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方法是什麼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教學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方法的內涵特點

  1、 中外對教學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 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

  教學方法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

  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3、 教學方法的內涵 重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教學方法的分類模式

  國外教學

  1、巴班斯基的教學方法分類

  依據是對人的活動的認識,認為教學活動包括了這樣的三種成分,即知識資訊活動的組織、個人活動的調整、活動過程的隨機檢查。把教學劃分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組織和自我組織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

  第二大類:“激發學習和形成學習動機的方法”;

  第三大類:“檢查和自我檢查教學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學方法分類;

  分類的依據是新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即刺激——反應聯結理論。

  ***教學方法——學習刺激——預期的學習結果***

  依據在實現預期學習結果中的作用,學習刺激可分為A、B、C、D四種,據此相應地歸類為四種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學方法。

  第一種方法:呈現方法。

  第二種方法:實踐方法。

  第三種方法:發現方法。

  第四種方法:強化方法。

  3、威斯頓和格蘭頓的教學方法分類

  依據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學方法分為四大類:

  教師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講授、提問、論證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討論、小組討論、同伴教學、小組設計等方法;

  個體化的方法,如程式教學、單元教學、獨立設計、計算機教學等;

  實踐的方法,包括現場和臨床教學、實驗室學習、角色扮演、模擬和遊戲、練習等方法。

  中國教學

  1、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

  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2、黃甫全教授提出的層次構成分類模式

  黃甫全教授認為,從具體到抽象,教學方法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這三個層次是:

  第一層次:原理性教學方法。解決教學規律、教學思想、新教學理論觀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直接的聯絡問題,是教學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化的結果。如:啟發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層次:技術性教學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向下可以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例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

  第三層次:操作性教學方法。指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語文課的分散識字法、外語課的聽說法、美術課是寫生法、音樂課的視唱法、勞動技術課的工序法等。

  教學方法的常用方法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資訊、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儘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絡。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準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儘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程序,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絡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

  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

  3、儘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

  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佔重要地位。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佈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準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物件,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佈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專案的教學。

  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專案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教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