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術室護理論文

  手術室是醫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技術性強,手術的成敗,甚至生命的安危,都離不開手術室護士的配合,因此,做好手術室護理工作至關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手術室護理風險探究

  1手術室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

  目前,手術室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主要分為4類:人員因素、管理因素、環境因素、法律因素。***1***人員因素:一些護理人員思想認識不足,責任感不強,常常由於工作緊張、勞累、注意力不集中而產生工作失誤。還有一些人員的護理技能偏低,護理經驗不足,從而增加了手術護理風險。***2***管理因素:一方面,護理人員流動較大,工作強度大,極大影響了她們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導致相關制度都未落實到位。因此,護理人員常常出現不該範的失誤,如接錯患者、器械紗布遺留、裝置或物品使用不規範等。

  ***3***環境因素:手術室內的環境衛生不合格。***4***法律因素:由手術室護理失誤導致醫療事故,產生醫療糾紛。

  2護理風險因素產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手術室護理風險的主要原因分為兩類:一是直接風險,二是間接風險。***1***直接風險是指由手術室醫護人員造成的失誤。常見的有人為因素,如導致患者傷口發生感染、壓瘡或患者面板灼傷、體位不當等;***2***間接風險通常是指由醫院的其它部門造成,如藥房採購的藥品不合格、後勤未及時維修手術室中的相關裝置等。因此,按照護理風險發生的性質可將手術室中的風險事件分為四種:①差錯風險事故:如查對、給藥、輸血、標本送檢等環節中出現的問題;②意外情況風險事件:如手術室突然停電、火險、病患的輸液反應、患者意外跌倒等;③投訴風險事件:通常為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護理技能等方面的問題;④護理資料不詳細、不全面、不及時。

  3手術室護理風險防範措施

  3.1提高護理風險防範意識

  醫院行政部門應結合工作實際,加強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培訓教育,如學習《醫療安全知識》和《醫療安全防範措施》,《醫療糾紛處理條例》,《護理文書書寫規範》等,讓護理人員提高合規操作意識,規範工作行為。同時,利用典型案例進行宣教,增強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儘量避免護理風險,提高護理水平。

  3.2健全風險管理機制

  和其它科室相比,手術室有著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更為嚴格,特別是在消毒、滅菌、無菌操作等環節。除了要健全現有管理制度外,更關鍵的是要將制度落實到位,將責任落實到人頭,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她們的責任感。同時,健全考核機制,對工作不認真、不負責的護理人員要作出相應的處罰。針對由人為因素產生的醫療事故及醫療糾紛,必須要嚴厲追究、並給予相應的處罰,起到懲前毖後的作用,真正形成強有力的監管機制。

  3.3強化護理技能訓練,提高護理水平

  護理風險中,人為因素的影響是最大的。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不僅能提高護理質量,讓患者滿意,更能避免護理工作中不必要的風險發生。因此,醫院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醫護人員的培訓方案,逐步增強醫護人員的整體素質。一方面應經常組織培訓、講座活動,邀請上級醫院專家前來授課;另一方面,應安排優秀醫務人員到外院去進修學習。這樣,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才能提高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

  3.4重視術前訪視

  通過術前訪視,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治療情況,才能更好地做好防範措施。當接送患者出入手術室的時候,必須仔細檢查患者的具體情況,主要包括科別、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診斷、手術部位、麻醉方式、術式和術前用藥,確保工作無誤。

  3.5跟班檢查,及時防範

  通過跟班檢查,能及時瞭解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還能察覺存在的問題,並及時進行防範。由高年資護士、護士長負責不定期跟班檢查。發現一些責任感不強的護理人員,要積極進行說服教育,通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其心服口服。

  3.6其它重要事項

  ***1***術前要檢查、核對急救藥物的準備情況,如急救藥品是否齊全,擺放是否正確、有序。同時,要檢查藥物的有效期,保證安全用藥。***2***重視對手術室中病理標本的管理,器械護士負責保管在手術過程中切下的手術標本。術後,把標本裝到含有固定液的標本袋內。並建立標本登記本,做好相關記錄入,如患者姓名、標本名稱、手術日期等,再簽字。這些病理標本均由專人負責定時送檢。***3***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手術要根據無菌手術、清潔手術、感染手術的順序進行.***4***清點物品:術前、術後都要及時清點物品,保證物品的完整性。術中新增物品時要及時清點,同時做好記錄。關閉體腔之前,應仔細清點,避免將物品遺留在患者體腔中。

  範文二:手術室護理醫學論文

  1、安全管理

  1.1手術室的安全隱患

  1.1.1手術護理工作,搶救記錄不完善,急診手術,手術中搶救時需執行口頭醫療。

  1.1.2手術發展與手術配合之間存在差距,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新手術不斷開展,大量精密儀器裝置和技術應用,使醫學技術水平和醫療質量進入一個新的高度。

  1.1.3護患溝通中聽說的問題,患者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患者的每一個細微反應,都可能是病情變化的反應,工作人員每一句話都會給患者造成影響。

