遷移訓練,使學生真正領會這些思想和方法。這個過程常常需要多次反覆。知識的掌握往往要經歷“特殊—一般—特殊”的實踐過程,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更是如此。這個過程要求教師從具體***特殊***的數學問題出發,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形成一般性的思想或方法,但要明白這種思想和方法的意義,還需要學生迴歸到具體***特殊***的數學問題中去,只有這樣,思想或方法才能在學生心中比較牢固地建立起來,在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時發揮指導作用。如此迴圈往復,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4、培養學生自我提煉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地提煉、概括數學思想和方法固然重要,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揣摩、提煉、概括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分析的能力,更能使學生從“所知”到“所有”,使學生能夠深切領會,對“理解”、“會應用”層次的思想和方法尤其如此。

  有關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推薦:

  一、課堂學習的習慣

  課堂學習是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課堂學習習慣主要表現為:會筆記、會比較、會質疑、會分析、會合作.

  1.會筆記 上課做筆記並不是簡單地將老師的板書進行抄寫,而是將學到的知識點、一些型別題的解題一般規律和技巧、常見的錯誤等進行整理.做筆記實際是對數學內容的濃縮提煉.要經常翻閱筆記,加強理解,鞏固記憶.另外,做筆記還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更高.

  2.會比較 在學習基礎知識***如概念、定義、法則、定理等***時,要運用對比、類比、舉反例等思維方式,理解它們的內涵和外延,將類似的、易混淆的基礎知識加以區分.如找出“同類項”和“同類二次根式”,“正比例函式”和“一次函式”,“軸對稱圖形”和“中心對稱圖形”,“平方根”和“立方根”,“半徑”和“直徑”,等概念的異同點,達到合理運用的目的.

  3.會質疑 “學者要會疑”,要善於發現和尋找自己的思維誤區,向老師或同學提問.積極提問是課堂學習中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要敢於向老師同學的觀點、做法質疑,鍛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學習中哪怕有一點點的問題,也要大膽提問,不能留下知識上的“死角”,否則問題就會積少成多,為後續學習設定障礙.

  4.會分析 一是要認真審題:先弄清楚題目給出的條件和要解答的問題,把一些已知條件填在圖形上,並將一些關鍵詞做好標記,達到顯露已知條件,同時又挖掘隱含條件的目的.如做幾何體時,將已知的相等的角、線段、面積及已知的角、線段、位置關係等在圖形中做好標記,避免忘記.再如做應用題時,象“不超過”“不足”等字眼,就暗示著存在不等量關係.只有弄清楚已知條件和所要解答的問題才能有目的、有方向地解題;二是要認真思索:依據題目中題設和結論,尋找它們的內在聯絡,由題設探求結論,即“由因求果”,或從結論入手,根據問題的條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即“由果索因”,或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需找解題方法.要注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圖多用”、“一法多題”等,拓展思路,訓練自己的求異思維.

  5.會合作 英國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你給我一個蘋果,我給你一個蘋果,我們每人只有一個蘋果;你給我一個思想,我給你一個思想,我們每人就有兩個思想了”,這足以說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我們主要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要適時地和同桌交流意見.在小組學習期間,要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傾聽他人的發言,並作出合理的評判,以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和鑑別能力.

  二、課外作業的習慣

  課外作業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包括:複習、作業等.

  1.複習 及時複習當天學過的數學知識,弄清新學的內容、重點內容及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首先憑大腦的追憶,想不起來再閱讀課本及筆記.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復習,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效果才能最好,相隔時間長了去複習,其效果不明顯,“學而時習之”就是這個道理.同時,要堅持每天、每週、每單元、每學期進行復習,使複習層層遞進、環環緊扣,這樣才能在正確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熟練地運用知識.

  2.作業 會學習的同學都是當天作業當天完成,先複習,後做作業.一定要獨立完成,決不能依賴別人.書寫一定要整潔,邏輯一定要條理.對作業要自我檢查,及時改正存在的錯誤,

  三、測試、檢查的習慣

  1.認真總結

  測試、檢查前,可以藉助於筆記,把某一階段的知識加以系統化、深化,彌補知識的缺陷,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2.認真反思

  測試、檢查後,通過回顧反思,查清知識缺陷和薄弱環節,尋找失誤的原因,改進學習方法,明確努力方向,使以後的測試、檢查取得成功.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我們學習成績的決定因素,但必須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