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故事有哪些

  歐陽修,是我國古代北宋時期的大文豪, 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巨匠,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歐陽修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歐陽修的故事

  有故事說歐陽修是第一個向民間歌女學習的大家,民間詩歌許多都非常平易近人,自從歐陽修誠心學習之後,他的詩詞文章多了簡明,非常平易近人。歐陽修作為一個文學巨匠,自然是離不開不斷的學習的,他不僅向民間歌女,還聽得進樵夫的建議。歐陽修所寫的著名的《醉翁亭記》就是經過一個過路的樵夫建議之後修改的,可以說,歐陽修在文壇的成就離不開他平易近人的品性。他除了在文學方面聽得進意見之外,他還喜歡琢磨文字。說到對文字的琢磨,最有名的就是文學嚴謹。他有一次幫一個朋友寫一篇文章,寫完了,也有人送走了。歐陽修回頭細想,琢磨不對,就快馬策鞭將文章追了回來,只為在一句之中加上一個而字,可見他嚴謹的態度。

  歐陽修勤學的故事

  在歐陽修剛四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然而由於他們家的家境並不富裕,因此沒有錢供他上學,他的母親是受過教育的,知道一定要讓他學點知識,於是就用蘆葦杆之類的木棍在地上寫寫畫畫,歐陽修小的時候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認字、寫字的。他母親還讓他背誦了很多古人寫的文章,好讓他能夠學習怎麼作詩。等到他年紀稍微大一些之後,家裡因為實在是沒有錢讓他繼續看書了,他就去同村相對富裕一點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的時候還會趁機把書裡的內容抄寫下來,好讓自己能夠隨時再看。但是很多時候都是書還沒有抄完,他就已經可以將這本書背下來了。甚至還會因為沉迷於讀書,連飯都會忘了吃,滿腦子想的都是讀書。因為有了這樣的刻苦和努力,他小的時候作出來的詩和寫出來的字,就已經和成年人的水平差不多了。

  歐陽修的性格怎樣

  歐陽修性格受他父母的影響很大,歐陽修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她母親言傳身教的原因。他的母親是大家閨秀,識字懂禮節。他和母親從小寄居在叔父家裡,知道叔父家裡拮据,他母親就通過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兒子,並教育歐陽修一定要有志氣,千萬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學會苦中作樂。他的母親還教育他以後做官一定要學他父親,清正廉潔且要寬大處理。

  他三次被貶,但都不以為然,反而能在逆境中陶冶情操。他很孝順,怕母親一時受不了自己被貶而過艱難的日子。他的母親說:我已經習慣過苦日子,只要你覺得沒什麼,我更覺得沒什麼。他第一次被貶夷陵,這個地方更似蠻荒之地,條件極差不說,冤假錯案不少且包括師爺在內都沒什麼文化。他積極改善夷陵的不良現象,提高官吏的文化水平,減少冤假錯案,受到百姓的稱讚。第二次貶官到經濟較好的地方,不與富商與其他官員來往,反而開發旅遊,有空飲酒作詩自得其樂。第三次被貶已是晚年,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歐陽修的品德很高尚,離不開他有一位賢德的母親。他做官敢於諫言,離不開他母親的薰陶。他做官寬大處理,離不開他有一個清廉的父親。他耿直敢得罪權貴,所以才三次被貶。