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散文讀後感

  羅蘭是一位文學家,讀了羅蘭的作家,大家有何看法?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最近,我有幸讀到了臺灣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羅蘭女士的成名之作《羅蘭小語》。據說它是作者在廣播工作與撰寫其他作品的過程中,陸陸續續寫下來的,是對種種社會現象與人間苦樂的切身感受與心得。它的篇幅雖不長,哲理卻很深,如同涓涓細溪般慢慢道來,卻又清澈見底猶如一湖碧水,讓我在懵懂中恍然大悟,在憂鬱中豁然開朗。無論什麼時候讀《羅蘭小語》,總感覺是那樣的親切與祥和,彷彿作者就是在和我對話,跟我討論著人生的閒與忙,體察著工作與處世,品味著美德與教養,教我單純地面對世事,積極地接受困難與挫敗。雖說話語很淡很短,卻深入人心,時時溫暖淨化著我的靈魂。 每當我心情苦悶的時候,就是我們把自己設想到一個更沒希望,更辛苦,更困難的境地的時候。幸福是需要比較的,它沒有止境,沒有標準,而只是看你對它的認識如何,及看你對它怎樣解釋而已。

  每個人都可能有環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時候。說得嚴重一點,幾乎可以說,在我們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以前,就被註定了要揹負起經歷各種困難折磨的命運。

  但這並不是說,因此就該認定人間沒有樂趣,或生命沒有價值。我們雖然被註定了要靠勞力、靠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雖然被註定了有七情六慾來品嚐人間各種各樣的離合悲歡;但在另一方面,我們卻有機會欣賞這有鳥語花香的世界,我們還有智慧可以體味人間苦樂的真諦,我們也還有心情來領略人間的愛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貴。總而言之,和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比起來,我們的收穫是值得的。 人間的苦苦樂樂,我們都該把它看做理所當然。做生意順利的時候,財源滾滾而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順境。一旦遇上風險,逆境來臨,就又要過一過節衣縮食的苦日子,不夠堅強的人當逆境來臨時,就難免會匆匆結束這次旅行,提早承認自己的失敗;而假如我們夠堅強,就該明白,我們就是為經歷這些風險而來。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受到環境壓力的時候;但在這時候,你與其悲傷流淚,就不如將就自己既有的條件去慢慢耕耘,等一旦機會來臨,自己也有了足夠的條件去應付了,境遇就好轉了。許多事實使我相信,一個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縮小到最小限度,而一樣保持樂天達觀的心倩。一帆風順固然很值得羨慕,但天賜的幸運是多麼難得啊,可遇而不可求,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相信自己,憑藉自己的內心的力量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

  篇二

  我國古代不少文人墨客,總認為秋季萬物凋零,秋是肅殺、蕭條、荒敗的,因此,秋成了愁的代名詞,給人以“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感慨。近日筆者在拜讀臺灣作家羅蘭的《秋頌》中,卻讀出了秋天的另一種韻味:秋是成熟的、明澈的,明澈中還有一種味道——閒淡與悠遠。

  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羅蘭思緒中秋的世界吧!

  秋天是美麗的,但秋天的美麗更表現在它的明澈。透明的美麗是怎樣的呢?作者帶我們一起進入了他筆下的秋葉、秋林、秋雲、秋風、秋水中,徜徉在這樣美麗透明的景色中,讓我們慢慢體會品味作者在文章中的傾訴,其中有對秋天,更有對人生的認知與感悟。

  秋葉的美麗不僅表現在顏色上,更體現在那臨風的颯爽上。這是一種風度,是秋的風度。這種風度中透露出來的是一種自信。秋天是充滿自信的季節,這種自信與美好的收穫有關。

  秋林的美麗與落日景色的渲染有關,那是一幅豔麗與悽楚交織的圖畫,也是讓人心動的寂寥之歌,其中有幾許塵土,或許是歲月封存的生活的足跡。這是秋的容顏。

  秋雲是閒淡、超凡脫俗的,而秋風則是純淨的、灑脫的,這是看破紅塵的從容與沉靜。秋水也是明澈的,如秋風一般一塵不染。秋天的美麗一景是“閒雲野鶴”,秋雲與秋鶴都是瀟灑與飄逸的,它們是秋的氣質。

  作者所謂秋天的頌歌來自對秋天風度、容顏、氣質的讚美。如秋天般美麗的人定然也是飄逸、灑脫、超凡脫俗的,也定然是豔麗寂寥的,當然也是明澈透明的。

  最後作者告訴我們秋之美的根源——擁有一切,卻並不想擁有一切!可是也就在不想擁有一切中,必定擁有了一切!這就是規律,這就是人生!在收穫之時,開始尋找閒淡、悠遠。秋之明澈,意味著滲透了人生的哲理,悟出了人生的滋味。它告訴我們,人們在得到的同時,已經感悟到所擁有的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生命的過程。這就讓人從物質追求的層面上升到精神追求的層面,人的追求目標變了,風度與氣質也會隨之變化。明澈中的閒淡與悠遠就會成為這一階段人們最迷人、最充滿魅力的一面。

  羅蘭的秋之頌歌中說:明澈的秋是成熟的,成熟的美是閒淡悠遠的!這是對自然而言,更是對人生而言!

  篇三

  我喜歡秋天,喜歡秋天的那份美,喜歡秋天的那一份明澈。

  喜歡秋天的樹林在臨風時的那份颯爽和那份灑脫。秋風來臨,沒有那片葉子會現出憂疑,它們一片片隨風蕭蕭飄落,顯示出的是無限秀逸,是一份不需任何點綴和任何修飾的灑脫與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

  每當暮色降臨,晚風帶著清冷的涼意,隨著暮色的浸染,一切萬物呈現出一種悽楚之美,此時胸中有股奔放的情感它會自然凝結,有一種悽楚,也有著一種淡淡的酸楚,更有一種難言的痛處,痛可忍,苦可耐,而辛酸不可耐!

  在靜靜的幽寂中,獨自與自己的心靈交流,擁有著份無法訴說的寂廖,細細地品嚐著那份清寂,靜靜地走進自己的心靈世界,仔細探尋心中還有多少空間,它封存著多少生活的記憶。

  秋日天宇的閒雲。那麼淡淡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間,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於衷;什麼時候,對俗世悲歡的擾攘,將不再有動於衷?

  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是最純淨的風。那麼爽利地輕輕掠過園林,對蕭蕭落葉不必有所眷顧——季節就是季節,代謝就是代謝,生死就是生死,悲歡就是悲歡。無需參與,不必留連。說起容易,做到卻難!

  秋水的明澈,一如秋風一樣,“點秋江,白鷺沙鷗”,就畫出了這份明澈。沒有什麼可憂心、可緊張、可執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塵不染!

  秋日明淨的天宇間,那一抹白雲,是如此的悠閒。而野鶴的美,更是澹如秋水,遠如秋山,無法捉摸的那麼一份飄逸和俊美,令人神往。

  也有某些人,具有這份秋之美。也必須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美。這樣的美來自內在,他擁有一切,卻並不想擁有任何。那是由極深的認知與感悟所形成的一種透澈與灑脫。如此境界,嚮往神往。

  秋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穫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卻也是淡泊的季節。它飽經了春之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讚美、被寵愛為榮。它把一切的讚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清潔的秋光外,而只願做一個閒閒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