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國學經典踐行孝德禮儀徵文

  常言說得好:百善孝為首,孝為德之先。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孝、德一直受到家庭、學校及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面對“中華美德孝為先”的永恆話題,我沉思良久。鋪開稿紙擰開筆,先敘述兩段真實的故事吧。

  在一個春花爛漫的星期天,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小女孩坐在公交車上去少年宮練琴,車到第二站,上來了一位老奶奶,拎著個大箱子,頭上白髮蒼蒼,臉上黑斑點點,站在小女孩身旁,隨著車子顛簸,不時碰著小姑娘,小姑娘心裡有些發慌,彷彿有幾隻兔子在急促地跳動。最後小姑娘鼓起十二分的勇氣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坐這兒吧。”老奶奶微笑著對小女孩說:“小姑娘,真是個好孩子。”在讓座與就座的剎那間,小姑娘感悟到了做好事的成功與喜悅。在享受甜美的陶醉中,小姑娘領略到媽媽常說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句話的真諦。

  小姑娘長大了,想想以前都是奶奶為她做事,現在自己長大了,也該為奶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了。看著奶奶每天忙碌的身影,小姑娘想在重陽節給奶奶一個驚喜的禮物。那天晚上,小姑娘拉著奶奶去衛生間,奶奶笑著問:“幹什麼呀?”小姑娘仰起小臉,笑著說:“給你洗腳呀。”奶奶摸著小姑娘的頭說:“好孩子,不用了,我自己洗吧。”小姑娘急了:“不行,不行。”奶奶拗不過,高興地誇道:“傻丫頭,真是個孝順的好孩子。”小姑娘拉著奶奶走向衛生間,先打來半盆熱水,又放點涼水,摸了摸,不太燙,水溫剛好,然後把奶奶的腳放進水盆裡,用毛巾輕輕擦洗奶奶的腳,一遍又一遍,奶奶的腳粗糙而乾瘦,腳面滿是褶皺,腳底長滿老繭,硬硬的。奶奶一聲不吭,靜靜地望著小姑娘把她的腳撥來弄去。小姑娘問奶奶:“舒服嗎?”奶奶樂哈哈:“哎呀,太舒服了!好啦!好啦!”……衛生間盪漾著祖孫二人爽朗的天倫笑聲。

  哈,故事中的“小姑娘”“傻丫頭”就是真實的我。

  我想: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的文化,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讓這一傳統發揚光大,講“真、善、美”,秉“仁、義、禮”,承“孝、信、廉”。真正做一個孝老感恩,熱愛集體,文明有禮,誠實守信,有社會責任感的少年。

  篇二

  是誰教會了我們吖吖學語?是誰用甘甜的乳汁將我們養育成人?是誰在我們的頭頂劈開了一方晴朗的天空?又是誰用心學和汗水換來我們成長著的生命?

  是父母!是那“朝如青絲暮成雪”的父母!

  在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中,一輛中巴車栽進了刺骨的泥巴水中,當乘客們在水中不斷掙扎,尋求生的希望時,一對青年夫婦卻用他們的雙手高高的舉起了自己的孩子,儘管水已經淹沒了他們的頭頂,儘管死神正向他們逼近,他們卻毫不猶豫的把希望交給了孩子。或許,這只是父母愛子女的本能;但是,愛就在這一瞬間成為了永恆。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又為父母做了點什麼呢?我們只會對父母大吼大叫,我們只會與父母頂嘴、吵架,在外受氣了,我們只會把火往父母上撒,放學回家了,我們只會等待父母送飯菜上桌,甚至連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更別提盡做兒女的孝道了!

  烏鴉會反哺,羔羊會跪乳,而對我們來說,孝順並不是長大成人才有的責任,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那我們又如何報答他們的恩情呢?

  我們可以幫父母刷一次鍋,洗一次碗,給母親洗一次頭,給父親倒一盆洗腳水父母下班回家了,我們可以泡上一杯熱茶,關心的說一聲:“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我們的愛來報答父母,哪怕只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哪怕只是作業本上的100分,有哪怕只是一句真誠的問候,這些都會令他們幸福很久很久,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讓我們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些時間,帶著心中的那一份血脈相連的愛,把愛帶回家!

  生命不僅屬於我們自己,同時屬於我們的父母。

  篇三

  常言說得好:百善孝為首,孝為德之先。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孝、德一直受到家庭、學校及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從古至今,孝一直是人們特別注重的,有名的典故就有賣身葬父、行佣供母、扼虎救父等等,這些故事膾炙人口,感人至深。

  古時候傳說有一個名叫孟宗的人,他少年時父親便離他而去,而母親又年老病重,醫生囑咐要用鮮竹筍做湯讓母親服用。當時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扶竹哭泣。不多久,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根嫩筍。孟宗大喜,採回筍做湯讓母親喝下,他的母親果然痊癒了。後來,他的孝道感動了許許多多人,被世人傳為佳話。

  晉朝時有個名叫楊香的人,他十四歲時隨父親上山割草,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他的父親撲倒並想叼走,當時的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他全然不顧及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力氣,扼住猛虎的喉嚨。正是由於楊香的奮不顧身,終於讓猛虎放下父親匆忙跑掉了。

  今年的5月12日是母親節,我在《處州晚報》上看到了許多感人的圖片以及文字新聞,麗水各地的許多學校在母親節前後都舉辦了母親節感恩活動,有的學校學生為母親寄賀卡、有的為母親送康乃馨、有的組織學生特意為母親洗腳。活動雖然形式不一樣,但都有共同點:教育我們學生從小懂得感恩,懂得孝順長輩。

  關於德育方面的教育,在我們身邊就更不勝列舉了。學校老師從幼兒園開始就教導我們要懂禮貌、講文明、講衛生。文明禮儀在我們周圍成了常態:得到幫助之後會說“謝謝”,若惹別人生氣會說“對不起”,坐公交車時會讓座,公共場所不亂吐痰,閱覽室影劇院裡不喧譁。據我瞭解,我們縉雲縣長坑小學還被評為全國德育先進單位,她也是我省唯一的一所山村小學獲此殊榮。

  當然,我們在媒體的報道中,也獲知了一些孝德文化方面的負面報道,大家對利令智昏的不孝子女所不恥,對好吃懶做的啃老族、對不講社會公德的社會現象同譴責。針對目前社會上頻頻出現的小學生被襲、富士康員工跳樓、地溝油、毒奶粉等社會現象,人們都在苦苦尋找問題發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細細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精神層面出現了問題,只有依靠道德的力量來規範人們的行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讓我們重視孝德文化,共創和諧社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