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楊堅是誰

  楊堅在秦始皇之後重新統一了中國,而且發明了科舉制度,為中國歷史的科舉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楊堅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楊堅的簡介

  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鮮卑賜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羅延。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官至柱國大,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楊堅建立了隋朝,統一中國,是隋朝的開國皇帝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盛世”。隋文帝第一次實現了中國大範圍內的多民族的統一,他建立的政治統一維持了幾個世紀,其結果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被尊崇為“聖人可汗”。使中國人免受戰爭之苦。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將中國重新置於一個政權治理下,外御強敵突契,內令人民安寧生息,功業之偉大,足以流芳千古。;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開創了科舉,制定了當時最為先進並影響後世基本立法的律法《開皇律》。不僅如此,他還開啟了隋唐盛世之門,實現了千古傳頌的“開皇之治”。楊堅在位23年,604年病逝于大寶殿,終年64歲,葬於泰陵。

  楊堅是怎麼死的

  隋文帝楊堅的死因,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有一說是,隋文帝於公元604年病逝,另一說是隋文帝是被楊廣砍死。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身患重病,居住在仁壽宮調養身體。當時,擔任尚書左僕一職的楊素和兵部尚書柳述等朝廷重要大臣,都在仁壽宮陪伴隋文帝。楊廣擔心父親楊堅突然離世,不利於自己登基,便想提前做好防備計劃。

  楊廣得知楊素陪伴在隋文帝左右,便給楊素寫了一封詢問隋文帝情況的信。楊素一一回復了楊廣,並然侍衛把這封信交給楊廣。不料,這封信竟然陰差陽錯地來到了隋文帝手中,隋文帝看後,非常震怒。隨後,隋文帝一位嬪妃宣華夫人在換衣服期間,被楊廣羞辱。宣華夫人掙脫了楊廣來到了隋文帝身邊,便將自己遭遇的事情告訴了隋文帝。隋文帝知道後,大罵楊廣,並決定改立楊勇為太子。隋文帝怒火攻心,致使病情加重,於是很快地就離世了。

  在唐馬忠所寫的《通曆》一書中記述了隋文帝是被楊廣所殺。楊素將隋煬帝改立楊勇為太子一事告訴了楊廣,楊廣讓右庶子張衡陪伴隋文帝左右。當時,隋文帝讓楊素宣召楊勇,但楊素沒有宣召。隨後,楊素撤退了侍女和侍衛們,他和張衡進入內殿,殺害了隋文帝。文中用了“血濺屏風”四字,生動地描述了隋文帝遇害的場景。

  楊堅的小故事

  歷史上流傳下來一篇古文隨文帝不赦子,主要敘述了隋朝皇帝楊堅面對他兒子犯法後是否治罪的態度的故事,這篇古文體現了楊堅的大公無私,天子與庶民同罪的思想,這也同樣透露出隋朝律法嚴明,公主無私的開明政治之風。

  隋文帝沒有赦免他的兒子秦王,文章具體是這樣的。開創隋朝的第一個皇帝楊堅,他的兒子被奉為秦王。當時秦王出任幷州總管一職,然而秦王性格上多有傲慢,作風奢侈浪費,沒有治理好幷州,又因為觸犯了律法被楊堅罷免了總管職位。朝廷裡有下臣為秦王求情,請奏道皇上對孩子很疼愛,請求不要追究他的過錯了。楊堅向臣子解釋,沒有人可以隨意觸犯法律,如果因為他是秦王就不追究他的罪過,那麼我就只是一個人的父親,而不是天下百姓的皇上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應該另外製定針對王室的律法了。我怎麼可以用你說的方法去讓隨朝的律法受到懷疑呢?結果,楊堅並沒有答應下臣的請求,而是依法處置了他的兒子。

  古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法不興,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些都是古人留給後人的戒訓,人們必須對律法的重視和遵從。隋朝之所以能夠開建立立並且得以興旺,和隋文帝的睿智嚴格的治國思想是分不開的。通過這篇古文,我們可以更好的思考現代社會的法律重要性和不可褻瀆的神聖性。

  楊堅的歷史貢獻

  自西晉滅亡後,少數民族入侵北方,各自建立政權,出現了混亂的多國並存局面。歷經上百年,最後鮮卑族首領統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權。這段時間漢族人的地位非常卑微,直到漢人楊堅建立了隋朝,大一統北方,才讓漢族逐漸恢復發展。

  楊堅開創了隋朝,並制定和實施了很多利國利民的舉措。首先他軍事上滅亡了陳國,打敗了突厥,成功的結束了分裂的局面,讓百姓免受***之苦。其次他注重百姓的生活,讓他們最大可能的能夠安居樂業,安心生產。在徵兵上他採用農兵兩制,不打戰的時候士兵就可以回去耕田生產,打戰的時候再應徵出戰,這樣既釋放了多餘的兵力又減輕國家養兵的支出,做到開源節流,治國之本。政治上,他恢復了漢族的地位,漢族逐漸超過鮮卑族恢復大族。文化上重視佛教,佛教文化在此時得到極大的傳播。同時廢除鮮卑族制定的舊制度,定製漢族律法並且嚴格實行,在這個措施實行後,隋朝犯罪率下降,民風逐漸清尚。楊堅個人也以身作則,他選擇勤勞儉樸的生活,皇室子嗣也必須和百姓一樣尊重律法,對子民親善,被百姓歌頌。

  楊堅,歷史上眾多皇帝中很有份量的一位,他把漢族從厄運中拯救出來,又為後代的盛世發展作了鋪墊。從歷史,民族,百姓文化,許多方面來總結他的成就都足以證明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