  1.2防範措施

  在手術室急救時常執行口頭醫囑,使用口頭醫囑後要求醫生一定要及時補記醫囑,在搶救結束後6小時內據實補記,並加以註明並準確全面地真實記錄,搶救記錄是護理人員為進行搶救、治療、實施管理以及病情動態改變的記錄,在法律上有其不容忽視的重要性,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技能,確保護理質量,對每項新技術,新機器的使用,制定出工作流程,懸掛工作間內,便於人員出現流動時,在最短時間內有條不紊的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護理。使各項操作都能一絲不苟的執行,將差錯事故降至最低,在排班時注意將不同業務水平,健康狀況、年齡、學歷的人員適當搭配,有助於各層次護理人員職能的發揮,從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重視患者主述醫護職責分明,打造“團隊精神”與醫師達成共識,對疾病病情及治療的解釋非常謹慎,一般由醫生負責解釋,護士只做保鍵宣傳,積極配合麻醉師做好患者工作,維護患者和護理人員的合法權益。

  2、手術前的安全護理

  主要是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手術方式的確認,接患者時嚴格按手術通知單與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手術部位核准,頸、腦、胸、腎、肢體等部位以及疝的手術,應在通知單上註明何側。接到手術後,必須送指定手術間,巡迴護士及時做好十二項核對工作,麻醉前與麻醉醫師核對;手術開始前與手術醫生再次確認手術部位,必要時藉助CT和X線片。

  3、手術中的安全護理

  3.1手術用物嚴格執行清點制度

  手術開始前,洗手護士、巡迴護士或手術一助共同清點紗布敷料及尖銳物品,每進行1次均計數,手術中追加任何物品立即記錄。關閉體腔、深部組織及傷口前後均需再次清點計數,術中更換人員、交接班時亦應計數及記錄。

  3.2手術體位擺放遵循三要素原則

  護士要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做好三查十二對,詳細核對手術通知單、病歷、患者,最後和手術醫生再次核對手術部位。護士應熟悉安置各種體位有關的解剖位置,熟悉各種手術體位架輔助墊及手術床上各種體位調節開關的正確方法。安置任何一種體位時,要儘量使患者處於生理功能位。平臥位時,患者頭、頸、胸、腰在同一水平線上,避免頭部過度扭轉,以防椎動脈供血受阻。上肢外展不超過90°,防止臂叢神經損傷;安全俯臥位時,保持患者的頭、頸、胸椎在同一水平上,保持頸椎中立位,避免頸過伸造成醫源性脊髓損傷。女性防止乳房損傷,男性注意外生殖的保護。安置截石位時,避免腓總神經損傷。麻醉前進行全身面板評估,注意面板不會因體位而受損或壓瘡。手術前,巡迴護士遵醫囑放體位,予防護措施。手術中注意面板外觀及顏色變化,特別是受壓肢體。手術麻醉甦醒後,移動患者再次進行全身面板評估。

  3.3手術中用藥安全

  手術期抗生素的應用要做到患者、藥名、劑量、給藥時間、給藥途徑正確,並簽名。搶救用藥及即刻使用的藥物,巡迴護士執行醫囑時要口頭核對2遍藥名、劑量、給藥途徑。手術結束後才可以將藥品包裝棄去。輸血時必須與麻醉師共同核對無誤後方可輸入。

  3.4電刀的安全使用

  手術前巡迴護士檢查電刀效能是否良好,使處於備用狀態。選擇尺寸合適的負極板,貼上在肌肉豐富的部位,應遠離心臟。乙醇消毒處必須待面板幹後再使用電刀,防止區域性燙傷。完成手術觀察巡視連線處負極板有無異常,手術後去除極板後進行面板評估。

  3.5無菌技術安全操作

  3.5.1手術人員

  面對無菌區,雙手保持腰以上無菌區內,更換位置時採取面對面或背對背更換。非無菌人員與無菌區保持30cm的距離,對燈或傳遞物品時,勿跨越無菌區,避免在兩個無菌區或無菌人員之間通過。

  3.5.2手術檯

  只有檯面是無菌的,無菌包確認在有效期內,若有破損、潮溼或掉落地面均視為汙染。任何無菌物品如果懷疑其無菌性就應視為汙染。

  3.6氣壓止血帶的安全使用

  3.6.1部位選擇

  上臂宜在上1/2,向下會損傷橈神經。下肢應置於股骨中上1/3,儘量靠近大腿根部腹股溝處。前臂和小腿不宜結紮止血帶。

  3.6.2壓力和時間設定

  成人上肢為40kPa,下肢為53.2~79.8kPa,不超過80kPa。小兒上肢為20~25kPa,下肢為25~35kPa[6]。時間上肢為1h,下肢為1.5h,重新使用間隔10~15min,連續最多不超過4h,以防肢體缺血性壞死。

  3.6.3包紮在袖帶下墊紗布墊或繃帶卷,綁在手術部位上端,至少應距手術野10~15cm,再外加繃帶固定,鬆緊適宜。術中嚴密觀察使用止血帶的肢體出血及病情變化。

  4、手術後的安全轉運

  要確認患者引流管功能安全,蓋上敷料前巡迴護士確認引流管深度及固定線是否牢固,確認引流管***瓶***已置於安全功能位置。交接班時,共同檢查引流管的功能及流量、顏色、性質,並確定固定線有無脫落。護送患者至病房。做好交接班。輸送中輸送人員及醫護人員需有2人分別位於患者頭腳兩側,注意患者手腳是否伸出平車,輸送過程中維持患者正視前方的輸送方式。

  5、總結

  手術室是醫院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檢查、診斷並相關搶救工作的重要場所,做好手術室的安全護理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愈後是至關重要的。手術室每一個護理人員必須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強烈的使命感,要增強護理安全意識,強化“慎獨”精神,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種不安全因素,使手術室護理工作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